一种板厚测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921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厚测量器,包括连接筒、至少两个支撑杆、测量板、测量杆和复位弹簧,所述连接筒设置在所述测量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筒远离测量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测量板滑动套设在所述测量杆外部,所述测量板上固定有连接绳的一端,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部,所述支撑杆中部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筒靠近测量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筒远离测量杆的一端设有铰接管,所述铰接管中部设有容纳支撑杆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杆端部设有铰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保证测测量器与楼板的两侧面水平贴合,保证了测量的精度,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厚测量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测量用具
,特别涉及一种板厚测量器。
技术介绍
在土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非常常见的施工方式,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转移到模子里制成预定形体,在混凝土浇筑之后需要对混凝土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混凝土的厚度是决定土木建筑的质量之一,因此是需要测定的参数之一。现有的混凝土楼板的测量方式分为两种:一是采用带有刻度的工具直接插入混凝土的预留孔内对其进行测量,二是直接伸入卷尺进行测量,这两种测量方式均存在如下不足:1、测量工具底部无法保证与楼板另一侧面齐平,因此测量存在误差;2、不能保证测量工具垂直插入混凝土,在插入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偏移,导致测量参数误差较大;3、由于混凝土的高度较低,不方便测量读数的直接读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厚测量器,能有效保证测测量器与楼板的两侧面水平贴合,保证了测量的精度,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方便。一种板厚测量器,包括连接筒、至少两个支撑杆、测量板、测量杆和复位弹簧,所述连接筒设置在所述测量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筒远离测量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测量板滑动套设在所述测量杆外部,所述测量板上固定有连接绳的一端,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部,所述支撑杆中部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筒靠近测量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筒远离测量杆的一端设有铰接管,所述铰接管中部设有容纳支撑杆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杆端部设有铰接杆,所述连接筒与所述支撑杆通过铰接管与铰接杆相连接;所述铰接管的内壁设有半圆形的限位槽,所述铰接杆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所述测量杆上设有刻度线,初始状态,所述测量板靠近连接筒的表面与零刻度线位于同一水平线。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杆有三个。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筒与所述测量杆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测量板靠近连接筒的表面上设有“T”字形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卡位板,所述卡位板靠近连接筒的表面与所述测量板靠近连接筒的表面齐平。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杆远离连接筒的一端设有竖直的抓齿。进一步地,所述的测量杆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测量杆内滑动连接有辅助读数杆,所述辅助读数杆上设有刻度线,辅助读数杆的零刻度线与测量杆远离连接筒的端部面齐平;所述测量杆侧壁设有连接槽,所述辅助读数杆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槽滑动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辅助读数杆的一端与所述测量板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能有效保证测测量器与楼板的两侧面水平贴合,保证了测量的精度,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方便。2)设置的三个支撑杆与楼板的另一面三点接触,形成稳定的接触点,同时三点同时接触时能很好的保证测量杆的垂直度,避免了因垂直度偏移造成的测量误差。3)测量板滑动时,通过连接块带动辅助读数杆同步滑动,当测量板处于测量状态时,辅助读数杆零刻度线一端伸出测量杆外部,此时测量杆端面与辅助读数杆齐平的刻度即为板厚,如此设置避免因楼板过低而需贴紧楼板读数,读数方便,提高了测量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板厚测量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铰接管和铰接杆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铰接管和铰接杆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卡位板与测量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板厚测量器的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设有辅助读数杆的板厚测量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筒;2、支撑杆;3、测量板;4、测量杆;5、复位弹簧;6、铰接管;7、铰接杆;8、限位槽;9、限位块;10、滑槽;11、卡位板;12、抓齿;13、辅助读数杆;14、连接槽;15、连接块;16、连接绳;17、刚性拉绳;18、楼板;19、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板厚测量器,包括连接筒1、至少两个支撑杆2、测量板3、测量杆4和复位弹簧5,所述连接筒1设置在所述测量杆4的一端,所述支撑杆2与所述连接筒1远离测量杆4的一端铰接,所述测量板3滑动套设在所述测量杆4外部,所述测量板3上固定有连接绳16的一端,所述连接绳16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杆2的中部,所述支撑杆2中部通过复位弹簧5与连接筒1靠近测量杆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接筒1远离测量杆4的一端设有铰接管6,所述铰接管6中部设有容纳支撑杆2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杆2端部设有铰接杆7,所述连接筒1与所述支撑杆2通过铰接管6与铰接杆7相连接;所述铰接管6的内壁设有半圆形的限位槽8,所述铰接杆7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8滑动配合的限位块9;所述测量杆4上设有刻度线19,初始状态,所述测量板3靠近连接筒1的表面与零刻度线19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连接绳16为弹性绳。为提高测量板3运动时,拉动支撑杆2的容易程度,可在支撑杆2上设置刚性拉绳17,该刚性拉绳17穿过测量板3(穿过端留有余量)与测量板3连接。当支撑杆2需要复位时,松开刚性拉绳17就不会影响支撑杆2的复位。工作原理:测量时,手动朝远离连接筒1的方向拉动测量板3,测量板3运动时,通过连接绳16带动支撑杆2朝向相互收拢的方向运动,此时支撑杆2收拢进而减小支撑杆2自由端所在圆周的直径,使之能通过预留孔。支撑杆2收拢时,将支撑杆2由预留孔伸入至楼板18另一面,之后使测量板3反向滑动一定位移,此时支撑杆2张开,其自由端所在圆周直径大于预留孔孔径。下一步松开测量板3,此时,支撑杆2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复位(支撑杆2回到原位时,在限位块9和限位槽8槽壁的作用下停止,因此其最大可复位至原位,支撑杆2不会因为弹簧弹力仍存在而继续分开,这样可保证支撑杆2复位即对应测量板3位移量为板厚)。支撑杆2复位过程,支撑杆2通过连接绳16带动测量板3朝向连接筒1方向运动,当支撑杆2复位时,测量板3本应处于零刻度线19处,但由于板厚的存在,因此测量板3不复位,而测量板3的位置差体现的就是板厚,此时只需读出与测量板3靠近连接筒1一面处于同一水平的刻度,即可准确的测量出板厚。本专利技术能有效保证测测量器与楼板18的两侧面水平贴合,保证了测量的精度,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测量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杆2有三个。设置的三个支撑杆2与楼板18的另一面三点接触,形成稳定的接触点,同时三点同时接触时能很好的保证测量杆4的垂直度,避免了因垂直度偏移造成的测量误差。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筒1与所述测量杆4螺纹连接。如此设置方便连接筒1与测量杆4的拆卸,方便存储与携带。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厚测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筒、至少两个支撑杆、测量板、测量杆和复位弹簧,所述连接筒设置在所述测量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筒远离测量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测量板滑动套设在所述测量杆外部,所述测量板上固定有连接绳的一端,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部,所述支撑杆中部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筒靠近测量杆的一端相连接;/n所述连接筒远离测量杆的一端设有铰接管,所述铰接管中部设有容纳支撑杆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杆端部设有铰接杆,所述连接筒与所述支撑杆通过铰接管与铰接杆相连接;所述铰接管的内壁设有半圆形的限位槽,所述铰接杆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n所述测量杆上设有刻度线,初始状态,所述测量板靠近连接筒的表面与零刻度线位于同一水平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厚测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筒、至少两个支撑杆、测量板、测量杆和复位弹簧,所述连接筒设置在所述测量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连接筒远离测量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测量板滑动套设在所述测量杆外部,所述测量板上固定有连接绳的一端,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中部,所述支撑杆中部通过复位弹簧与连接筒靠近测量杆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连接筒远离测量杆的一端设有铰接管,所述铰接管中部设有容纳支撑杆的容纳槽,所述支撑杆端部设有铰接杆,所述连接筒与所述支撑杆通过铰接管与铰接杆相连接;所述铰接管的内壁设有半圆形的限位槽,所述铰接杆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
所述测量杆上设有刻度线,初始状态,所述测量板靠近连接筒的表面与零刻度线位于同一水平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厚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有三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雷志远赵小峰任泉胡叶峰武国栋姚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中核华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