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678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可折叠超薄玻璃(UTG)防爆膜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其中防爆膜油墨,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20‑65份的环氧树脂、30‑75份的溶剂、0.1‑2份的消泡剂、0.5‑2份的流平剂、1‑5份的玻璃附着力促进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爆膜油墨,与柔韧的固化剂混合,作用在可折叠超薄玻璃上,具有不龟裂、不脱开、耐黄变、不起泡、流平效果好、增强UTG的韧性等优点。有效适应凹版移印工艺及丝网印刷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爆膜油墨
,具体涉及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三星电子于2019年8月份正式上市第一支折叠屏手机GalaxyFold,当时可折叠玻璃盖板还未量产,所以采用透明聚酰亚氨薄膜(CPI)作为保护盖板,但是CPI的防刮划、防折痕、抗冲击能力差,对柔性OLED面板的保护作用不足,导致三星电子GalaxyFold的种种事故。三星电子随后于2020年初推出一款采用可折叠超薄保护玻璃(UTG)作为保护盖板的可折叠智能手机GalaxyZFlip,解决了CPI作为保护盖板的问题。业界预计,到2021年,可折叠手机将形成超过1000万台市场,UTG将会供不应求。超薄保护玻璃是因应可折叠手机的推出而开发的,一方面保护底下的柔性AMOLED显示屏免受冲击损坏,另一方面提供了完美的透明感并防止折痕发生。但是,现有三星手机用UTG的厚度很薄(大约为30um),生产良品率很低。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开发一种带防爆膜的新型态超薄玻璃结构,玻璃厚度可增厚到50um以上,以提高玻璃生产的良品率;利用防爆膜的作用来维持UTG一样小的折弯半径。防爆膜在折叠时不龟裂、不脱开、耐黄变,可增强UTG韧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印刷在可折叠超薄玻璃(UTG)基板上的热固化透明防爆油墨,适用于凹版移印工艺及丝网印刷工艺。防爆油墨中加入固化剂后,在UTG上印刷一层,烘干后形成防爆膜,可增强UTG的韧性,内折、外翻及落球、落笔试验等外力冲击下,都能确保不破裂。防爆膜还可以保护UTG在后续显示模块的制作过程中不破裂,大幅提升生产良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其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20-65份的环氧树脂、30-75份的溶剂、0.1-2份的消泡剂、0.5-2份的流平剂、1-5份的玻璃附着力促进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固体树脂,双酚A型环氧固体树脂的粘度5000-10000mpa·s,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当量较大且带有一定数量的羟基官能团,保证了与玻璃间的附着力;所述溶剂为酯类、酮类或酯类与酮类的混合物,溶剂用以溶化环氧固体树脂,并调整油墨粘度。酯类溶剂可以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等;酮类溶剂可以是环己酮、异氟尔酮等;所述消泡剂为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可以有效防止透明油墨生产过程中产生气泡。利用聚醚链段或聚硅氧烷链段改性接枝后获得的硅醚共聚物,具有分散性好、抑泡消泡能力强、稳定、无毒、挥发性低等优点;所述流平剂为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可以有效降低油墨表面张力。其具有优异的流平流动性、热稳定性以及强脱泡性,能有效降低油墨缩孔及表面缺陷的产生,还不会影响涂膜与玻璃间的附着力;所述玻璃附着力促进剂为氨基型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或磷酸酯功能单体,玻璃附着力促进剂的一端与环氧树脂反应键结,另一端与玻璃反应键结,有效提高防爆膜油墨在玻璃上的附着力;并增进涂膜的延展性与耐冲击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防爆膜油墨包括有30份的双酚A型环氧固体树脂、65份的环己酮、1份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1份的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3份的氨基型硅烷偶联剂。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一、溶剂加入搅拌釜中,常温常压,搅拌速度为400r/min;步骤二、加入环氧树脂,搅拌速度提升到3000r/min;步骤三、搅拌3个小时后过滤得到环氧树脂溶液;步骤四、在600r/min的搅拌速度下依次加入消泡剂、流平剂及玻璃附着力促进剂,搅拌均匀,即得防爆膜油墨。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的使用方法,以重量比算,将所述防爆膜油墨与多异氰酸酯和脂环族胺混合形成混合液,按重量比算防爆膜油墨:多异氰酸酯:脂环族胺=10:2-X:X,0≤X≤2,混合液脱泡处理后以凹版移印技术或丝网印刷技术印刷在超薄玻璃基板上,印刷厚度为5-10μm,在120-150℃温度下烘烤10分钟得到玻璃防爆膜。以不同比例多异氰酸酯/脂环族胺混用,可以调节防爆膜的柔韧性,以适应UTG不同弯曲度的要求。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多异氰酸酯为三甲基已烷二异氰酸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防爆膜油墨,与柔韧的固化剂混合,作用在可折叠超薄玻璃上,具有不龟裂、不脱开、耐黄变、不起泡、流平效果好、增强UTG的韧性等优点。有效适应凹版移印工艺及丝网印刷工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称取65份的环己酮加入搅拌釜中,常温常压,搅拌速度为400r/min;称取30份的双酚A型环氧固体树脂加入搅拌釜中,并且将搅拌釜的搅拌速度提高到3000r/min;搅拌3个小时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在搅拌釜中以600r/min的搅拌速度下依次加入1份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1份的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3份的氨基型硅烷偶联剂,搅拌均匀,得防爆膜油墨。实施例二称取60份的环己酮加入搅拌釜中,常温常压,搅拌速度为400r/min;称取35份的双酚A型环氧固体树脂加入搅拌釜中,并且将搅拌釜的搅拌速度提高到3000r/min;搅拌3个小时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在搅拌釜中以600r/min的搅拌速度下依次加入1份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1份的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3份的氨基型硅烷偶联剂,搅拌均匀,得防爆膜油墨。实施例三称取55份的环己酮加入搅拌釜中,常温常压,搅拌速度为400r/min;称取40份的双酚A型环氧固体树脂加入搅拌釜中,并且将搅拌釜的搅拌速度提高到3000r/min;搅拌3个小时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在搅拌釜中以600r/min的搅拌速度下依次加入1份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1份的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3份的氨基型硅烷偶联剂,搅拌均匀,得防爆膜油墨。实施例四称取65份的环己酮加入搅拌釜中,常温常压,搅拌速度为400r/min;称取30份的双酚A型环氧固体树脂加入搅拌釜中,并且将搅拌釜的搅拌速度提高到3000r/min;搅拌3个小时后进行过滤,过滤后在搅拌釜中以600r/min的搅拌速度下依次加入1份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1份的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3份的氨基型硅烷偶联剂,搅拌均匀,得防爆膜油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其特征在于,其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20-65份的环氧树脂、30-75份的溶剂、0.1-2份的消泡剂、0.5-2份的流平剂、1-5份的玻璃附着力促进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其特征在于,其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20-65份的环氧树脂、30-75份的溶剂、0.1-2份的消泡剂、0.5-2份的流平剂、1-5份的玻璃附着力促进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固体树脂,所述溶剂为酯类、酮类或酯类与酮类的混合物,所述消泡剂为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玻璃附着力促进剂为氨基型硅烷偶联剂、环氧基硅烷偶联剂或磷酸酯功能单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环己酮、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或者异氟尔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超薄玻璃防爆膜油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膜油墨包括有30份的双酚A型环氧固体树脂、65份的环己酮、1份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1份的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3份的氨基型硅烷偶联剂。


5.一种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耀升江建志
申请(专利权)人:恩利克浙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