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079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二极管封装模块;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插入二极管封装模块中,二极管芯片的P极和N极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的侧边包括至少一翻边结构;导电端子上毗邻所述的绝缘塑封体之间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槽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采用导电端子和二极管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避免二次转接,增强二极管的导电性和散热能力,同时通过导电端子的翻边增强导电端子的导电和散热能力,适合大功率光伏组件的应用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光伏组件的集成化、统一化、标准化,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接线盒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在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接线盒起着光伏电能有效输出的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将光伏组件所产生的电流输出以及保护太阳能光伏组件。每个太阳能面板产生的电流是比较小的,需要用光伏接线盒将多个太阳能面板相互电连接在一起,以便将多个太阳能面板产生的电流汇聚在一起输出构成达到一定发电能力的光伏系统。在实际使用时,光伏接线盒一般直接安装在相应的太阳能面板上并与太阳能面板的汇流条电连接。目前市场上光伏接线盒结构主要分导电端子加二极管焊接的结构,其需要将导电端子和二极管通过不同方式焊接,焊接后二极管的散热能力和导电率往往不好,而且浪费人工工时。另外,目前的光伏组件都在向高效大功率组件方向发展,比如叠瓦组件、双玻组件、双面组件等,这就对光伏组件的关键配件的接线盒带来新的要求,比如,接线盒的过电流能力要比较强,适应大电流输出;需要尽量减小组件体积,减少对组件表面的遮挡影响;因为通过的电流较大,接线盒的发热也比较大,因此,在尽量减小接线盒体积的同时还要保证接线盒具有强的散热能力;而且,接线盒本身的生产工艺也要尽量简化、高效且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目前光伏组件对于接线盒的使用要求,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其采用导电端子和二极管的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可以增强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导电和散热能力,同时能够实现光伏组件的集成化、统一化、标准化。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所述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二极管封装模块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的二极管封装模块包括绝缘塑封体及置于绝缘塑封体内部的二极管芯片,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插入二极管封装模块102中,二极管芯片的P极和N极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的侧边包括至少一翻边结构;所述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上毗邻所述的绝缘塑封体之间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槽孔。优选的,所述的二极管芯片设置在其中一个导电端子的表面,通过跳线与另一导电端子电连接。再优选的,所述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其是由该第二导电端子的金属材料延伸出来经过冲压加工与该第二导电端子成型为一体结构。再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电端子的三个侧边以及第二导电端子的两个侧边均设计有翻边结构。再优选的,所述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均设有电缆线铆接部。再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上下两个侧边以及第二导电端子的上下两个侧边均设计有翻边结构。再优选的,所述的槽孔的一部分被绝缘塑封体所包覆。再优选的,所述的槽孔与绝缘塑封体的边缘相隔一段距离。再优选的,所述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的第一定位孔到第一导电端子的边缘的距离与第二定位孔到第二导电端子的边缘的距离不相等。再优选的,所述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直径不同。再优选的,所述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多个定位孔,该些定位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再优选的,所述的铆接部与导电端子的平面部分设置有具有一定折起高度的连接部。再优选的,所述的铆接部的端部还设有向外伸出的凸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其采用导电端子和二极管的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避免二次转接,增强了二极管的导电性和散热能力,同时通过导电端子的翻边增强导电端子的导电和散热能力;本技术实现了光伏组件接线盒的集成化、统一化、标准化,让接线盒的组装工艺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接线盒体积在很大程度被缩小,导电、导热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接线盒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平面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的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侧面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平面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地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需注意到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顶”、“底”、“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见图1、图2及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101、二极管封装模块102及第二导电端子103,二极管封装模块102设于第一导电端子101和第二导电端子103之间,所述的二极管封装模块102包括绝缘塑封体1020及置于绝缘塑封体内部的二极管芯片1021,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插入二极管封装模块102中,二极管芯片的P极和N极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的侧边包括至少一翻边结构1011、1031;所述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上毗邻所述的绝缘塑封体之间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槽孔105。如图2所示,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二极管芯片1020设置在其中一个导电端子的表面,通过跳线1022与另一导电端子电连接;如此设计可以简化工艺,并减小二极管封装模块102的体积。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述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其中一个导电端子比如在第二导电端子103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104,其是由第二导电端子的金属材料延伸出来经过冲压加工与第二导电端子成型为一体结构,在此种情况下,第一导电端子的三个侧边以及第二导电端子的两个侧边均可设计有翻边结构1011和1031,形成三维全包围结构,最大可能的增加导电端子的散热面积。参照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其在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两个导电端子的端部均设有电缆线铆接部104,此时,第一导电端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二极管封装模块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的二极管封装模块包括绝缘塑封体及置于绝缘塑封体内部的二极管芯片,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插入二极管封装模块102中,二极管芯片的P极和N极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的侧边包括至少一翻边结构;所述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上毗邻所述的绝缘塑封体之间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槽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包括第一导电端子、二极管封装模块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二极管封装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所述的二极管封装模块包括绝缘塑封体及置于绝缘塑封体内部的二极管芯片,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插入二极管封装模块102中,二极管芯片的P极和N极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的侧边包括至少一翻边结构;所述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上毗邻所述的绝缘塑封体之间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槽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芯片设置在其中一个导电端子的表面,通过跳线与另一导电端子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电缆线铆接部,其是由该第二导电端子的金属材料延伸出来经过冲压加工与该第二导电端子成型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端子的三个侧边以及第二导电端子的两个侧边均设计有翻边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端部均设有电缆线铆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翻边散热结构的模块式光伏旁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