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04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包括过载探测电路、微处理器和报警电路,过载探测电路包括运放器U1、U2,运放器U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探针的正、负极,将探针的正、负极插接在电子电路板的检测节点处,便于使用,运放器U1利用差分放大原理对两路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有效消除共模干扰信号,运放器U1的输出信号经陷波处理后送入运放器U2中,有效消除工频杂波对检测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电流检测的准确度,运放器U2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的电流检测端,微处理器在电子电路板出现过载后,用于切断电子电路板供电,并驱动报警电路工作,检测结果准确,过载保护有效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板保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电路板即常见的集成线路板,是将一套固定电路集中排布在一块绝缘板上而构成的电路线板,电路板的使用极大缩小了电路的占比空间,使得电子产品更加的精巧便携、功能强大。由于目前的电子电路板集成度过高,一旦发生过载现象,很容易造成整块电路板烧毁,损失巨大,因此很多电子电路板都需要加装过载保护装置。现有的过载保护装置通常只是对电子电路板供电回路中的电流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是否过载,检测结果不准确,保护措施也有待改善。所以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包括过载探测电路、微处理器和报警电路,所述过载探测电路包括运放器U1、U2,运放器U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探针的正、负极,运放器U1的输出信号经陷波处理后送入运放器U2中,运放器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电流检测端,所述微处理器在电子电路板出现过载后,用于切断所述电子电路板供电,并驱动所述报警电路工作。进一步的,所述运放器U1的输入端和所述探针之间还设置有RC滤波器,所述RC滤波器包括电阻R1、R2和电容C1、C2,电阻R1、R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探针的正、负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1的同相输入端,并通过电容C1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1的反相输入端,并通过电容C2接地。进一步的,所述运放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6、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R5、R7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R6、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1的输出端,运放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引脚1、3,滑动变阻器RP1的引脚2通过电阻R8连接运放器U2的输出端,运放器U2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D2的负极和所述微处理器的电流检测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5V电源,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进一步的,所述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9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并通过电容C5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连接+5V电源,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并联的指示灯LED1和喇叭LS1接地。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使用时将探针的正、负极插接在电子电路板的检测节点处,便于使用;2.运放器U1的输入端和探针之间还设置有RC滤波器,探针的检测电流通过RC滤波处理后再送入运放器U1中,避免电子电路板在开机瞬间产生的尖峰信号对检测造成干扰,运放器U1利用差分放大原理对两路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有效消除共模干扰信号;3.运放器U1的输出信号经RC陷波网络处理后送入运放器U2中进行进一步放大,利用陷波器原理可有效消除工频杂波对检测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电流检测的准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过载探测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报警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一种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包括过载探测电路、微处理器和报警电路,过载探测电路包括运放器U1、U2,运放器U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探针的正、负极,运放器U1的输出信号经陷波处理后送入运放器U2中,运放器U2的输出端连接微处理器的电流检测端,微处理器在电子电路板出现过载后,用于切断电子电路板供电,并驱动报警电路工作。在具体使用时,将探针的正、负极插接在电子电路板的检测节点处,便于使用。如图1所示,运放器U1的输入端和探针之间还设置有RC滤波器,RC滤波器包括电阻R1、R2和电容C1、C2,电阻R1、R2的一端分别连接探针的正极A、负极B,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1的同相输入端,并通过电容C1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1的反相输入端,并通过电容C2接地。探针的检测电流通过RC滤波处理后再送入运放器U1中,避免电子电路板在开机瞬间产生的尖峰信号对检测造成干扰。然后运放器U1利用差分放大原理对两路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有效消除共模干扰信号。运放器U1的输出信号经RC陷波网络处理后送入运放器U2中进行进一步放大,利用陷波器原理可有效消除工频杂波对检测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电流检测的准确度。其中,运放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6、电容C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R5、R7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R6、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1的输出端。运放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滑动变阻器RP1的引脚1、3,滑动变阻器RP1的引脚2通过电阻R8连接运放器U2的输出端,运放器U2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D2的负极和微处理器的电流检测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5V电源,二极管D2的正极接地。其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P1阻值可改变运放器U2的放大系数,从而对于工作在不同额定电压的电子电路板,可以起到很好的检测调节作用,适用范围广。二极管D1、D2利用二极管钳位电路原理对运放器U2的输出信号进行钳位输出,防止过载电流对微处理器造成损坏。如图2所示,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9连接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并通过电容C5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连接+5V电源,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并联的指示灯LED1和喇叭LS1接地。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当电子电路板出现过载时,微处理器接收到的检测电流大于其内部设定值,此时微处理器切断电子电路板供电,对电子电路板形成保护。另外,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经RC滤波稳定后驱动三极管Q1导通,继而使指示灯LED1和喇叭LS1得电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技术所属及相关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包括过载探测电路、微处理器和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探测电路包括运放器U1、U2,运放器U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探针的正、负极,运放器U1的输出信号经陷波处理后送入运放器U2中,运放器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电流检测端,所述微处理器在电子电路板出现过载后,用于切断所述电子电路板供电,并驱动所述报警电路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包括过载探测电路、微处理器和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探测电路包括运放器U1、U2,运放器U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探针的正、负极,运放器U1的输出信号经陷波处理后送入运放器U2中,运放器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电流检测端,所述微处理器在电子电路板出现过载后,用于切断所述电子电路板供电,并驱动所述报警电路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板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放器U1的输入端和所述探针之间还设置有RC滤波器,所述RC滤波器包括电阻R1、R2和电容C1、C2,电阻R1、R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探针的正、负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1的同相输入端,并通过电容C1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运放器U1的反相输入端,并通过电容C2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电路板过载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建梅
申请(专利权)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