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97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像素电路层设置在基板上;平坦化层设置在像素电路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像素定义层设置在平坦化层远离像素电路层的一侧且形成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侧形成有渐进式结构;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和有机功能层,阳极电极设置在平坦化层和像素定义层之间且阳极电极部分暴露于通孔,阳极电极电连接像素电路层,有机功能层设置在像素定义层远离阳极电极的一侧,阴极电极设置在有机功能层远离阳极电极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电流行进路径,避免侧向漏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OLED显示器作为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其具有很多发光单元,每一个发光单元可以作为一个像素单元使用,每个像素单元具有一个阳极电极,在这个阳极电极四周围是由一个有机材料的像素定义层(PixelDefineLayer,PDL)围绕着以定义出OLED发光区,在这个发光区中通过蒸镀技术或喷墨印刷技术(IJP,Injectionprinting)将有机材料堆栈成OLED发光单元的有机功能层,之后再形成阴极电极,从而得到OLED发光单元,提到的发光单元可以是红色(Red)、绿色(Green)、蓝色(Blue)或白色(white)发光单元。在将有机材料堆栈成OLED发光单元的有机功能层时,常常为了堆栈成高效率和高可靠度的OLED发光单元,在有机功能层中加入掺杂材料。然而,在高分辨率AMOLED显示器中,相邻的像素单元距离很近,加入了掺杂材料的有机功能层会造成侧向漏电流,使得显示器的对比度下降,产生画面残影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部分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像素电路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平坦化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像素电路层的一侧,且形成有多个通孔,其中每个所述通孔的内侧形成有渐进式结构;多个像素单元;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和夹设在所述阳极电极和所述阴极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所述阳极电极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之间,且所述阳极电极部分暴露于所述通孔,所述阳极电极还电连接所述像素电路层,所述有机功能层设置在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阳极电极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渐进式结构和暴露于所述通孔的所述阳极电极,以及所述阴极电极设置在所述有机功能层远离所述阳极电极的一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通孔的开口大小在靠近所述平坦化层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渐进式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断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阳极电极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金属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阴极电极包括镁银合金层;所述像素电路层包括多个晶体管和电连接所述多个晶体管的存储电容,且所述阳极电极电连接所述多个晶体管。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空穴注入层,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的所述空穴注入层为同一个连续的共通层,且所述共通层在每个所述通孔内呈阶梯状渐进式结构。再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像素电路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相邻设置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位于所述像素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中的每一者包括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和夹设在所述阳极电极和所述阴极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以及有机材料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所述侧,所述有机材料层的远离所述像素电路层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暴露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部分所述阳极电极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部分所述阳极电极以定义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发光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所述有机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像素单元的所述有机功能层包含有共通层,所述共通层位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几何中心和所述第二开口的几何中心之间的所述共通层具有阶梯状渐进式结构。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如下的一个或者多个有益效果:通过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定义层的通孔内侧形成渐进式结构,有机功能层覆盖渐进式结构,增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电流行进路径,避免有机功能层加入掺杂材料产生的侧向漏电流的情况,改善了对比度,避免产生画面残影的风险,提升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可靠性,增加了制程余裕度,延长了使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寿命,提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显示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控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10例如包括基板11、像素电路层12、平坦化层13、像素定义层14和多个像素单元15。图中仅示意出两个像素单元,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像素电路层12设置在基板11上。平坦化层13设置在像素电路层12远离基板11的一侧。像素定义层14设置在平坦化层13远离像素电路层12的一侧,且形成有多个通孔141,其中每个通孔141的内侧形成有渐进式结构1411。每个像素单元15包括阳极电极151、阴极电极153和夹设在阳极电极151和阴极电极153之间的有机功能层152,阳极电极151设置在平坦化层13与像素定义层14之间,阳极电极151部分暴露于通孔141,阳极电极151还电连接像素电路层12,有机功能层152设置在像素定义层14远离阳极电极151的一侧,且覆盖渐进式结构1411和暴露于通孔141的阳极电极151,以及阴极电极153位于有机功能层152的远离阳极电极151的一侧。进一步地,每个通孔141的开口大小在靠近平坦化层13的方向131上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渐进式结构1411包括至少一个断差。进一步地,基板11可以由透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n像素电路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n平坦化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n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像素电路层的一侧,且形成有多个通孔,其中每个所述通孔的内侧形成有渐进式结构;/n多个像素单元;/n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和夹设在所述阳极电极和所述阴极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所述阳极电极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之间,且所述阳极电极部分暴露于所述通孔,所述阳极电极还电连接所述像素电路层,所述有机功能层设置在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阳极电极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渐进式结构和暴露于所述通孔的所述阳极电极,以及所述阴极电极设置在所述有机功能层远离所述阳极电极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像素电路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平坦化层,设置在所述像素电路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远离所述像素电路层的一侧,且形成有多个通孔,其中每个所述通孔的内侧形成有渐进式结构;
多个像素单元;
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阳极电极、阴极电极和夹设在所述阳极电极和所述阴极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所述阳极电极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和所述像素定义层之间,且所述阳极电极部分暴露于所述通孔,所述阳极电极还电连接所述像素电路层,所述有机功能层设置在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阳极电极的一侧,且覆盖所述渐进式结构和暴露于所述通孔的所述阳极电极,以及所述阴极电极设置在所述有机功能层远离所述阳极电极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孔的开口大小在靠近所述平坦化层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渐进式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断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包括依次堆叠的第一透明导电层、金属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阴极电极包括镁银合金层;所述像素电路层包括多个晶体管和电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玉婷陈亭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泽智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