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直换流站阀厅避雷器的监测表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819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直换流站阀厅避雷器的监测表计结构,包括底座,底座前侧面上安装有壳体,壳体内设有线路板,线路板上设有A/D转换模块、处理器、显示驱动模块和显示面板,底座后侧面上部安装有瓷套,瓷套与导电杆连接,壳体内的底座上设有套设于导电杆上的第一绝缘垫,以使导电杆与底座绝缘,底座上还设有第二绝缘垫,两个绝缘垫共同支撑内部导电杆连接到放电间隙右触点,其与设于底座上的放电间隙左触点组成放电间隙;内部导电杆旁侧设有计数传感器和导线,以检测避雷器的动作次数和泄漏电流;底座后侧面底部设有固定接地孔,底座后侧面上设有航空插头。该监测表计结构不仅有利于监测阀厅内避雷器的运行状态,而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直换流站阀厅避雷器的监测表计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柔直换流站阀厅避雷器的监测表计结构。
技术介绍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简称MOA)因其优越的保护性能、阀片以及制造工艺质量的成熟,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为了MOA和电网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现场运行中对MOA在线监测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装设普通泄漏电流表,对于这种监测方式,一般是将避雷器的泄漏电流进行整流转换成平均值,然后依据交流信号的平均值和有效值的对应关系,换算成有效值进行显示,显示采用就地指针式表头显示。随着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可以远传信号的在线监测器,将就地显示的有效值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采用RS-485接口的方式进行传送给后台,在后台进行集中显示。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柔直系统中特别是在阀厅内工作的避雷器的监测表计,以监测避雷器的运行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直换流站阀厅避雷器的监测表计结构,该监测表计结构不仅有利于监测阀厅内避雷器的运行状态,而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直换流站阀厅避雷器的监测表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前侧面上安装有壳体(3),所述壳体(3)内设有线路板(13),所述线路板(13)上设有A/D转换模块、处理器、显示驱动模块(14)和显示面板(15),所述底座(6)后侧面上部安装有瓷套(2),所述瓷套(2)与导电杆(1)连接,导电杆(1)穿过瓷套进入底座(6),通过壳体(3)内的底座(6)上的第一绝缘垫(8)与底座(6)绝缘,同时连接到内部导电杆(16)上,所述底座(6)上还设有第二绝缘垫(10),所述第一绝缘垫(8)和第二绝缘垫(10)共同支撑内部导电杆(16),所述内部导电杆(16)一段连接导电杆(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直换流站阀厅避雷器的监测表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前侧面上安装有壳体(3),所述壳体(3)内设有线路板(13),所述线路板(13)上设有A/D转换模块、处理器、显示驱动模块(14)和显示面板(15),所述底座(6)后侧面上部安装有瓷套(2),所述瓷套(2)与导电杆(1)连接,导电杆(1)穿过瓷套进入底座(6),通过壳体(3)内的底座(6)上的第一绝缘垫(8)与底座(6)绝缘,同时连接到内部导电杆(16)上,所述底座(6)上还设有第二绝缘垫(10),所述第一绝缘垫(8)和第二绝缘垫(10)共同支撑内部导电杆(16),所述内部导电杆(16)一段连接导电杆(1),另一端连接到放电间隙右触点,所述放电间隙右触点与设于底座(6)上的放电间隙左触点组成放电间隙(11),提供避雷器动作时的放电回路;所述内部导电杆(16)旁侧设有计数传感器(9),以检测避雷器的动作次数,所述计数传感器(9)与线路板(13)连接,所述内部导电杆(16)旁侧还设有导线(17),以检测避雷器的泄漏电流,所述导线(17)与线路板(13)连接;所述底座(6)后侧面底部设有固定接地孔(7),所述底座(6)后侧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伟峰张雯婧林翼范映田存建何帅赵伟付胜宪陈光焰陈德兴洪慧娜卓智伟杨宏毅陈金文林昱澍陈靖陈颖霞曾惠匀王剑许泓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易脉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