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723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线测温,提出了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通过在连接套上安装无线测温套,将无源无线测温模块安装在无线测温套内,测温套与连接套连接有一起安装在线束上,不需要分开安装,安装更加方便,且有效减小了占用面积;同时无源无线测温模块无需电源供电,采用感应取电器从线路上取电,不存在接触点发热的问题,从而免除了因过热产生的保证问题,从而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测温套与束线套之间、束线套与连接套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能够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有效降低了废品率,有效节约了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电线测温,特别是指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接线端子没有自带的测温装置,且不是一体化设计,端子安装完成后,再加装测温传感器,但是安装完接线端子再安装测温传感器或造成施工不便,且占用空间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加装后的温度传感器与端子的接触面积小,不能直观反映接线端子的温度;而有些温度传感器需采用锂电池供电,若接点发热,存在爆炸等安全隐患,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极大影响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通过在连接套上安装无线测温套,将无源无线测温模块安装在无线测温套内,测温套与连接套连接有一起安装在线束上,不需要分开安装,安装更加方便,且有效减小了占用面积;同时无源无线测温模块无需电源供电,采用感应取电器从线路上取电,不存在接触点发热的问题,从而免除了因过热产生的保证问题,从而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测温套与束线套之间、束线套与连接套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能够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有效降低了废品率,有效节约了资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包括:连接套、束线套及无线测温套,所述束线套固定于所述连接套一端部,所述无线测温套固定于所述束线套端部;所述无线测温套内设置有无源无线测温模块,所述无源无线测温模块包括感应取电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及手持检测设备,所述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同时与所述感应取电器及所述手持检测设备连接;所述感应取电器包括串联设置的CT感应模块、整流稳压电路及单片机,单片机与所述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连接,单片机连接有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与所述手持检测设备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套另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连接孔。进一步,所述连接套与所述束线套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无线测温套与所述束线套螺纹连接。更进一步,所述连接套为截面为U形的开口连接套,所述束线套安装于所述连接套的开口端,所述连接头设置于所述连接套的闭口端。本技术通过在连接套上安装无线测温套,将无源无线测温模块安装在无线测温套内,测温套与连接套连接有一起安装在线束上,不需要分开安装,安装更加方便,且有效减小了占用面积;同时无源无线测温模块无需电源供电,采用感应取电器从线路上取电,不存在接触点发热的问题,从而免除了因过热产生的保证问题,从而有效延长了其使用寿命;测温套与束线套之间、束线套与连接套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能够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有效降低了废品率,有效节约了资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顾客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的剖面图;图3为图1、图2所示的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的感应取电器的整体电路图;图4为图3所示的感应取电器的感应取电和稳压电路图;图5为图3所示的感应取电器中的单片机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感应取电器中的无线发射模块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感应取电器中的无线发射模块发射数据信号示意图;图8为图1、图2所示的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中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采集示意图;图9为图3所示的感应取电器中的供电电流调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9,针对现有接线端子的不足设计出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包括连接套3、束线套2及无线测温套1,束线套2固定于连接套3一端部,无线测温套1固定于束线套2端部;无线测温套1内设置有无源无线测温模块4,无源无线测温模块4包括感应取电器41、高精度温度传感器42及手持检测设备43,高精度温度传感器42同时与感应取电器41及手持检测设备43连接;感应取电器41包括串联设置的CT感应模块411、整流稳压电路412及单片机413,单片机413与高精度温度传感器42连接,单片机413连接有无线发射模块414,无线发射模块414与手持检测设备43连接;无源无线测温模块4通过使用感应取电器41,采用感应取电技术,能够自适应电缆的电流大小,在宽电流范围下,能够正常取电,有效节约了电能;通过高精度温度传感器42测量接触点的温度后,通过无线传输将测量到的温度信号传输至手持检测设备43,在节约电能的同时实现了对电缆线接触点的温度的精确测量;同时采用无源无线测温模块4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接点发热、存在爆炸等安全隐患,且无源无线测温模块4集成化程度高,无需电池、光伏或备用电池供电,与传统的接线端子体积相当,不会影响电气安全距离,同时提高了现场安装和更换部件的便利性。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9,其中感应取电器41包括串联设置的CT感应模块411、整流稳压电路412及单片机413,单片机413连接有高精度温度传感器42,单片机413连接有无线发射模块414,高精度温度传感器42将感应到的温度通过主控电路传递给单片机413后,单片机413通过无线发射模块414将温度信号实施传送给手持检测设备4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连接套3另一端部设置有连接头31,连接头31上设置有连接孔32,此结构主要用于固定整个加固型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连接套3与束线套2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便于更换破损的部件,不会造成零件的浪费。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无线测温套1与束线套2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容易替换,当无线测温套1或其内部的无源无线测温模块4的各个部件发生损坏时,直接将无线测温套1拧下即可,更换部件后再重新拧上,非常实用方便,有效提高了测温部件的重复利用效率,减小了废品的产生,进而有效节约了资源。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见图1-2,连接套3为截面为U形的开口连接套,束线套2安装于连接套3的开口端,连接头31设置于连接套3的闭口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套、束线套及无线测温套,所述束线套固定于所述连接套一端部,所述无线测温套固定于所述束线套端部;/n所述无线测温套内设置有无源无线测温模块,所述无源无线测温模块包括感应取电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及手持检测设备,所述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同时与所述感应取电器及所述手持检测设备连接;/n所述感应取电器包括串联设置的CT感应模块、整流稳压电路及单片机,单片机与所述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连接,单片机连接有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与所述手持检测设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测温节能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套、束线套及无线测温套,所述束线套固定于所述连接套一端部,所述无线测温套固定于所述束线套端部;
所述无线测温套内设置有无源无线测温模块,所述无源无线测温模块包括感应取电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及手持检测设备,所述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同时与所述感应取电器及所述手持检测设备连接;
所述感应取电器包括串联设置的CT感应模块、整流稳压电路及单片机,单片机与所述高精度温度传感器连接,单片机连接有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与所述手持检测设备连接。


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品超鞠桂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纽瑞威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