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蒸器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363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闪蒸器及制冷系统,其中,闪蒸器包括内腔,闪蒸器还包括:进管,进管位于内腔内;换热管,换热管设置在内腔的底部,换热管与压缩机的吸气管路连通,换热管内流通进入压缩机吸气口之前的冷媒;微通道结构,微通道结构连接在进管的末端,微通道结构位于换热管的上方,进管内的液态冷媒经过微通道结构后附着在换热管上;离心盘,离心盘位于内腔内,离心盘螺旋套设在进管的外部,闪蒸器具有补气口,补气口的位置与离心盘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闪蒸器及制冷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闪蒸器存在气液分离不彻底,容易引起高压级吸气带液,损坏压缩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闪蒸器及制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闪蒸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CO2作为最新一代冷媒,目前其跨临界循环在制冷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集装箱制冷机组、汽车空调、热泵热水汽、商用冷柜等系统。由于CO2常态下的压力高、沸点低等特性,超临界循环中,通常需要采用双级压缩,在低压级与高压级之间需要配置闪蒸器,达到流体迅速汽化,两相分离的目的。现有技术中闪蒸器存在以下不足:闪蒸器大多采用大空间沉降分离,气液分离不彻底,容易引起高压级吸气带液,损坏压缩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闪蒸器及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闪蒸器存在气液分离不彻底,容易引起高压级吸气带液,损坏压缩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闪蒸器,闪蒸器包括内腔,闪蒸器还包括:进管,进管位于内腔内;换热管,换热管设置在内腔的底部,换热管与压缩机的吸气管路连通,换热管内流通进入压缩机吸气口之前的冷媒;微通道结构,微通道结构连接在进管的末端,微通道结构位于换热管的上方,进管内的液态冷媒经过微通道结构后附着在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内腔(12),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器还包括:/n进管(1),所述进管(1)位于所述内腔(12)内;/n换热管(8),所述换热管(8)设置在所述内腔(12)的底部,所述换热管(8)与压缩机的吸气管路连通,所述换热管(8)内流通进入压缩机吸气口之前的冷媒;/n微通道结构(9),所述微通道结构(9)连接在所述进管(1)的末端,所述微通道结构(9)位于所述换热管(8)的上方,所述进管(1)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所述微通道结构(9)后附着在所述换热管(8)上;/n离心盘(10),所述离心盘(10)位于所述内腔(12)内,所述离心盘(10)螺旋套设在所述进管(1)的外部,所述闪蒸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内腔(12),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器还包括:
进管(1),所述进管(1)位于所述内腔(12)内;
换热管(8),所述换热管(8)设置在所述内腔(12)的底部,所述换热管(8)与压缩机的吸气管路连通,所述换热管(8)内流通进入压缩机吸气口之前的冷媒;
微通道结构(9),所述微通道结构(9)连接在所述进管(1)的末端,所述微通道结构(9)位于所述换热管(8)的上方,所述进管(1)内的液态冷媒经过所述微通道结构(9)后附着在所述换热管(8)上;
离心盘(10),所述离心盘(10)位于所述内腔(12)内,所述离心盘(10)螺旋套设在所述进管(1)的外部,所述闪蒸器具有补气口(5),所述补气口(5)的位置与所述离心盘(10)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结构(9)为盘状结构,所述盘状结构上均匀分布有用于通过液态冷媒的微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器具有供液口(4),所述供液口(4)位于所述内腔(1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管(1)位于所述内腔(12)中的部分沿所述内腔(12)的轴线延伸设置,所述进管(1)的进液端位于所述闪蒸器的顶部。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汝龙齐方成韩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