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3618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出风栅格主体,外壳体的左侧设置有外框,外框的内腔后侧壁上端固接有第一支撑轴,第一支撑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的顶部左侧与外框的内腔顶部之间固接有弹性连接带体,外框的内腔后侧壁下端固接有第二支撑轴,第二支撑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座,外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薄挡板和第二薄挡板,第一支撑座的右侧壁顶部和第二支撑座的右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块,联动块的前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凸柱,联动凸柱之间转动连接有联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减少雨水通过出风栅格渗漏到空调室外机内部而造成空调室外机内部零部件被锈蚀损坏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
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
技术介绍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要求。现有空调室外机出风口一般都有出风栅格,而出风栅格通常是直接裸露在外部环境中,这样在雨雪季节,外部环境中的雨水会通过出风栅格渗漏到空调室外机内部中,对空调室外机内部零部件造成锈蚀损坏的可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减少雨水会通过出风栅格渗漏到空调室外机内部而造成空调室外机内部零部件被锈蚀损坏的可能。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出风栅格主体,所述外壳体的左侧设置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内腔后侧壁上端固接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部左侧与外框的内腔顶部之间固接有弹性连接带体;所述外框的内腔后侧壁下端固接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座,所述外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薄挡板和第二薄挡板,所述第一薄挡板位于第二薄挡板的上方,且第一薄挡板的右侧壁顶部和第二薄挡板的右侧壁顶部分别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相固接,所述第一支撑座的右侧壁顶部和第二支撑座的右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块,两组所述联动块的前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凸柱,两组所述联动凸柱之间转动连接有联动杆,所述外框的内腔底部固接有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电控伸缩杆,所述电控伸缩杆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下端联动凸柱相转接。优选地,上述用于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中,所述外壳体与外框为一体式成型结构,使用方便,且容易获得。优选地,上述用于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中,所述第一薄挡板的顶部设置有避让坡面,避免第一薄挡板上的棱角对弹性连接带体的挤压干涉。优选地,上述用于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中,所述外框的内腔底部呈倾斜状,所述外框的内腔底部左侧低于右侧,减少外界渗透到外框中的雨水在外框中的积留。优选地,上述用于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中,所述第一薄挡板和第二薄挡板的前侧壁与外框的内腔前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薄挡板和第二薄挡板的后侧壁与外框的内腔后侧壁之间均为间隙配合,便于第一薄挡板和第二薄挡板在外框上的转动打开或盖合。优选地,上述用于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中,所述第一薄挡板的底部和第二薄挡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半圆柱,减少第一薄挡板和第二薄挡板转动打开或盖合时发生干涉的可能。优选地,上述用于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中,所述第二支撑座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海绵条块,且海绵条块的左侧壁顶部与第一薄挡板相粘贴,通过海绵条块的弹性作用,便于对第一薄挡板和第二薄挡板之间存在的间距的密封阻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电控伸缩杆的伸缩调节驱动第一薄挡板和第二薄挡板在出风栅格主体的出风口处进行同步打开或关闭,再在弹性连接带配合第一薄挡板的开启或关闭进行弹性伸缩作用下,进行顶部遮挡,从而便于减少雨水通过出风栅格渗漏到空调室外机内部而造成空调室外机内部零部件被锈蚀损坏的可能。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壳体,2-出风栅格主体,3-外框,4-第一支撑轴,5-第一支撑座,6-弹性连接带体,7-第二支撑轴,8-第二支撑座,9-第一薄挡板,10-第二薄挡板,11-联动块,12-联动凸柱,13-联动杆,14-承载座,15-电控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出风栅格主体2,外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外框3,外壳体1与外框3为一体式成型结构,使用方便,且容易获得,外框3的内腔后侧壁上端固接有第一支撑轴4,第一支撑轴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座5,第一支撑座5的顶部左侧与外框3的内腔顶部之间固接有弹性连接带体6,外框3的内腔后侧壁下端固接有第二支撑轴7,第二支撑轴7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座8,外框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薄挡板9和第二薄挡板10,第一薄挡板9位于第二薄挡板10的上方,且第一薄挡板9的右侧壁顶部和第二薄挡板10的右侧壁顶部分别与第一支撑座5和第二支撑座8相固接,第二支撑座8的顶部左侧设置有海绵条块,且海绵条块的左侧壁顶部与第一薄挡板9相粘贴,通过海绵条块的弹性作用,便于对第一薄挡板9和第二薄挡板10之间存在的间距的密封阻挡,第一薄挡板9的顶部设置有避让坡面,避免第一薄挡板9上的棱角对弹性连接带体的挤压干涉,第一薄挡板9和第二薄挡板10的前侧壁与外框3的内腔前侧壁之间、第一薄挡板9和第二薄挡板10的后侧壁与外框3的内腔后侧壁之间均为间隙配合,便于第一薄挡板9和第二薄挡板10在外框3上的转动打开或盖合,第一薄挡板9的底部和第二薄挡板10的顶部均设置有半圆柱,减少第一薄挡板9和第二薄挡板10转动打开或盖合时发生干涉的可能,第一支撑座5的右侧壁顶部和第二支撑座8的右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块11,两组联动块11的前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凸柱12,两组联动凸柱12之间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3,外框3的内腔底部固接有承载座14,承载座1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电控伸缩杆15,电控伸缩杆15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下端联动凸柱12相转接外框3的内腔底部呈倾斜状,外框3的内腔底部左侧低于右侧,减少外界渗透到外框3中的雨水在外框3中的积留。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出风栅格主体2的出风口处延伸设置与外壳体1成一体式结构的外框3,在外框3中通过电控伸缩杆15的伸缩调节,和本身在承载座14上以及在下端联动凸柱12上的转动调节,带动联动杆13在两组联动凸12上转动,并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支撑座5在第一支撑轴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出风栅格主体(2),所述外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外框(3),所述外框(3)的内腔后侧壁上端固接有第一支撑轴(4),所述第一支撑轴(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座(5),所述第一支撑座(5)的顶部左侧与外框(3)的内腔顶部之间固接有弹性连接带体(6);/n所述外框(3)的内腔后侧壁下端固接有第二支撑轴(7),所述第二支撑轴(7)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座(8),所述外框(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薄挡板(9)和第二薄挡板(10),所述第一薄挡板(9)位于第二薄挡板(10)的上方,且第一薄挡板(9)的右侧壁顶部和第二薄挡板(10)的右侧壁顶部分别与第一支撑座(5)和第二支撑座(8)相固接,所述第一支撑座(5)的右侧壁顶部和第二支撑座(8)的右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块(11),两组所述联动块(11)的前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凸柱(12),两组所述联动凸柱(12)之间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3),所述外框(3)的内腔底部固接有承载座(14),所述承载座(1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电控伸缩杆(15),所述电控伸缩杆(15)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下端联动凸柱(12)相转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用出风栅格,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腔左侧设置有出风栅格主体(2),所述外壳体(1)的左侧设置有外框(3),所述外框(3)的内腔后侧壁上端固接有第一支撑轴(4),所述第一支撑轴(4)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座(5),所述第一支撑座(5)的顶部左侧与外框(3)的内腔顶部之间固接有弹性连接带体(6);
所述外框(3)的内腔后侧壁下端固接有第二支撑轴(7),所述第二支撑轴(7)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座(8),所述外框(3)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薄挡板(9)和第二薄挡板(10),所述第一薄挡板(9)位于第二薄挡板(10)的上方,且第一薄挡板(9)的右侧壁顶部和第二薄挡板(10)的右侧壁顶部分别与第一支撑座(5)和第二支撑座(8)相固接,所述第一支撑座(5)的右侧壁顶部和第二支撑座(8)的右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块(11),两组所述联动块(11)的前侧壁顶部均固接有联动凸柱(12),两组所述联动凸柱(12)之间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3),所述外框(3)的内腔底部固接有承载座(14),所述承载座(1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电控伸缩杆(15),所述电控伸缩杆(15)的顶部动力伸缩端与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泓宇高聪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捷顺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