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360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蓄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包括:凹槽沿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罐体侧壁上,且凹槽沿罐体径向向外凸出;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罐体的顶盖上,丝杆沿沿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凹槽中,且丝杆的一端与旋转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凹槽底部的轴承活动连接,滑台通过其螺孔与丝杆之间配合连接,刮板固定在滑台上,刮板的形状与罐体形状相匹配,且刮板与罐体内壁之间紧密接触;密封盖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冷水管缠绕在罐体的外壁上,且冷水管的一端与罐体上的进水管连接,热水管设置在罐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刮板定期清理蓄热水罐内部的水垢,有利于对蓄热水罐内部进行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
本技术属于蓄热装置
,具体的,涉及一种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
技术介绍
本技术
技术介绍
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蓄热调峰应用于供热季的火电机组,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时段,需要降低火电机组的发电负荷,但因为火电机组的发电与供热是耦合关系,一旦降低发电负荷,那么供热量也随之减少,为保证民生供热,须增加蓄热设备,蓄热水罐调峰能源利用效率高、调峰成本低、投资回收周期短。蓄热水罐,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存储和输出热量的设备,比如在锅炉使用的过程中,如果锅炉生产出来的热量远远超过了实际的需求,就可以将剩余的热量存储在蓄热罐中。如果锅炉遇到输出热量不足的情况,蓄热罐就可以将其之前存储的热量输出,如此,蓄热罐就具有了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降低热量损耗的作用,对于节约能源具有非常大的好处;第二个作用就是维持热量的输出平衡,这种作用在热力发电以及供暖系统中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本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目前,蓄热水罐仍然存在以下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1)蓄热水罐内部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水垢,不易清理,粘结在蓄热水罐内表面易影响蓄热水罐的蓄热效果。(2)蓄热水罐不易在缺水时自动补水。(3)蓄热水罐的冷水直接通入蓄热水罐内部,易造成局部冷热水温差过大、混合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包括:罐体、凹槽、旋转驱动装置、转轴、丝杆、轴承、滑台、刮板、密封盖、冷水管、进水管和热水管,其中:所述凹槽沿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罐体侧壁上,且凹槽沿罐体径向向外凸出;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罐体的顶盖上,所述丝杆沿沿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凹槽中,且丝杆的一端与旋转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凹槽底部的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滑台通过其螺孔与丝杆之间配合连接,所述刮板固定在滑台上,能够随滑台一起沿丝杆运动,所述刮板的形状与罐体形状相匹配,且刮板与罐体内壁之间紧密接触;所述密封盖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所述冷水管缠绕在罐体的外壁上,且冷水管的一端与罐体上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热水管设置在罐体上,用于导出罐体中热水。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为凸起状,其沿着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罐体内壁上,对应地,所述刮板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管、加压泵和液位传感器;所述连接管设置在罐体的下部,所述加压泵设置在连接管上,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罐体内。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加压泵、旋转驱动装置的开启或关闭。可选地,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旋转驱动装置之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位于罐体的上部,冷水管的进水端位于进水管下部。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为电动机。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用于包裹冷水管和罐体外壁,以减少罐体内热量的散失。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底座,所述罐体设置在底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刮板定期清理蓄热水罐内部的水垢,有利于对蓄热水罐内部进行清洁。(2)本技术设计的冷水管可使冷水在通入罐内之前会吸收罐壁的热量,避免冷水直接通入蓄热水罐内部,造成局部冷热水温差过大,混合不均。(3)本技术通过丝杆和滑台的配合,使刮板可以在罐体内部上下移动,大大增强了清洁效果。(4)本技术通过在刮板侧边设置滑轨,有利于保持刮板沿直线运动,保证刮板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偏移。(5)本技术通过液位传感器、控制器和加压泵的作用,实现了缺水时的自动注水。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的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的侧视图。上述附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罐体、2-凹槽、3-旋转驱动装置、4-转轴、5-丝杆、6-轴承、7-滑台、8-刮板、9-密封盖、10-冷水管、11-进水管、12-热水管、13-滑轨、14-连接管、15-加压泵、16-控制器、17-液位传感器、18-保温板、19-底座。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的一些蓄热水罐仍然存在蓄热水罐内部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水垢,蓄热水罐不易在缺水时自动补水等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3,一种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包括:罐体1、凹槽2、旋转驱动装置3、转轴4、丝杆5、轴承6、滑台7、刮板8、密封盖9、冷水管10、进水管11和热水管12,其中:所述凹槽2沿圆柱形罐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罐体侧壁上,且凹槽2沿罐体径向向外凸出;所述旋转驱动装置3设置在罐体1的顶盖上,所述丝杆5沿沿罐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凹槽2中,且丝杆5的一端与旋转驱动装置2的转轴4固定连接,丝杆5的另一端与凹槽底部的轴承6活动连接,所述滑台7通过其螺孔与丝杆5之间配合连接,所述刮板8固定在滑台上,能够随滑台一起沿丝杆5运动,所述刮板8的形状与罐体形状相匹配,且刮板8与罐体内壁之间紧密接触;所述密封盖9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所述冷水管10缠绕在罐体1的外壁上,且冷水管10的一端与罐体上的进水管11连接,所述进水管11位于罐体1的上部,冷水管10的进水端位于进水管11下部,冷水管从罐体的外表面的较低端缠绕至较高端,以便于冷水在输送进罐体内部时,可以更多地吸收热量,减小冷热水的温差。所述热水管12设置在罐体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凹槽、旋转驱动装置、转轴、丝杆、轴承、滑台、刮板、密封盖、冷水管、进水管和热水管,其中:/n所述凹槽沿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罐体侧壁上,且凹槽沿罐体径向向外凸出;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罐体的顶盖上,所述丝杆沿沿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凹槽中,且丝杆的一端与旋转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凹槽底部的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滑台通过其螺孔与丝杆之间配合连接,所述刮板固定在滑台上,能够随滑台一起沿丝杆运动,所述刮板的形状与罐体形状相匹配,且刮板与罐体内壁之间紧密接触;所述密封盖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所述冷水管缠绕在罐体的外壁上,且冷水管的一端与罐体上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热水管设置在罐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凹槽、旋转驱动装置、转轴、丝杆、轴承、滑台、刮板、密封盖、冷水管、进水管和热水管,其中:
所述凹槽沿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罐体侧壁上,且凹槽沿罐体径向向外凸出;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罐体的顶盖上,所述丝杆沿沿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凹槽中,且丝杆的一端与旋转驱动装置的转轴固定连接,丝杆的另一端与凹槽底部的轴承活动连接,所述滑台通过其螺孔与丝杆之间配合连接,所述刮板固定在滑台上,能够随滑台一起沿丝杆运动,所述刮板的形状与罐体形状相匹配,且刮板与罐体内壁之间紧密接触;所述密封盖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所述冷水管缠绕在罐体的外壁上,且冷水管的一端与罐体上的进水管连接,所述热水管设置在罐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为凸起状,其沿着罐体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罐体内壁上,对应地,所述刮板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系统调峰蓄热用蓄热水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军张峰付信杰郭琳孙壮壮谭高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