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丹专利>正文

文物研究拍摄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527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文物研究拍摄支架,包括拍摄装置、拍摄架、文物放置架,所述的拍摄装置包括支撑架、转动轴承、支撑环轨道、用于拍摄装置固定的轨道行走装置、转动轴套以及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的支撑环轨道设置用于配合设置转动轴套的安装孔,所述的转动轴套安装固定在安装孔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支撑环轨道转动以及轨道行走装置在其上同步运动,形成球形螺旋轨迹,对文物放置架具有全方位的拍摄效果,保证了影像数据的全面性,避免了手动拍摄的遗漏,对后期文物研究造成影响,特别是跨地域的文物研究中,同时拍摄架与文物放置架分离,避免其间电机转动对文物放置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文物研究拍摄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文物研究拍摄支架。
技术介绍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在文物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文物留下全方位的影像资料进行存档研究,目前文物的摄影一般采用人工摄像,摄像不全面,对后续的文物研究带来一定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文物研究拍摄支架。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文物研究拍摄支架,包括拍摄装置、拍摄架、文物放置架,所述的拍摄装置包括支撑架、转动轴承、支撑环轨道、用于拍摄装置固定的轨道行走装置、转动轴套以及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的支撑环轨道设置用于配合设置转动轴套的安装孔,所述的转动轴套安装固定在安装孔上,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的转动轴承的外圈与支撑架固定,转动轴承的内圈与转动轴套的壁面固定,使得支撑环轨道在支撑架端面转动,所述的转动轴套与电机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的支撑环轨道的外壁面设置有用于配合设置轨道行走装置的轨道槽,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配合设置在轨道槽内沿支撑环轨道沿面运动,所述的拍摄装置固定在轨道行走装置上且设置在支撑环轨道的内侧面,所述的文物放置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以及用于文物放置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底座、支撑杆以及用于文物放置的支撑板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穿设在转动轴套的腔体内且转动轴套的腔体的壁面与支撑杆的壁面间设置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与支撑架固定,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套设并固定在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上,所述的第一从动齿轮套设并固定在转动轴套上,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包括固定壳体、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齿轮以及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的固定壳体套设在支撑环轨道上,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与固定壳体固定,所述的第二驱动齿轮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转动轴套接固定,所述的第二从动齿轮转动设置在固定壳体上,所述的轨道槽排布设置有与第二从动齿轮的啮合的轮齿,所述的第二从动轮与轨道槽的轮齿以及第二驱动齿轮分别啮合。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壳体上设置有两组第二从动齿轮。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为调节伸缩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支撑环轨道转动以及轨道行走装置在其上同步运动,形成球形螺旋轨迹,对文物放置架具有全方位的拍摄效果,保证了影像数据的全面性,避免了手动拍摄的遗漏,对后期文物研究造成影响,特别是跨地域的文物研究中,同时拍摄架与文物放置架分离,避免其间电机转动对文物放置架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且轨道行走装置通过齿轮结构进行行走,保证了行走轨迹的紧密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文物研究拍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轨道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文物研究拍摄支架,包括拍摄装置1、拍摄架2、文物放置架3,所述的拍摄装置1包括支撑架21、转动轴承22、支撑环轨道23、用于拍摄装置1固定的轨道行走装置24、转动轴套25以及电机驱动装置26,所述的支撑环轨道23设置用于配合设置转动轴套25的安装孔,所述的转动轴套25安装固定在安装孔上,所述的支撑架21上设置有转动轴承22,所述的转动轴承22的外圈与支撑架21固定,转动轴承22的内圈与转动轴套25的壁面固定,使得支撑环轨道23在支撑架21端面转动,所述的转动轴套25与电机驱动装置26驱动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26固定在支撑架21上,所述的支撑环轨道23的外壁面设置有用于配合设置轨道行走装置24的轨道槽231,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24配合设置在轨道槽231内沿支撑环轨道23沿面运动,所述的拍摄装置1固定在轨道行走装置24上且设置在支撑环轨道23的内侧面,所述的文物放置架3包括支撑底座31、支撑杆32以及用于文物放置的支撑板33,所述的支撑底座31、支撑杆32以及用于文物放置的支撑板33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所述的支撑杆32穿设在转动轴套25的腔体内且转动轴套25的腔体的壁面与支撑杆32的壁面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26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61、第一驱动齿轮262和第一从动齿轮263,所述的第一驱动电机261通过电机座与支撑架21固定,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262套设并固定在第一驱动电机261的转动轴上,所述的第一从动齿轮263套设并固定在转动轴套25上,所述的第一驱动齿轮262与第一从动齿轮263啮合,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24包括固定壳体241、第二驱动电机242、第二驱动齿轮243以及第二从动齿轮244,所述的固定壳体241套设在支撑环轨道23上,所述的第二驱动电机242与固定壳体241固定,所述的第二驱动齿轮243与第二驱动电机242的转动轴套25接固定,所述的第二从动齿轮244转动设置在固定壳体241上,所述的轨道槽231排布设置有与第二从动齿轮244的啮合的轮齿232,所述的第二从动轮与轨道槽231的轮齿232以及第二驱动齿轮243分别啮合,所述的固定壳体241上设置有两组第二从动齿轮244,所述的支撑杆32为调节伸缩杆,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支撑环轨道23转动以及轨道行走装置24在其上同步运动,形成球形螺旋轨迹,对文物放置架3具有全方位的拍摄效果,保证了影像数据的全面性,避免了手动拍摄的遗漏,对后期文物研究造成影响,特别是跨地域的文物研究中,同时拍摄架2与文物放置架3分离,避免其间电机转动对文物放置架3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且轨道行走装置24通过齿轮结构进行行走,保证了行走轨迹的紧密性。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物研究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拍摄装置、拍摄架、文物放置架,所述的拍摄装置包括支撑架、转动轴承、支撑环轨道、用于拍摄装置固定的轨道行走装置、转动轴套以及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的支撑环轨道设置用于配合设置转动轴套的安装孔,所述的转动轴套安装固定在安装孔上,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的转动轴承的外圈与支撑架固定,转动轴承的内圈与转动轴套的壁面固定,使得支撑环轨道在支撑架端面转动,所述的转动轴套与电机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的支撑环轨道的外壁面设置有用于配合设置轨道行走装置的轨道槽,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配合设置在轨道槽内沿支撑环轨道沿面运动,所述的拍摄装置固定在轨道行走装置上且设置在支撑环轨道的内侧面,所述的文物放置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以及用于文物放置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底座、支撑杆以及用于文物放置的支撑板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穿设在转动轴套的腔体内且转动轴套的腔体的壁面与支撑杆的壁面间设置有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物研究拍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拍摄装置、拍摄架、文物放置架,所述的拍摄装置包括支撑架、转动轴承、支撑环轨道、用于拍摄装置固定的轨道行走装置、转动轴套以及电机驱动装置,所述的支撑环轨道设置用于配合设置转动轴套的安装孔,所述的转动轴套安装固定在安装孔上,所述的支撑架上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的转动轴承的外圈与支撑架固定,转动轴承的内圈与转动轴套的壁面固定,使得支撑环轨道在支撑架端面转动,所述的转动轴套与电机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的电机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的支撑环轨道的外壁面设置有用于配合设置轨道行走装置的轨道槽,所述的轨道行走装置配合设置在轨道槽内沿支撑环轨道沿面运动,所述的拍摄装置固定在轨道行走装置上且设置在支撑环轨道的内侧面,所述的文物放置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杆以及用于文物放置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底座、支撑杆以及用于文物放置的支撑板自下而上依次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穿设在转动轴套的腔体内且转动轴套的腔体的壁面与支撑杆的壁面间设置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丹
申请(专利权)人:徐丹张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