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409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上接头螺纹连接中心管的一端,中心管的外圆周设置坐封总成;中心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中转接头,在中转接头上设有通孔,中转接头的内圆周连接外钢套,外钢套的内圆周通过外构件连接电机系统,电机系统的前端通过传动丝杠连接前端的泵阀系统,泵阀系统中不同的管路与通孔的连通,实现坐封与解封功能;电机系统的后端设有电路系统,电路系统通过控制电缆与电机系统连接;在外钢套的末端螺纹连接下接头。该分采封隔器把油井完井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有机地结合,并将电子器件的信息处理和控制功能附加或融合在封隔器的机械装置中,为数字油田生产管理决策平台提供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属于油田采油完井

技术介绍
数字油田展示了油气田开发将进入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实时化的闭环新阶段。智能化完井是将现代测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应用于完井工程领域,形成一套可用于多储集层、多分支井油气开采,能够实时动态地进行井下多参数测试、多功能操作,井下自动控制与地面联网协同决策的技术方法体系。所以智能完井系统要具备同时完成井下数据监测和远程控制井下开采两大功能。虽然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研发的智能完井系统不尽相同,但油层与油层之间的隔离均采用穿越线缆封隔器或自膨胀封隔器,而穿越线缆封隔器或自膨胀封隔器不能满足上述两大功能要求,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有许多不足:1.为了满足多储集层分层开采及混合开采的要求,需要向下入液压控制管线或控制电缆,各种管缆必须穿越封隔器才能通入井下控制器,分层越多管缆个数越多,封隔器的设计结构严重影响密封性;2.采用多级封隔器串联,解封上提吨位较大,而且不能洗井,一旦地层出砂,给完井管柱解封带来大修作业的风险,耗资巨大;3.采用现有的封隔器无法直接判断的其坐封状态和密封状态;4.采用现有的封隔器,不能反复坐封、解封,基本一次性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该分采封隔器把油井完井技术与机械、电子信息、传感器、信号变换等多种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有机地结合,并将电子器件的信息处理和控制功能附加或融合在封隔器的机械装置中,具有下得去、封得住、起得出、电液两控、参数直读和重复操控的特点,尤其建立了联接地面与井下的闭环信息采集、双向传输和处理的智能完井应用系统,为数字油田生产管理决策平台提供关键技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上接头螺纹连接中心管的一端,中心管的外圆周设置坐封总成;中心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中转接头,在中转接头上设有通孔,中转接头的内圆周连接外钢套,外钢套的内圆周通过外构件连接电机系统,电机系统的前端通过传动丝杠连接前端的泵阀系统,泵阀系统中不同的管路与通孔的连通,实现坐封与解封功能;电机系统的后端设有电路系统,电路系统通过控制电缆与电机系统连接;在外钢套的末端螺纹连接下接头。所述的泵阀系统的结构为,在外构件的前端内腔同轴密封配合承转构件,承转构件前端为一体结构的缸套,在缸套的前端设有过滤器;承转构件内同轴配合柱塞杆,在柱塞杆的前端同轴配合与缸套密封配合的柱塞,柱塞和柱塞杆为一体结构,且轴心处设有液体通道,液体通道入口处设有单流阀A,在液体通道的中部和末端分别设有径向小通孔;中部的小通孔与柱塞和承转构件端面之间的空腔相通;在承转构件和外构件上设有与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承转构件的通孔内设有单流阀B,承转构件内表面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一端与液体通道末端的小通孔连通,另一端与单流阀B连通;在承转构件上设有径向的出液孔,在缸套与承转构件的连接位置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直径大于柱塞的直径;当液体通道末端的小通孔在解封过程中与出液孔相通,且出液孔的底部与通孔相通时,柱塞杆中部的小通孔位于环形槽内。所述的坐封总成由坐封活塞、坐封销钉、胶筒芯轴和胶筒组成;在胶筒芯轴的外圆周设置胶筒,其胶筒芯轴的前端与上支撑座连接,下端与坐封活塞连接,坐封活塞通过坐封销钉与下支撑座,下支撑座与外钢套密封连接;在中转接头的外端面与坐封活塞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的坐封活塞与中转接头之间形成的坐封缸内设有缸内压力传感器。所述的上接头上设有上压力传感器,且上接头的内腔设有与上压力传感器接触头相通的流道;在下接头上设有下压力传感器,且下接头内腔上设有与下压力传感器接触头相通的流道;且上压力传感器和下压力传感器分别通过线缆与电路系统连接。所述的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圆周上分别均匀分布三个扶正器。所述的电机系统由直流星型减速电机、联轴器、移动丝母和传动丝杠组成,直流星型减速电机位于外构件的腔内,直流星型减速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丝杠的一端连接,传动丝杠的另一端螺纹连接移动丝母,移动丝母与泵阀系统连接。该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有益效果:1.具有地面打压坐封和微机控制泵阀系统加压坐封二种模式,满足现场实际施工要求;2.通过微机全过程操作机电一体电路控制往复泵阀系统来完成封隔器坐封和解封动作,且可重复操作、重复使用;3.在胶筒两端设置压力传感器,封隔器坐封后随时检测封隔胶筒密封性,具有验封功能;4在液压缸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封隔器的坐封压力和保持压力,随时监测其工作状态;5.在封隔器两端设置液控扶正器,适用于水平井,确保在水平段封隔器刚体居中和胶筒的密封;6.封隔器液压坐封不需要内置液压油,采用本井筒过滤后的液体作为液压介质,不存在液压油泄漏问题,并随时增补坐封载荷;7.与智能采油流量控制器配套可多级使用,单芯电缆多级控制和数据双向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中部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右部局部放大图。图5为泵阀系统局部放大图。图6为扶正器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上接头1螺纹连接中心管3的一端,中心管3的外圆周设置坐封总成;中心管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中转接头10,在中转接头10上设有通孔31,中转接头10的内圆周连接外钢套20,外钢套20的内圆周通过外构件12连接电机系统,电机系统的前端通过传动丝杠15连接前端的泵阀系统9,泵阀系统9中不同的管路与通孔31的连通,实现坐封与解封功能;电机系统的后端设有电路系统22,电路系统22通过控制电缆与电机系统连接;在外钢套20的末端螺纹连接下接头24。如图5所示,所述的泵阀系统9的结构为,在外构件12的前端内腔同轴密封配合承转构件9-5,承转构件9-5前端为一体结构的缸套9-3,在缸套9-3的前端设有过滤器9-1;承转构件9-5内同轴配合柱塞杆9-7,在柱塞杆9-7的前端同轴配合与缸套9-3密封配合的柱塞9-2,柱塞9-2和柱塞杆9-7为一体结构,且轴心处设有液体通道,液体通道入口处设有单流阀A9-4,在液体通道的中部和末端分别设有径向小通孔;中部的小通孔与柱塞9-2和承转构件9-5端面之间的空腔相通;在承转构件9-5和外构件12上设有与通孔31位置对应的通孔,承转构件9-5的通孔内设有单流阀B9-6,承转构件9-5内表面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一端与液体通道末端的小通孔连通,另一端与单流阀B9-6连通;在承转构件9-5上设有径向的出液孔9-8,在缸套9-3与承转构件9-5的连接位置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直径大于柱塞9-2的直径;当液体通道末端的小通孔在解封过程中与出液孔9-8相通,且出液孔9-8的底部与通孔31相通时,柱塞杆9-7中部的小通孔位于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螺纹连接中心管(3)的一端,中心管(3)的外圆周设置坐封总成;中心管(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中转接头(10),在中转接头(10)上设有通孔(31),中转接头(10)的内圆周连接外钢套(20),外钢套(20)的内圆周通过外构件(12)连接电机系统,电机系统的前端通过传动丝杠(15)连接前端的泵阀系统(9),泵阀系统(9)中不同的管路与通孔(31)的连通,实现坐封与解封功能;电机系统的后端设有电路系统(22),电路系统(22)通过控制电缆与电机系统连接;在外钢套(20)的末端螺纹连接下接头(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其特征在于:上接头(1)螺纹连接中心管(3)的一端,中心管(3)的外圆周设置坐封总成;中心管(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中转接头(10),在中转接头(10)上设有通孔(31),中转接头(10)的内圆周连接外钢套(20),外钢套(20)的内圆周通过外构件(12)连接电机系统,电机系统的前端通过传动丝杠(15)连接前端的泵阀系统(9),泵阀系统(9)中不同的管路与通孔(31)的连通,实现坐封与解封功能;电机系统的后端设有电路系统(22),电路系统(22)通过控制电缆与电机系统连接;在外钢套(20)的末端螺纹连接下接头(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电一体化分采封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阀系统(9)的结构为,在外构件(12)的前端内腔同轴密封配合承转构件(9-5),承转构件(9-5)前端为一体结构的缸套(9-3),在缸套(9-3)的前端设有过滤器(9-1);承转构件(9-5)内同轴配合柱塞杆(9-7),在柱塞杆(9-7)的前端同轴配合与缸套(9-3)密封配合的柱塞(9-2),柱塞(9-2)和柱塞杆(9-7)为一体结构,且轴心处设有液体通道,液体通道入口处设有单流阀A(9-4),在液体通道的中部和末端分别设有径向小通孔;中部的小通孔与柱塞(9-2)和承转构件(9-5)端面之间的空腔相通;在承转构件(9-5)和外构件(12)上设有与通孔(31)位置对应的通孔,承转构件(9-5)的通孔内设有单流阀B(9-6),承转构件(9-5)内表面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一端与液体通道末端的小通孔连通,另一端与单流阀B(9-6)连通;在承转构件(9-5)上设有径向的出液孔(9-8),在缸套(9-3)与承转构件(9-5)的连接位置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直径大于柱塞(9-2)的直径;当液体通道末端的小通孔在解封过程中与出液孔(9-8)相通,且出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弘韬孙忠国张松旸孙姝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隆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