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3296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该隔震橡胶支座包括上封板、内部橡胶、内部钢板、下封板、厚层橡胶保护层及薄片软钢加强筋。上封板通过过渡连接板与隔震层结构下部相连,下封板通过过渡连接板与下部固定结构相连。由于支座上部尺寸小于下部尺寸,内部钢板采用两端小中间大的梭子形结构,外层除采用厚层橡胶保护层外,还设置薄片软钢加强筋,可以有效约束内部橡胶的凸出变形,梭子形结构的内部钢板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内部钢板和内部橡胶的咬合能力,从而使隔震橡胶支座整体无论是竖向还是水平向承载能力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桥梁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桥梁隔震层、建筑隔震层、大空间结构隔震层的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
技术介绍
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对减轻地震给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带来的破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具有良好的水平变形能力和耗能特性,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抗压刚度,因此应用于建筑隔震层、桥梁隔震层中能有效减轻地震对建筑和桥梁的破坏。对于大跨度桥梁隔震结构、高层隔震建筑及大跨度空间隔震结构,其一个显著特点是竖向荷载较大,同时为了具有较好的隔震效果,需要具有较小的水平刚度,金属摩擦摆支座具有竖向承载能力较大的特点,但在水平稳定性方面不如普通隔震橡胶支座,且在水平地震发生时,支座会向上抬高上部隔震结构,如果相邻两个摩擦摆支座抬高的高程不一致,会增加其联系梁的附加受力,而普通方形及圆形隔震橡胶支座,具有竖向承载能力较小,且水平大变形时稳定性差的特点。为满足大跨度桥梁隔震结构、高层隔震建筑及大跨度空间隔震结构功能要求,需要一种同时满足在常遇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大,水平刚度小,及水平大变形稳定性好的新型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在常遇荷载作用下可承担较大的竖向荷载,同时在水平地震时发生较大水平变形时具有较好稳定性及承载能力。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目的: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所述支座本体的横截面面积从上向下逐渐增大,顶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底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支座本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上封板,设置在底部的下封板,以及在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依次交错叠加设置的内部橡胶和内部钢板,所述支座本体的外周包裹设置有厚层橡胶保护层,所述内部钢板大致呈两头细、中间粗的梭子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座本体外周与厚层橡胶保护层之间还设置有薄片软钢加强筋。作为优选的,所述内部钢板中间厚,两端薄,其厚度自两端向中间呈台阶形逐渐增加。进一步的,所述支座本体中部还竖向设置有依次贯穿上封板、内部橡胶、内部钢板及下封板的铅芯。作为另一优选的,所述内部钢板中间厚,两端薄,其厚度自两端向中间呈波浪形逐渐增加。进一步的,所述支座本体中部还竖向设置有依次贯穿上封板、内部橡胶、内部钢板及下封板的铅芯。其中,所述支座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正多边形。作为优选的,所述内部橡胶为天然橡胶或高阻尼橡胶。其中,所述隔震橡胶支座由上封板、内部橡胶、内部钢板、下封板及厚层橡胶保护层整体高温硫化而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采用上部截面小,下部截面大,内部钢板采用中间厚,两端薄的梭子形结构,使得隔震橡胶支座竖向稳定性和竖向承载能力更大,同时在水平地震时,因上部和下部截面的重叠面积大,内部钢板采用台阶形状的截面,使支座内部钢板和内部橡胶咬合能力更强,水平承载能力更大。2、本技术的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的外周设置有厚层橡胶保护层,同时在厚层橡胶保护层的内侧设置有薄片软钢加强筋,可以有效约束内部橡胶的凸出变形,使该支座竖向承载能力更大。3、该隔震橡胶支座结构简洁、清晰,施工安装方便,免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所述支座本体的横截面面积从上向下逐渐增大,顶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底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支座本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上封板1,设置在底部的下封板4,以及在上封板1与下封板4之间依次交错叠加设置的内部橡胶2和内部钢板3,所述支座本体的外周包裹设置有厚层橡胶保护层5,所述内部钢板大致呈两头细、中间粗的梭子形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封板1位于支座本体的最上层,使用过程中通过过渡连接板与上方建筑物的下部相连,下封板4位于支座的最下层,通过过渡连接板与下部固定结构相连,将本技术的隔震橡胶支座固定在建筑物与固定结构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支座本体外周与厚层橡胶保护层5之间还设置有薄片软钢加强筋6,可以有效约束内部橡胶2的凸出变形,使支座承载能力更大。作为优选的,所述内部钢板中间厚,两端薄,其厚度自两端向中间呈台阶形逐渐增加,可以更好的满足支座承载能力的要求,因为支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内部钢板3的受力会呈现中间受力大、两端小的特点;同时采用台阶形状,可以大大增加内部钢板2和内部橡胶3的咬合能力,增加支座在水平大变形时的承载能力,从而使隔震橡胶支座整体无论是竖向还是水平向承载能力更高,使得支座在竖向及水平大变形时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其中,所述支座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正多边形。作为优选的,所述内部橡胶2为天然橡胶或高阻尼橡胶。其中,所述隔震橡胶支座由上封板、内部橡胶、内部钢板、下封板及厚层橡胶保护层整体高温硫化而成,具体的,分别将上封板1、内部橡胶2、内部钢板3、下封板4、厚层橡胶保护层5、薄片软钢加强筋6整体放入硫化的钢模具中,经过高温硫化后形成整体支座。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支座本体中部还竖向设置有依次贯穿上封板1、内部橡2胶、内部钢板3及下封板4的铅芯7,由于铅芯7具有较高的硬度,支座在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内部钢板3及内部橡胶2在三向约束作用下承载能力相对普通支座而言同样更高。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内部钢板3中间厚,两端薄,其厚度自两端向中间呈波浪形逐渐增加,该结构更便于加工,成本低。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支座本体中部还竖向设置有依次贯穿上封板1、内部橡胶2、内部钢板3及下封板4的铅芯7,由于铅芯7具有较高的硬度,支座在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下,内部钢板3及内部橡胶2在三向约束作用下承载能力相对普通支座而言同样更高。本实施例的其他技术特征同实施例3,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使用上述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时,上封板1通过过渡连接板与支座上方建筑物相连,下封板4通过过渡连接板与下部固定结构相连。本技术的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承担竖向压荷载时,竖向力通过上封板1、内部橡胶2、内部钢板3、下封板4逐渐传递给下部的固定结构;同时,在承担竖向荷载时,由于上部尺寸小,下部尺寸大,本支座相对传统隔震橡胶支座稳定性更高;由于隔震橡胶支座设置的厚层橡胶保护层5的厚度较厚及设置薄片软钢加强筋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所述支座本体的横截面面积从上向下逐渐增大,顶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底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支座本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上封板,设置在底部的下封板,以及在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依次交错叠加设置的内部橡胶和内部钢板,所述支座本体的外周包裹设置有厚层橡胶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钢板大致呈两头细、中间粗的梭子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所述支座本体的横截面面积从上向下逐渐增大,顶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底部的横截面面积,所述支座本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上封板,设置在底部的下封板,以及在上封板与下封板之间依次交错叠加设置的内部橡胶和内部钢板,所述支座本体的外周包裹设置有厚层橡胶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钢板大致呈两头细、中间粗的梭子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外周与厚层橡胶保护层之间还设置有薄片软钢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钢板中间厚,两端薄,其厚度自两端向中间呈台阶形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能力大的隔震橡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本体中部还竖向设置有依次贯穿上封板、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朝勇陈洋洋陈建秋黄襄云马玉宏林佳黄良鸿周福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