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308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包括工型导轨、导辊及固定防护轮,所述导辊安装在工型导轨上,固定防护轮安装在导辊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用性强,结构简单、高效、实用、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管材组织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属于管材制造

技术介绍
在管材制造领域,辊底式连续炉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设备,其热处理效果对管材的组织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制约着管材企业的生产效率。一般而言,辊底式连续炉存在以下两个缺点:1)管材在热处理时变形导致管材划伤炉壁甚至管材卡炉导致生产停止;2)大部分辊底式连续炉贴近炉膛左右两侧是非热处理有效区,即温度可能不在设定温度范围内,导致在这两个区域热处理的管材的组织性能会不满足标准等要求,而后续的理化检验只是抽检,使得这部分组织性能不合格的管材可能更会遗漏到设备上,导致使用时存在质量风险。一直以来,针对辊底式连续炉存在的上述缺点,通常采用下述两个方案:(一)进炉管材的两侧放置同类型的废管材,确保生产管材放置于有效加热区退火,但这种方法操作不便,同时管材划伤炉壁甚至管材卡炉导致生产停止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二)采用铁丝或其他捆绑物对进炉管材的头、中、尾进行“八”字形捆绑,绝大部分避免了卡炉的问题,但管材头部方向与炉膛不平行时仍存在卡炉问题或管材进入非有效加热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其通用性强,结构简单、高效、实用、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管材组织性能稳定。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包括工型导轨、导辊及固定防护轮,所述导辊安装在工型导轨上,固定防护轮焊接在导辊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导辊之间的距离为40~50cm。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防护轮为自内向外逐渐变窄的菱形圆盘结构。进一步地,相邻两排固定防护轮之间留有1-2cm的空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通用性强,结构简单、高效、实用、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管材组织性能稳定。2.避免了热处理时管材卡炉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工型导轨、2-导辊、3-固定防护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检测额定炉温不超过1000℃的铜管退火用连续退火炉,包括工型导轨1、导辊2及固定防护轮3,所述导辊2安装在工型导轨1上,固定防护轮3焊接在导辊2两侧。这样,管材退火时,可以直接将待退火的管材放置于导辊2上,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避免了管材卡炉问题及存在的潜在质量风险。所述导辊2之间的距离为40~50cm;相邻两排固定防护轮3之间留有1~2cm的空隙。所述固定防护轮3为自内向外逐渐变窄的菱形圆盘结构。本技术通用性强,结构简单、高效、实用、操作简便,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管材组织性能稳定,同时避免了热处理时管材卡炉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型导轨(1)、导辊(2)及固定防护轮(3),所述导辊(2)安装在工型导轨(1)上,固定防护轮(3)焊接在导辊(2)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型导轨(1)、导辊(2)及固定防护轮(3),所述导辊(2)安装在工型导轨(1)上,固定防护轮(3)焊接在导辊(2)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退火用辊底式连续炉固定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辊(2)之间的距离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向东王植栋陈芳高云龙朱雪晴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隆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