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荣雷专利>正文

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300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所述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承重基板;沉砂池,所述沉砂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粗格栅,所述粗格栅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的内壁上;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所述絮凝池位于所述沉砂池的一侧;两个排污管,两个所述排污管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和所述絮凝池的底部,两个所述排污管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承重基板的下方;汇流管,所述汇流管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排污管的底端;污水泵,所述污水泵设置在所述絮凝池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具有污水净化处理较为彻底、制造成本低,适合大批量投入使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水资源也指地球上具有一定数量和可用质量能从自然界获得补充并可资利用的水,但如今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加重,人们开始对一些地下水、两级冰川和海水等进行净化处理并使用,甚至是对一些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净化处理并再次投入循环使用,从而缓减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然而传统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中结构较为简单,处理步骤较少,在对一些杂质细菌较多的雨水进行处理时,并不能较为彻底的净化,从而给后期循环使用时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并且大多数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制造成本过高,不适合大批量的投入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较为彻底、制造成本低,适合大批量投入使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承重基板;沉砂池,所述沉砂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粗格栅,所述粗格栅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的内壁上;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所述絮凝池位于所述沉砂池的一侧;两个排污管,两个所述排污管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和所述絮凝池的底部,两个所述排污管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承重基板的下方;汇流管,所述汇流管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排污管的底端;污水泵,所述污水泵设置在所述絮凝池的一侧;第一吸水管,所述第一吸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泵的吸水口上,所述第一吸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絮凝池内;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所述过滤池位于所述污水泵的一侧;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池内;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内。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内包括有细格栅,所述细格栅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池的内壁上,所述过滤池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细格栅下方的格栅膜,所述过滤池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格栅膜下方的活性炭吸附板。优选的,所述承重基板的下方设有集水箱,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清水泵,所述清水泵的吸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二吸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吸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承重基板并延伸至所述集水箱内,所述清水泵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二出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承重基板并延伸至所述过滤池的上方。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PH检测器,所述集水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清水阀。优选的,所述沉砂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污水阀。优选的,所述沉砂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罩。优选的,所述承重基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柱。优选的,所述絮凝池和过滤池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板,所述污水泵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池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集水箱内。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使用时,收集好的污水倒入沉砂池内,粗格栅先将较大悬浮物截留,之后污水进行一段时间的沉淀,然后打开污水阀,上清夜进入絮凝池内,之后关闭污水阀并往絮凝池内倒入絮凝剂,使污水进行絮凝沉淀,然后启动污水泵,上清液便进入过滤池内,并依次经过细格栅、格栅膜和活性炭吸附板进行三重过滤,然后进入集水箱内,并启动清水泵,清水泵将水抽送到过滤池内再次进行上述过滤步骤,过滤两至三次即可,从而对水的处理更加彻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粗格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细格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承重基板,2、沉砂池,3、粗格栅,4、絮凝池,5、排污管,6、汇流管,7、污水泵,8、第一吸水管,9、过滤池,10、第一出水管,11、细格栅,12、格栅膜,13、活性碳吸附板,14、集水箱,15、清水泵,16、第二吸水管,17、第二出水管,18、PH检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粗格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细格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承重基板1;沉砂池2,所述沉砂池2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1的顶部;粗格栅3,所述粗格栅3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2的内壁上;絮凝池4,所述絮凝池4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1的顶部,所述絮凝池4位于所述沉砂池2的一侧;两个排污管5,两个所述排污管5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2和所述絮凝池4的底部,两个所述排污管5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承重基板1的下方;汇流管6,所述汇流管6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排污管5的底端;污水泵7,所述污水泵7设置在所述絮凝池4的一侧;第一吸水管8,所述第一吸水管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泵7的吸水口上,所述第一吸水管8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絮凝池4内;过滤池9,所述过滤池9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1的顶部,所述过滤池9位于所述污水泵7的一侧;第一出水管10,所述第一出水管1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泵7的出水口上,所述第一出水管10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池9内;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过滤池9内。所述过滤机构内包括有细格栅11,所述细格栅11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池9的内壁上,所述过滤池9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细格栅11下方的格栅膜12,所述过滤池9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格栅膜12下方的活性炭吸附板13。所述承重基板1的下方设有集水箱14,所述承重基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清水泵15,所述清水泵15的吸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二吸水管16的一端,所述第二吸水管16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承重基板1并延伸至所述集水箱14内,所述清水泵15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二出水管17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水管17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承重基板1并延伸至所述过滤池9的上方。所述集水箱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PH检测器18,所述集水箱1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清水阀。所述沉砂池2和所述絮凝池4之间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上设有污水阀。所述沉砂池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水罩。所述承重基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支柱。所述絮凝池4和过滤池9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板,所述污水泵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池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的底端延伸至所述集水箱14内。本技术提供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将收集好的雨水等污水通过进水斗倒入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承重基板;/n沉砂池,所述沉砂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n粗格栅,所述粗格栅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的内壁上;/n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所述絮凝池位于所述沉砂池的一侧;/n两个排污管,两个所述排污管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和所述絮凝池的底部,两个所述排污管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承重基板的下方;/n汇流管,所述汇流管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排污管的底端;/n污水泵,所述污水泵设置在所述絮凝池的一侧;/n第一吸水管,所述第一吸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泵的吸水口上,所述第一吸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絮凝池内;/n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所述过滤池位于所述污水泵的一侧;/n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池内;/n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基板;
沉砂池,所述沉砂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
粗格栅,所述粗格栅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的内壁上;
絮凝池,所述絮凝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所述絮凝池位于所述沉砂池的一侧;
两个排污管,两个所述排污管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沉砂池和所述絮凝池的底部,两个所述排污管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承重基板的下方;
汇流管,所述汇流管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排污管的底端;
污水泵,所述污水泵设置在所述絮凝池的一侧;
第一吸水管,所述第一吸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泵的吸水口上,所述第一吸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絮凝池内;
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固定安装在所述承重基板的顶部,所述过滤池位于所述污水泵的一侧;
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上,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过滤池内;
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过滤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内包括有细格栅,所述细格栅固定安装在所述过滤池的内壁上,所述过滤池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细格栅下方的格栅膜,所述过滤池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格栅膜下方的活性炭吸附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雷
申请(专利权)人:荣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