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2870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涉及数据传输领域;为了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发送终端发送信息;发送终端的区块链节点对发送数据进行公钥加密,再将加密后的数据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接收信息并解密;接收端区块链节点将接收的数据存储于一个区块中,并基于自身的解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当解密成功后,判断解密后的数据中是否包含指令,如果包含,进行安全检测,检测结果为危险,拒绝执行该指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全检测环节,能够通过区块链节点进行安全查询的方式避免发送的信息被恶意篡改,从而造成不良影响;通过设置发送数据中包括身份数据,能够记录各区块链节点的发送次数等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传输
,尤其涉及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已经变得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而这种条件下,人们的各种信息的传输也变得更为便捷,为了保障人们的信息或财产安全,提供一个安全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则是重中之重。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229889.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企业服务器获取用户数据;企业服务器根据数据分类条件,将获取的用户数据进行分类;企业服务器根据预设的待分析数据类型,将属于待分析数据类型的用户数据发送给大数据平台服务器;该方法并不能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发送终端发送信息;发送终端的区块链节点对发送数据进行公钥加密,再将加密后的数据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S2:接收信息并解密;接收端区块链节点将接收的数据存储于一个区块中,并基于自身的解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当解密成功后,判断解密后的数据中是否包含指令,如果包含,进行安全检测,检测结果为危险,拒绝执行该指令,并转入S3;检测结果为安全,转入S5;S3:保存危险信息;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链节点保存危险记录至区块中,结束;S4:执行指令;所述区块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执行指令内容,并将执行结果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S5:保存结果信息;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链节点保存安全记录和检测结果记录至区块中。优选地:所述发送终端发送信息步骤中,发送数据包括:数据内容本体和安全片段数据;所述接收端区块链节点的解密钥包括私钥和安全秘钥,各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的私钥各不相同,但安全密钥相同;所述数据内容本体与私钥相对应,并且,所述安全片段数据与安全密钥相对应。优选地:所述安全片段数据为数字和字母的6位的组合字符;且对应的数据接收端的区块链节点先进行安全密钥解密再进行私钥解密。优选地:所述安全检测过程具体为:S201:解密成功的区块链节点将安全检测获得的安全片段数据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S202:其他区块链节点根据广播的安全片段数据进行内容匹配;S203:各区块链节点将匹配后的结果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优选地:所述安全片段数据为数字和字母构成的8位的组合字符;且对应的数据接收端的区块链节点先进行安全密钥解密再进行私钥解密。优选地:所述发送终端发送信息步骤中,发送数据包括身份数据;保存危险信息过程中,保存的信息为发送数据中的身份数据,并以计数的形式在该身份数据名下记录危险信息发送次数加一。优选地:所述接收信息并解密步骤中,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链节点首先对发送数据中的身份数据进行解密,并查找所在区块中该身份数据上记录危险信息的次数,若次数大于5次,则拒绝所述发送数据中其他数据的解密。优选地,所述接收信息并解密步骤具体如下:A、根据身份数据上记录危险信息的次数判断是否解密;其中,f(A)为是否解密判断结果,n为所述身份数据A上记录危险信息的次数,1表示待解密,0表示拒绝解密;当所述身份数据A的是否解密判断结果为待解密时,进行B步骤,否则无需进行B步骤。B、根据下述公式对待解密的身份数据解密;M=Asecmodnsec=e-1(modφ(n))上述公式中,M为所述身份数据A解密后的数据,A为所述身份数据,sec为密钥,n为解密模数,φ(n)为n的欧拉函数值。优选地:所述安全片段数据为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构成的8位的组合字符;且对应的数据接收端的区块链节点先进行安全密钥解密再进行私钥解密。优选地:所述接收信息并解密步骤中,各区块链节点首先对发送数据中的身份数据进行解读,并查找所在区块中该身份数据上记录危险信息的次数,若次数大于3次且记录危险信息的次数与安全次数比例大于2%,则拒绝解密,其中,所述安全次数是指没有记录危险信息的信息记录次数。优选地: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定期对安全次数在30天内未出现次数增加的身份数据名下对应的安全次数进行清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安全检测环节,能够通过区块链节点进行安全查询的方式避免发送的信息被恶意篡改,从而造成不良影响。2.通过设置公钥和私钥,能够实现传输方法的可靠度;通过设置发送数据中包括身份数据,能够记录各区块链节点的发送次数等信息。3.通过设置在解密前首先对身份数据进行解读,能够避免某一节点频繁地通过篡改信息进行侵害。4.通过设置定期清零功能,能够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区块存储压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依次包括下列步骤:S1:发送终端发送信息;发送终端的区块链节点对发送数据进行公钥加密,再将加密后的数据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S2:接收信息并解密;接收端区块链节点将接收的数据存储于一个区块中,并基于自身的解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当解密成功后,判断解密后的数据中是否包含指令,如果包含,进行安全检测,检测结果为危险,拒绝执行该指令,并转入S3;检测结果为安全,转入S5;S3:保存危险信息;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链节点保存危险记录至区块中,结束;S4:执行指令;所述区块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执行指令内容,并将执行结果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S5:保存结果信息;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链节点保存安全记录和检测结果记录至区块中。其中所述发送终端发送信息步骤中,发送数据包括:数据内容本体和安全片段数据;所述接收端区块链节点的解密钥包括私钥和安全秘钥,各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的私钥各不相同,但安全密钥相同;所述数据内容本体与私钥相对应,并且,所述安全片段数据与安全密钥相对应。其中所述安全片段数据为数字和字母的6位的组合字符;且对应的数据接收端的区块链节点先进行安全密钥解密再进行私钥解密。其中所述安全检测过程具体为:S201:解密成功的区块链节点将安全检测获得的安全片段数据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S202:其他区块链节点根据广播的安全片段数据进行内容匹配;S203:各区块链节点将匹配后的结果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实施例2: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S1:发送终端发送信息;发送终端的区块链节点对发送数据进行公钥加密,再将加密后的数据广播至其他区块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发送终端的区块链节点对发送数据进行公钥加密,再将加密后的数据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nS2:接收端区块链节点将接收的数据存储于一个区块中,并基于自身的解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当解密成功后,判断解密后的数据中是否包含指令,如果包含,进行安全检测,检测结果为危险,拒绝执行该指令,并转入S3;检测结果为安全,转入S5;/nS3: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链节点保存危险记录至区块中;/nS4:S3中的所述区块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执行指令内容,并将执行结果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结束;/nS5: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链节点保存安全记录和检测结果记录至区块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发送终端的区块链节点对发送数据进行公钥加密,再将加密后的数据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
S2:接收端区块链节点将接收的数据存储于一个区块中,并基于自身的解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当解密成功后,判断解密后的数据中是否包含指令,如果包含,进行安全检测,检测结果为危险,拒绝执行该指令,并转入S3;检测结果为安全,转入S5;
S3: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链节点保存危险记录至区块中;
S4:S3中的所述区块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执行指令内容,并将执行结果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结束;
S5:所述接收端的各区块链节点保存安全记录和检测结果记录至区块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数据包括:数据内容本体和安全片段数据;所述接收端区块链节点的解密钥包括私钥和安全秘钥,各个所述区块链节点的私钥各不相同,但安全密钥相同;所述数据内容本体与私钥相对应,并且,所述安全片段数据与安全密钥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片段数据为数字和字母的6位的组合字符;且对应的数据接收端的区块链节点先进行安全密钥解密再进行私钥解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检测的过程具体为:
S201:解密成功的区块链节点将安全检测获得的安全片段数据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
S202:其他区块链节点根据广播的安全片段数据进行内容匹配;
S203:各区块链节点将匹配后的结果广播至其他区块链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片段数据为数字和字母构成的8位的组合字符;且对应的数据接收端的区块链节点先进行安全密钥解密再进行私钥解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数据包括身份数据;保存危险信息过程中,保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林李利军李春青杨欣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