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钼锡双金属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269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钼锡双金属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锂电池技术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的步骤为:以商业化草酸锡微米棒为前躯体,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制备含有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锡微米棒;然后加入一定量的钼酸铵、盐酸多巴胺、乙醇和氨水溶液,搅拌反应之后,经过离心、干燥得到复合前躯体,再将复合前躯体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硫化处理,自然冷却之后,即可得到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用棒状结构SnS/M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钼锡双金属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钼锡双金属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的能量密度、长的循环寿命和无污染等优点,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有石墨、钛酸锂和硬碳等,尽管这些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循环性能,但是,其较低的理论比容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要求。因此,寻找新型的高容量负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锂资源匮乏以及锂离子电池成本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钠与锂处于同一主族,且钠资源丰富,因此,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比较有潜力的二次储能电池。近年来,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对钠离子电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负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钠离子电池的性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钠离子半径较锂离子要大,钠离子在石墨负极中的嵌脱较锂离子要困难,表现出较低的储钠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使得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难以满足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一种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钠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锡基硫化物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储锂/钠理论比容量,且相对于氧化物来说,具有更高的电子电导率和结构稳定性。与此同时,锡资源来源广泛,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因此,锡基硫化物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由于在嵌锂/钠过程中较大的体积膨胀,使得锡基硫化物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较差,从而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开发比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以及长循环寿命的锡基硫化物显得非常重要。公开号为CN10987314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二硫化钼和双碳层共修饰的硫化亚锡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锡酸钠和葡萄糖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出二氧化锡纳米球,然后分散到含有磷钼酸和吡咯的水溶液中,进行搅拌,充分混合,使所述的磷钼酸和吡咯在二氧化锡纳米球表面聚合得到前驱体模板;将所述前驱体模板置于管式炉中,在氢氩气氛下与硫粉高温反应得到二硫化钼和双碳层共修饰的硫化亚锡纳米球。该专利技术合成的二硫化钼和双碳层共修饰的硫化亚锡纳米球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放电比容量和延长了循环寿命,但提高的幅度依然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钼锡双金属硫化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液相合成及一步硫化法,制备得到的钼锡双金属硫化物用作负极材料,其具有棒状结构且包覆有碳层,进一步提高其作为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循环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钼锡双金属硫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棒状草酸锡微米棒前躯体,在空气气氛下在300-500℃温度下煅烧2-6小时,即得到棒状结构的多孔SnO2前躯体;(2)称取一定量的步骤(1)所得的棒状结构的SnO2前躯体,加入盛有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3)称取钼源加入步骤(2)所得的悬浮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盐酸多巴胺,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无水乙醇,继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A;(4)量取一定量的氨水溶液加入步骤(3)所得的混合溶液A中,调节pH值为中性,继续搅拌4-8h,待搅拌结束,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复合前驱体;(5)将步骤(4)所得到的复合前躯体放置于陶瓷方舟中接近出气口的方向,将硫源置于陶瓷方舟中接近进气口的方向,将管式炉密封后通入惰性保护气体,在500-800℃下加热处理2-1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棒状SnS/MoS2@C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SnO2前躯体与去离子水的固液比为1g:50-100ml。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钼源为钼酸铵或钼酸钠。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钼源与SnO2前躯体的质量比为1:1。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钼源与盐酸多巴胺的质量比为1:0.5-0.6。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5-10。本专利技术通过原子尺度混合构成的二元金属锡钼硫化物,硫化钼的引入可以有效缓冲和抑制硫化亚锡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解决材料因为体积膨胀而导致的结构坍塌造成电化学性能不佳,显著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另一方面,二硫化钼本身具有较高的储钠容量,且二硫化钼较大的层间距能够有利于锂/钠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二元金属硫化物复合材料可用于二次锂/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将其作为锂/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可以同时实现缩短离子的传输路径、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及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使得制备的锂/钠离子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好等优点,能有效满足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需求。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材料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理想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棒状草酸锡作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制备含有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锡微米棒,然后加入钼源与二氧化锡微米棒进行混合,再加入盐酸多巴胺、乙醇和氨水溶液,搅拌反应之后,经过离心、干燥得到复合前躯体,在二氧化锡微米棒和钼源的表面包覆聚多巴胺层,最后通过硫化处理制备得到SnS/MoS2@C复合材料,所制备的棒状纳米尺度SnS/MoS2@C复合材料尺寸达到几十到几百纳米、纯度高、结晶性强、形貌均匀,经过本专利技术的处理,相比现有的二氧化锡纳米球,表现出更高的比容量和长的循环寿命。2、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SnS/MoS2@C复合材料中引入的二硫化钼可以从缓冲体积膨胀和提高储钠空间两方面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通过盐酸多巴胺自聚合形成的碳包覆层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导电性和结构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液相合成及一步硫化法流程短,工艺简单,原材料廉价易得,产率高,产物结构、形貌均匀且易于控制,符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得棒状SnS/MoS2@C复合材料的XRD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得棒状SnS/MoS2@C复合材料的SEM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得棒状SnS/MoS2@C复合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得棒状SnS/MoS2@C复合材料制作成电池后在以100mA/g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曲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得棒状SnS/MoS2@C复合材料制作成电池后在以2A/g电流密度下的的循环性能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本专利技术,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钼锡双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钼锡双金属硫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称取草酸锡微米棒前躯体,在空气气氛中在300-500oC温度下煅烧2-6小时,即得到棒状结构的多孔Sn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钼锡双金属硫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草酸锡微米棒前躯体,在空气气氛中在300-500oC温度下煅烧2-6小时,即得到棒状结构的多孔SnO2前躯体;
(2)称取一定量的步骤(1)所得的棒状结构的SnO2前躯体,加入盛有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超声使其均匀分散;
(3)称取钼源加入步骤(2)所得的悬浮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盐酸多巴胺,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无水乙醇,继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A;
(4)量取一定量的氨水溶液加入步骤(3)所得的混合溶液A中,调节pH值为中性,继续搅拌4-8h,待搅拌结束,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复合前驱体;
(5)将步骤(4)所得到的复合前躯体放置于陶瓷方舟中接近出气口的方向,将硫源置于陶瓷方舟中接近进气口的方向,将管式炉密封后通入惰性保护气体,在500-800oC下加热处理2-12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棒状SnS/MoS2@C复合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齐常吴强胡思江黄有国王红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