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报警方法、装置以及跌倒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2494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跌倒报警方法,装置以及跌倒检测系统,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追踪单元,其用于在检测到目标发生跌倒动作后的第一预定时间内,根据雷达反射点的信息,检测该目标在该第一预定时间内的第一移动轨迹;触发单元,其用于在该第一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该目标的第一移动轨迹或该第一移动轨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触发跌倒报警单元报警。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跌倒后预定时间内的雷达反射点追踪目标的移动轨迹,根据该移动轨迹判定是否触发报警,该方法采用延迟报警的策略,能够提高跌倒报警的准确度,减少误报和无效报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跌倒报警方法、装置以及跌倒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
,尤其涉及一种跌倒报警方法,装置以及跌倒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跌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因个人身体状况不同,跌倒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每年发生的致命跌伤为64.6万次,是仅次于道路交通伤害的第二大非故意伤害死亡的原因。及时检测跌倒事故,对受伤人员进行救助,能防止伤害加重、缓和致命风险。因此,准确可靠的跌倒报警技术对创建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跌倒动作检测判断监测目标是否发生跌倒动作,是实施跌倒报警的基础,目前,常见的跌倒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方法和基于视频的方法。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跌倒检测方法需要用户佩戴终端设备,利用终端设备上的传感器(比如加速度传感器等)信息检测用户是否跌倒。但是,佩戴可穿戴设备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舒适感,用户使用体验差。基于视频的跌倒检测方法需要在监测区域内安装摄像头,通过图像和视频信息检测是否有人跌倒。但是,这种方法会对人们的隐私造成侵犯,不能应用于对隐私敏感的监测区域。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波雷达的跌倒检测方法,微波雷达可以向检测目标发射微波信号,经过检测目标反射后,微波雷达可以接收反射信号,并可以根据该反射信号得到检测目标的高度信息或速度信息,根据该高度信息或速度信息进行跌倒报警,例如,高度低于预定值时,表示检测目标可能发生跌倒,或者速度产生了先极速上升,再极速下降变化趋势时,表示检测目标可能发生跌倒。但专利技术人发现,即便是基于上述微波雷达的跌倒检测方法都有发生错误的可能,将实际上不是跌倒的动作误判为跌倒动作,或者是即便发生了跌倒,但对身体没有造成伤害,针对上述情况的跌倒报警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如果直接基于上述高度信息或速度信息得到的跌倒检测结果触发跌倒报警,可能产生大量的误报和无效报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跌倒报警方法,装置以及跌倒检测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跌倒报警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追踪单元,其用于在检测到目标发生跌倒动作后的第一预定时间内,根据雷达反射点的信息,追踪该目标在该第一预定时间内的第一移动轨迹;以及触发单元,其用于在该第一预定时间内未追踪到该目标的第一移动轨迹或该第一移动轨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触发跌倒报警单元报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跌倒报警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目标发生跌倒动作后的第一预定时间内,根据雷达反射点的信息,追踪该目标在该第一预定时间内的第一移动轨迹;以及在该第一预定时间内未追踪到该目标的第一移动轨迹或该第一移动轨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触发跌倒报警单元报警。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跌倒检测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微波雷达,其用于周期性向空间发送微波信号,并接收空间反射的反射信号,获取雷达反射点;跌倒检测装置,其用于根据该雷达反射点的信息判断目标是否发生跌倒动作;以及跌倒报警装置,其用于在该跌倒检测装置检测到目标发生跌倒动作后的第一预定时间内,根据该雷达反射点的信息,追踪该目标在该第一预定时间内的第一移动轨迹;在该第一预定时间内未追踪到该目标的第一移动轨迹或该第一移动轨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触发跌倒报警单元报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微波雷达获得的反射点确定检测目标在被判定为跌倒后的预定时间内的移动轨迹,根据该移动轨迹判定是否触发报警,该方法采用延迟报警的策略,根据雷达反射点,确定发生跌倒动作后检测目标的移动轨迹,由此,能够提高跌倒报警的准确度,减少误报和无效报警。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附图说明参照以下的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很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对应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施例1中跌倒报警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实施例1中微波雷达收发信号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1中一帧雷达反射点在X-Y平面内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1中反射点坐标(x,y)随时间(帧号)的变化在X-Y平面上的轨迹变化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1中跌倒报警单元状态转移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2中跌倒报警装置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3中跌倒检测系统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3中电子设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基于微波雷达进行跌倒检测为例进行说明,但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基于其他方法的跌倒检测也在本专利技术的包含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至少两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至少两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跌倒报警方法,图1是该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跌倒报警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n第一追踪单元,其用于在检测到目标发生跌倒动作后的第一预定时间内,根据雷达反射点的信息,追踪所述目标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内的第一移动轨迹;以及/n触发单元,其用于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内未追踪到所述目标的第一移动轨迹或所述第一移动轨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触发跌倒报警单元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跌倒报警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追踪单元,其用于在检测到目标发生跌倒动作后的第一预定时间内,根据雷达反射点的信息,追踪所述目标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内的第一移动轨迹;以及
触发单元,其用于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内未追踪到所述目标的第一移动轨迹或所述第一移动轨迹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触发跌倒报警单元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恢复单元,其用于在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内,追踪到所述目标的第一移动轨迹或所述第一移动轨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触发所述跌倒报警单元恢复初始正常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检测到所述目标发生跌倒动作时的跌倒位置和/或速度,确定所述第一预定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训练数据获取不同跌倒位置与跌倒概率的第一对应关系,和/或不同速度与伤害系数的第二对应关系;根据检测到所述目标发生跌倒动作时的跌倒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和/或检测到所述目标发生跌倒动作时的跌倒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预定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与跌倒位置的跌倒概率成反比,与所述速度对应的伤害系数成反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追踪单元,其用于在触发所述跌倒报警单元报警后的第二预定时间内,追踪所述目标所在区域在所述第二预定时间内的第二移动轨迹;以及
第二恢复单元,其用于在所述第二预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春田军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