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地质模型与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的融合技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2479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4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与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的融合技术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地质区域建模和城市地下空间建模步骤,地质区域表层建模和城市地下空间表层建模步骤,三维地质模型与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的融合步骤,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将三维地质模型与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进行融合,有效地减少存储量,运行速度更高有效地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担,有效地提高了效率,节约传输资源,模型更加全面,且更贴近真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地质模型与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的融合技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探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三维地质模型与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的融合技术方法。
技术介绍
三维地学建模是由勘探地质学、数学地质、地球物理、矿山测量、矿井地质、GIS、图形图像学、科学可视化等学科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对复杂的地质现象经过抽象化处理后,通过复杂的建模算法模拟出地质模型数据,用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最终表达地下的地质情况。过去的十几年中,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三维地学建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三维地学空间模型或建模方法。从三维建模方法的基本元素来看,可以分为基于面表示的模型、基于体元的模型和混合数据模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对城市的健康、生态、节约、智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查明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地质条件、地层结构以及存在的相关地质问题,建立地下空间三维地质结构模型,获取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关的关键数据和地质信息,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府决策支撑平台,将有效支撑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协同开发利用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目前,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地质模型与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的融合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n1)地质区域建模和城市地下空间建模步骤;/n2)地质区域表层建模和城市地下空间表层建模步骤,包括:/n2.1)获取地质区域表层的深度数据和拍摄数据;其中,在拍摄数据时,通过在拍摄视频时采用第一帧率和第一分辨率,拍摄图像采用十分之一的第一帧率以及大于第一分辨率的第二分辨率,并且拍摄图像在拍摄视频的同一周期内进行;/n其中,还包括对城市地下空间表层的拍摄数据进行校正的步骤,具体的包括:/n2.1.1)基于连续的两个时刻,将两个时刻拍摄的图像记为第一表层图像和第二表层图像,并计算第一表层图像和第二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地质模型与城市地下空间三维模型的融合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进行的如下步骤:
1)地质区域建模和城市地下空间建模步骤;
2)地质区域表层建模和城市地下空间表层建模步骤,包括:
2.1)获取地质区域表层的深度数据和拍摄数据;其中,在拍摄数据时,通过在拍摄视频时采用第一帧率和第一分辨率,拍摄图像采用十分之一的第一帧率以及大于第一分辨率的第二分辨率,并且拍摄图像在拍摄视频的同一周期内进行;
其中,还包括对城市地下空间表层的拍摄数据进行校正的步骤,具体的包括:
2.1.1)基于连续的两个时刻,将两个时刻拍摄的图像记为第一表层图像和第二表层图像,并计算第一表层图像和第二表层图像的视角差,同时分别计算针对第一表层图像和第二表层图像的第一平均畸变角度和第二平均畸变角度;
2.1.2)利用第一平均畸变角度和第二平均畸变角度分别校正第一表层图像和第二表层图像;
2.1.3)基于校正后的第二表层图像、视角差及旋转计算公式,生成对应的旋转图像;
2.1.4)基于校正后的第一表层图像和旋转图像,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关度,并基于相关度确定旋转中心,实现旋转校正;
2.2)基于步骤2.1)中获取的地质区域表层和城市地下空间表层的深度数据和拍摄数据,分别进行转换得到两组表层建模点集合,每组表层建模点集合分别包括多个表层建模点,同时分别确定地质区域表层和城市地下空间表层,以及其对应的表层建模点的位置;
2.3)基于地质区域表层和城市地下空间表层,以及其对应的表层建模点的位置,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秋晓李念春杨振华石巍朱琳张慧张汭崔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济南中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