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层建筑纠倾过程中截桩数量和迫降量的预估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纠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纠倾过程中截桩数量和迫降量的预估方法。
技术介绍
软土地区场地复杂,土层分布的不均匀,软弱土层深厚,由于设计、施工等因素造成工程桩承载力不足以及工程桩之间承载力的分布差异,容易引发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建筑倾斜。特别是处于准极限状态的摩擦桩和摩擦端承摩擦桩基础,竖向承载力不足所引起的沉降差异不易控制,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为恢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可对建筑物采取补强和截桩等措施,通过使沉降较小的一侧产生刺入变形的方式进行纠偏。上部结构倾斜后,截桩纠倾之前,需要在沉降较大区域增设控沉桩;此外,为避免截桩过程的突发沉降等意外情况,也需要在沉降较小的截桩区增设一部分主动控沉桩。截桩纠倾属于应急抢险工程,施工周期短、速度快,为控沉而施打控沉桩对场地土的扰动明显,具体影响难以预测;此外,截桩后,桩基多发生刺入变形,其主要变形以瞬间沉降和主固结沉降为主,本地区沉降监测数据和沉降经验系数难以借鉴。因此,截桩纠倾中采用基础设计时的地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纠倾过程中截桩数量和迫降量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S1:根据建筑倾斜情况与纠倾要求确定不同部位迫降目标值。/nS2:以工程桩施工之前所进行的设计试桩资料为依据,基于原场地的单桩的载荷试验做到桩破坏为止的Q-s曲线,确定Q-s曲线中单桩的桩顶沉降量发生陡降时的单桩所受的竖向荷载值;其中,Q表示单桩所受的竖向荷载值,S表示所述单桩的桩顶沉降量;/nS3:根据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以及数值模拟计算所得到的桩身实际荷载,对比工程施工之前堆载试验所确定的Q-S关系曲线,通过两者的比值关系从而建立不同沉降位置桩基的Q(n)-S(n)曲线;/nS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纠倾过程中截桩数量和迫降量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建筑倾斜情况与纠倾要求确定不同部位迫降目标值。
S2:以工程桩施工之前所进行的设计试桩资料为依据,基于原场地的单桩的载荷试验做到桩破坏为止的Q-s曲线,确定Q-s曲线中单桩的桩顶沉降量发生陡降时的单桩所受的竖向荷载值;其中,Q表示单桩所受的竖向荷载值,S表示所述单桩的桩顶沉降量;
S3:根据现场实测的沉降数据以及数值模拟计算所得到的桩身实际荷载,对比工程施工之前堆载试验所确定的Q-S关系曲线,通过两者的比值关系从而建立不同沉降位置桩基的Q(n)-S(n)曲线;
S4:将不同沉降位置桩基的Q(n)-S(n)曲线反映到桩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模型中,建立倾斜状态下带缺陷基础与上部结构协同作用的力学分析模型;
S5:将S2确定的本场地发生较大沉降变形的具体数值加载在所述的力学分析模型中,基于S1确定的不同部位迫降目标值,通过多次试截桩模拟计算,预估截桩数量和位置;
S6:根据S5得到的截桩数量和位置,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进行分批截桩,计算截桩后各工程桩的反力和沉降变形,并将数据修正到Q(n)-S(n)关系曲线中,同时调整所述的力学分析模型;
S7:重复S5~S6,直到建筑物的迫降目标值实现,建筑物倾斜满足规范以及设计的要求,纠倾过程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纠倾过程中截桩数量和迫降量的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具体通过如下的子步骤来实现:
S1.1:通过实测得到建筑物各点的倾斜数据以及楼面倾斜值与高差;
S1.2: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建筑物倾斜不得超过3.0‰,由此可以确定建筑物纠倾的数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林,祝文畏,王擎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