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刀除胶机构,该水刀除胶机构包括入水管以及呈中空状的水流容器,所述入水管与水流容器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流容器设有可调整出水大小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水流容器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水刀除胶机构,解决了目前本领域缺少水刀除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刀除胶机构
本技术涉及除胶
,具体涉及一种水刀除胶机构。
技术介绍
水刀,即以水为刀,本名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项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业。以其冷切割不会改变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备受青睐。后经技术不断改进,在高压水中混入石榴砂、金刚砂等磨料辅助切割,极大的提高了水刀的切割速度和切割厚度。水刀已经广泛应用于陶瓷、石材、玻璃、金属、复合材料等众多行业。现有的其他技术在进行胶体去除时容易撕裂破碎,且部分被粘物的被粘面并非完全平整或敞开暴露,难以把胶体从被粘物上完全的清除。但目前的水刀大多是以切割为主,由于其优良的特质,很适合应用在产品除胶的用途,目前仍缺少这样的水刀除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刀除胶机构,解决了目前本领域缺少水刀除胶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刀除胶机构,包括入水管以及呈中空状的水流容器,所述入水管与水流容器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流容器设有可调整出水量大小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水流容器的内部连通。其中,所述水流容器包括壳体、垫片以及顶板,所述入水管与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壳体设有开口,所述顶板盖设于开口;所述垫片设于顶板与开口之间,所述垫片对应开口的一侧边设有空缺,所述顶板与开口之间因该空缺形成出水口。其中,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与壳体内部连通,入水管与第一转轴连通。其中,所述入水管与第一转轴交叉设置。其中,所述水刀除胶机构还包括多个固定件,所述开口处设有与固定件数量一致的固定孔,所述垫片设有多个与固定孔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顶板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件依次插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固定装配于固定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解决了目前缺少水刀除胶装置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水刀除胶机构,通过设置有入水管以及呈中空状的水流容器,高压水流通过入水管流入水流容器后,从出水口喷出高压水刀,从而对产品的表面进行喷射除胶。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入水管--11,水流容器--12,垫片--13,顶板--14,开口--15,出水口--16,壳体--17,第一转轴--181,第二转轴--182,固定孔--191,第一通孔--192,第二通孔--19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或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刀除胶机构,包括入水管11以及呈中空状的水流容器12,所述入水管11与水流容器12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流容器12设有可调整出水量大小的出水口16,所述出水口16与水流容器12的内部连通。具体的,所述水流容器12包括壳体17、垫片13以及顶板14,所述入水管11与壳体17的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7设有开口15,所述顶板14盖设于开口15;所述垫片13设于顶板14与开口15之间,所述垫片13对应开口15的一侧边设有空缺,所述顶板14与开口15之间因该空缺形成出水口16。具体的,所述水刀除胶机构还包括多个固定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开口处设有与固定件数量一致的固定孔191,所述垫片13设有多个与固定孔191一一对应的第一通孔192,所述顶板14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192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193,所述固定件依次插入第一通孔192和第二通孔193后与固定装配于固定孔191内。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是出水口16处喷射的水刀厚度是由垫片13的厚度决定的,故通过更换不同厚度、形状的垫片13,即可实现对本技术喷射的水刀进行调整,使得本技术具备多用途。当需要更换垫片13时,即通过将固定件从固定孔191中拆除,即可同时将顶板14和垫片13从壳体17上拿出,方便对垫片13进行更换;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优选为螺钉,固定孔191优选为螺孔,除了上述的结构外,其他相同或者类似的固定方式也属于本实施例的记载范围,在此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壳体1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转轴181和第二转轴182,第一转轴181与壳体17内部连通,入水管11与第一转轴181连通,通过设置第一转轴181和第二转轴182,使得本技术可以在外界的驱动机构驱动下实现翻转,从而在翻转过程中对产品的表面进行全方面的喷射除胶。优选的,所述入水管11与第一转轴181交叉设置,且第一转轴181和第二转轴182位于同一直线上。综上,本实施例的一种水刀除胶机构,具有以下效果:解决了目前缺少水刀除胶装置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水刀除胶机构,通过设置有入水管11以及呈中空状的水流容器12,高压水流通过入水管流入水流容器后,从出水口喷出高压水刀,从而对产品的表面进行喷射除胶。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刀除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水管(11)以及呈中空状的水流容器(12),所述入水管(11)与水流容器(12)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流容器(12)设有可调整出水量大小的出水口(16),所述出水口(16)与水流容器(12)的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刀除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水管(11)以及呈中空状的水流容器(12),所述入水管(11)与水流容器(12)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流容器(12)设有可调整出水量大小的出水口(16),所述出水口(16)与水流容器(12)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刀除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容器(12)包括壳体(17)、垫片(13)以及顶板(14),所述入水管(11)与壳体(17)的内部连通;所述壳体(17)设有开口(15),所述顶板(14)盖设于开口(15);所述垫片(13)设于顶板(14)与开口(15)之间,所述垫片(13)对应开口(15)的一侧边设有空缺,所述顶板(14)与开口(15)之间因该空缺形成出水口(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邰沁文,杨少宏,杨灵曦,杨竣麟,
申请(专利权)人:杨少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