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底座可调节角度加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936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电底座可调节角度加工工装,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利用转轴和轴承相连接,所述上层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等高块,等高块利用螺栓紧固在上层板上,所述下层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角度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底座加工时的装夹次数,提高加工效率,减少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底座可调节角度加工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电底座加工工装,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加工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风电底座在机床上的加工方案中,多数都需要装夹3次,卸件3次,需要轮换工装3副,工装制作成本偏高。使用这种方案加工底座时,在工装轮换,工件校调上会占用大量时间,这样导致此类产品加工效率低,投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角度加工工装,目的是使多工序共用此工装,可减少底座加工时的装夹次数和工装轮换次数,增加底座的加工效率。按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风电底座可调节角度加工工装,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利用转轴和轴承相连接,所述上层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等高块,等高块利用螺栓紧固在上层板上,所述下层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角度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上设置有插销,插销嵌入角度块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上设置有插销,所述的等高块上有定位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上设置有插销,所述凹槽与转轴分别设置在下层板的两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底座加工时的装夹次数,提高加工效率,减少投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带角度块工装的底座安装装配图。图3为无角度块工装的底座安装装配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层板、2-下层板、3-角度块、4-插销、5-等高块、6-转轴、7-轴承、8-定位销、9-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1.一种风电底座可调节角度加工工装,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所述上层板1与下层板2之间利用转轴6和轴承7相连接,使上层板1可以围绕转轴6做回转运动,所述上层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等高块5,等高块5利用螺栓紧固在上层板1上,所述下层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角度块3。具体的,下层板2为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所述凹槽上设置有插销4,插销4嵌入角度块3中,当角度块3安装好后,上层板1与下层板2就形成了固定的角度;所述凹槽与转轴6分别设置在下层板2的两端,以保障上层板1与下层板2之间的倾斜角度,等高块5上有定位孔,在底座9上安装定位销8,然后插入等高块5的定位孔内,此方式是为了保证轮换底座9时不需要每次都校调,减少了大量的底座9轮换时间。如图2所示,当需要加工底座A面时就安装角度块3;如图3所示,当需要加工底座B面时就移除角度块3,这种方式可以将原来需要两幅工装完成的工作由一副工装完成,减少了轮换工装及装夹底座的时间,提高了整个产品的加工效率,减少了工装投入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底座可调节角度加工工装,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1)与下层板(2)之间利用转轴(6)和轴承(7)相连接,所述上层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等高块(5),等高块(5)利用螺栓紧固在上层板(1)上,所述下层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角度块(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底座可调节角度加工工装,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1)与下层板(2)之间利用转轴(6)和轴承(7)相连接,所述上层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等高块(5),等高块(5)利用螺栓紧固在上层板(1)上,所述下层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角度块(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波杨鑫泓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天奇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