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73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进风风道、排风风道、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均用于与室外连通,回风风道用于与室内连通;设置于壳体内温度调节组件,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设置于排风风道内,蒸发器设置于出风风道内;设置于壳体内的热交换芯,热交换芯上形成有分隔设置的室内风风道和室外风风道;室内风风道的进风端朝向回风风道,室内风风道的出风端朝向排风风道;室外风风道的进风端朝向进风风道,室外风风道的出风端朝向出风风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式新风空调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家用空调空气质量差、无法从室外引入新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能够对建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装置。家用空调是空调中非常常用且典型的一种。现有的家用空调普遍只能从室内吸风然后经过热交换后送回室内,而无法从室外引入新风,因此家用空调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环境长期运行后将导致空调滤网积灰严重,室内的空气污浊不堪,并容易产生异味。此外,现有的家用空调的出风口虽然风量很大,但人体感受不佳,长时间吹风容易导致身体不适,老年人、儿童等容易患上感冒或风湿等疾病。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该立式新风空调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家用空调空气质量差、无法从室外引入新风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所述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进风风道、排风风道、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均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回风风道用于与室内连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温度调节组件,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内,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上形成有分隔设置的室内风风道和室外风风道;所述室内风风道的进风端朝向所述回风风道,所述室内风风道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排风风道;所述室外风风道的进风端朝向所述进风风道,所述室外风风道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出风风道。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下风箱和设置于所述下风箱顶部的上风箱,所述上风箱内形成所述出风风道,所述上风箱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上风箱的底部与所述下风箱的顶部连通,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上风箱内。优选地,所述上风箱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下风箱上。优选地,所述下风箱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上顶板和下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的回风板、挡风板、隔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回风板上形成有回风口;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回风板相对设置,所述挡风板上形成有排风口和进风口;所述隔风板垂直设置于所述挡风板上,所述排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隔风板的两侧;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相对地设置;所述上顶板、所述下底板、所述回风板、所述挡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围合形成一个具有六个壁面的腔室;所述上顶板、所述下底板、所述隔风板、所述左侧板围合形成排风风道或进风风道;所述上顶板、所述下底板、所述隔风板、所述右侧板围合形成进风风道或排风风道。优选地,所述下风箱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芯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挡风板和所述上顶板的交接处,以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间隔开。优选地,所述下风箱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芯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底板上,以将所述回风口和所述进风口间隔开。优选地,所述隔风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隔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两两平行。优选地,所述回风板为弧形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回风板和所述右侧板形成U型的壁板组件。优选地,所述热交换芯为菱形体芯。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脚轮。本申请的方案中,由于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包括壳体、温度调节组件、热交换芯和出风组件,壳体内形成有彼此独立的进风风道、排风风道、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其中,进风风道与室外连通以引进室外的新风,出风风道与室内连通以将调节处理后的空气供入室内,回风风道与室内连通以回收一部分室内空气进行空气循环,排风风道与室外连通以将混浊的室内空气排至室外。温度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实现空气的制冷和制热,其中,冷凝器设置于排风风道内与将要排至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蒸发器设置于出风风道内与将要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芯作为各风道的中介装置,室外风进入室内以及室内风排至室外均从热交换芯经过。热交换芯用于回收室内风的冷量或热量,以对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本申请将新风与空调技术相结合,从而可以从室外引入新风,提升了室内的空气质量。热交换芯作为各风道的中介装置,同时能够对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节省了能量的消耗,提高了设备的能效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式新风空调设备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式新风空调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式新风空调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式新风空调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立式新风空调设备的安装状态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附图标号说明:10-壳体、11-进风风道、12-排风风道、13-回风风道、14-出风风道;100下风箱、101-上风箱;110-上顶板、120-下底板、130-回风板、140-挡风板、150-隔风板、160-左侧板、170-右侧板、165-装饰板;111-出风口、131-回风口、141-排风口、142-进风口;180-第一隔板、190-第二隔板;200-热交换芯;310-压缩机、320-四通阀、330冷凝器、340-蒸发器;400-脚轮。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并且,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照附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形成有进风风道11、排风风道12、回风风道13和出风风道14;进风风道11和排风风道12均用于与室外连通,回风风道13用于与室内连通;设置于壳体10内温度调节组件,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310、四通阀320、冷凝器330和蒸发器340;冷凝器330设置于排风风道12内,蒸发器340设置于出风风道14内;设置于壳体10内的热交换芯200,热交换芯200上形成有分隔设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进风风道、排风风道、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均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回风风道用于与室内连通;/n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温度调节组件,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内,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n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上形成有分隔设置的室内风风道和室外风风道;所述室内风风道的进风端朝向所述回风风道,所述室内风风道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排风风道;所述室外风风道的进风端朝向所述进风风道,所述室外风风道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出风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进风风道、排风风道、回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均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回风风道用于与室内连通;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温度调节组件,包括通过制冷剂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排风风道内,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热交换芯,所述热交换芯上形成有分隔设置的室内风风道和室外风风道;所述室内风风道的进风端朝向所述回风风道,所述室内风风道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排风风道;所述室外风风道的进风端朝向所述进风风道,所述室外风风道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出风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风箱和设置于所述下风箱顶部的上风箱,所述上风箱内形成所述出风风道,所述上风箱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所述上风箱的底部与所述下风箱的顶部连通,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上风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箱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下风箱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新风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风箱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上顶板和下底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下底板之间的回风板、挡风板、隔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回风板上形成有回风口;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回风板相对设置,所述挡风板上形成有排风口和进风口;
所述隔风板垂直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若平彭宇邹澜肖湘杰王琼娥熊学飞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跃奇节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