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竺伶俐专利>正文

一种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155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梁板主体,所述梁板主体的内端中心设有横梁架,所述横梁架的中心位置套接有第二吸力架,所述横梁架的侧端位置处插接有第一吸力架,所述横梁架包括第一加固梁、连接槽、底梁、复合梁、连接轨、第二加固梁、环形梁架、钢筋层和泡沫混凝土复合层,所述环形梁架设在横梁架的内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环形梁架的侧端位置与第二加固梁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梁的侧端位置处与钢筋层相固定连接,所述钢筋层的内端与泡沫混凝土复合层相混合固定,所述钢筋层的中心位置侧端与复合梁相包裹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通过第一吸力架和第二吸力架的设置,实现内端应力吸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建设设备
,具体为一种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工程建设中的梁板通过自身之间的连接,实现整体的稳固支撑,实现楼板与地基之间的紧固,帮助进行整体的框架搭建,是一栋建筑的重中之重,如果工程建设中的梁板存在质量或者连接上的问题,会导致整体的结构不稳定,轻者会发生建筑物的偏移错位,重者会导致整栋建筑物的坍塌,但是目前工程建设中的梁板存在以下问题,存在不便于进行相互之间应力的错位传输的现象,会造成一定的不便,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梁板主体,所述梁板主体的内端中心设有横梁架,所述横梁架的中心位置套接有第二吸力架,所述横梁架的侧端位置处插接有第一吸力架,所述横梁架包括第一加固梁、连接槽、底梁、复合梁、连接轨、第二加固梁、环形梁架、钢筋层和泡沫混凝土复合层,所述环形梁架设在横梁架的内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环形梁架的侧端位置与第二加固梁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梁的侧端位置处与钢筋层相固定连接,所述钢筋层的内端与泡沫混凝土复合层相混合固定,所述钢筋层的中心位置侧端与复合梁相包裹设置,所述连接轨固定连接在复合梁的侧端位置处,所述第一加固梁连接在复合梁的侧端位置处,所述底梁与第一加固梁的侧端位置相固定,所述连接槽开设在底梁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一吸力架包括套梁架、套环层、锥架、第一连杆、固定轴、第二连杆、弹性环、底轴和第一插销,所述套梁架设在第一吸力架的内端中心位置,所述套环层连接在第一吸力架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套环层的侧端与锥架相固定连接,所述锥架的上端位置与第一连杆翻折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上端通过第一插销与固定轴和弹性环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位置处与弹性环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吸力架包括座盘、导力杆、梁柱和限位环,所述座盘连接在第二吸力架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座盘的侧端与导力杆相活动连接,所述座盘的上端位置与梁柱相套接设置,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在梁柱的顶端位置处,所述导力杆包括内置架、接触片、第二插销、卡箍、导杆、弹簧架和配合环,所述卡箍连接在导力杆的最底端,所述卡箍的前端位置与导杆相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后端位置与弹簧架弹性连接,所述弹簧架的顶端通过第二插销与配合环相插接设置,所述内置架连接在配合环的上端位置处,所述内置架的顶部位置与接触片相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导力杆通过内端的卡箍与横梁架内端的连接轨相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导力杆设有四个,且关于第二吸力架的中心位置环形分布,顶端的内置架均贯通座盘的底端表面,且通过接触片与座盘相接触固定。优选的,所述导力杆内端的通过弹簧架与配合环弹性连接,所述弹簧架的内端位置设有弹簧,通过弹簧与导杆相接触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力架内端的底轴与套梁架的底端位置相固定连接,所述套梁架通过底轴与底梁顶端位置的连接槽相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吸力架内端的弹性环与套梁架相固定连接,所述套环层和锥架相固定连接,所述锥架通过套环层在套梁架上可进行活动,所述锥架上端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与第一插销翻折设置,且顶端与弹性环弹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梁架内端的底梁与第一加固梁相固定,且第一加固梁的中心位置设有槽体结构,与复合梁中心侧端位置的泡沫混凝土复合层相配合填充设置。优选的,所述横梁架内端的钢筋层贯通连接在泡沫混凝土复合层的内端,通过泡沫混凝土复合层的填充,实现与钢筋层之间的接触固定,且复合梁采用包裹设置,连接在泡沫混凝土复合层的外侧,用于进行侧端位置的防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安装横梁架,横梁架内端由底梁进行底部位置的固定,且位于环形梁架的底端位置可设置主体,进行中心的支撑,底梁顶部位置通过连接槽与第一吸力架相插接固定,帮助进行横梁架和第一吸力架之间的连接,位于底梁侧端设置的第一加固梁与底梁相固定,通过第一加固梁与泡沫混凝土复合层相连接,泡沫混凝土复合层为填充材质,填充在钢筋层的外侧,实现与第一加固梁和第二加固梁的相互连接,复合梁包裹设置在泡沫混凝土复合层的外侧,实现中心泡沫混凝土复合层的保护,侧端的连接轨用于进行与第二吸力架的连接,帮助进行横向位移的调节,位于第二加固梁的中心位置设置的环形梁架与第二吸力架的中心位置的底轴相连接,实现相互之间的固定。2、通过安装第一吸力架和第二吸力架,第一吸力架内端由套梁架进行中心的支撑工作,套环层和弹性环均连接在套梁架的上端,其中弹性环与套梁架相固定连接,底端的套环层采用活动连接,位于套环层侧端的锥架与之相固定连接,通过锥架上端设置的第一连杆,实现通过第一插销与固定轴和第二连杆的连接,使得第一连杆可通过第一插销进行限位的翻转运动,通过翻转实现底端传递应力的吸收,通过固定轴和第二连杆作用在弹性环上,使得弹性环进行应力的集中吸收工作,第二吸力架内端的导力杆可用于进行复合梁和连接轨的相互连接,导力杆连接在连接轨的侧端位置,实现限位,中心位置的座盘可在梁柱上进行活动,顶端的限位环用于进行座盘的活动限位,通过导力杆传达的应力,吸收不掉的情况下作用在座盘上,使得座盘与梁柱之间可做适当的位移,导力杆通过内置架与座盘的底端位置相固定连接,通过接触片实现相互的接触固定,位于底端通过第二插销与配合环进行活动铰接,通过侧端的弹簧架进行连接,由此,通过卡箍传达的横向应力,作用在导杆上,带动弹簧架进行吸收工作,当应力过大时,通过第二插销和配合环进行传达,传输至内置架顶端连接的座盘上,使得座盘进行上下端的适当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横梁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横梁架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吸力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吸力架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吸力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力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梁板主体;2-横梁架;3-第一吸力架;4-第二吸力架;5-第一加固梁;6-连接槽;7-底梁;8-复合梁;9-连接轨;10-第二加固梁;11-环形梁架;12-钢筋层;13-泡沫混凝土复合层;14-套梁架;15-套环层;16-锥架;17-第一连杆;18-固定轴;19-第二连杆;20-弹性环;21-底轴;22-第一插销;23-座盘;24-导力杆;25-梁柱;26-限位环;27-内置架;28-接触片;29-第二插销;30-卡箍;31-导杆;32-弹簧架;33-配合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梁板主体1,梁板主体1的内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梁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主体(1)的内端中心设有横梁架(2),所述横梁架(2)的中心位置套接有第二吸力架(4),所述横梁架(2)的侧端位置处插接有第一吸力架(3),所述横梁架(2)包括第一加固梁(5)、连接槽(6)、底梁(7)、复合梁(8)、连接轨(9)、第二加固梁(10)、环形梁架(11)、钢筋层(12)和泡沫混凝土复合层(13),所述环形梁架(11)设在横梁架(2)的内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环形梁架(11)的侧端位置与第二加固梁(10)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梁(10)的侧端位置处与钢筋层(12)相固定连接,所述钢筋层(12)的内端与泡沫混凝土复合层(13)相混合固定,所述钢筋层(12)的中心位置侧端与复合梁(8)相包裹设置,所述连接轨(9)固定连接在复合梁(8)的侧端位置处,所述第一加固梁(5)连接在复合梁(8)的侧端位置处,所述底梁(7)与第一加固梁(5)的侧端位置相固定,所述连接槽(6)开设在底梁(7)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一吸力架(3)包括套梁架(14)、套环层(15)、锥架(16)、第一连杆(17)、固定轴(18)、第二连杆(19)、弹性环(20)、底轴(21)和第一插销(22),所述套梁架(14)设在第一吸力架(3)的内端中心位置,所述套环层(15)连接在第一吸力架(3)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套环层(15)的侧端与锥架(16)相固定连接,所述锥架(16)的上端位置与第一连杆(17)翻折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7)上端通过第一插销(22)与固定轴(18)和弹性环(20)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9)的顶端位置处与弹性环(20)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吸力架(4)包括座盘(23)、导力杆(24)、梁柱(25)和限位环(26),所述座盘(23)连接在第二吸力架(4)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座盘(23)的侧端与导力杆(24)相活动连接,所述座盘(23)的上端位置与梁柱(25)相套接设置,所述限位环(26)固定连接在梁柱(25)的顶端位置处,所述导力杆(24)包括内置架(27)、接触片(28)、第二插销(29)、卡箍(30)、导杆(31)、弹簧架(32)和配合环(33),所述卡箍(30)连接在导力杆(24)的最底端,所述卡箍(30)的前端位置与导杆(31)相固定连接,所述导杆(31)的后端位置与弹簧架(32)弹性连接,所述弹簧架(32)的顶端通过第二插销(29)与配合环(33)相插接设置,所述内置架(27)连接在配合环(33)的上端位置处,所述内置架(27)的顶部位置与接触片(28)相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建设用梁板加固连接装置,包括梁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主体(1)的内端中心设有横梁架(2),所述横梁架(2)的中心位置套接有第二吸力架(4),所述横梁架(2)的侧端位置处插接有第一吸力架(3),所述横梁架(2)包括第一加固梁(5)、连接槽(6)、底梁(7)、复合梁(8)、连接轨(9)、第二加固梁(10)、环形梁架(11)、钢筋层(12)和泡沫混凝土复合层(13),所述环形梁架(11)设在横梁架(2)的内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环形梁架(11)的侧端位置与第二加固梁(10)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固梁(10)的侧端位置处与钢筋层(12)相固定连接,所述钢筋层(12)的内端与泡沫混凝土复合层(13)相混合固定,所述钢筋层(12)的中心位置侧端与复合梁(8)相包裹设置,所述连接轨(9)固定连接在复合梁(8)的侧端位置处,所述第一加固梁(5)连接在复合梁(8)的侧端位置处,所述底梁(7)与第一加固梁(5)的侧端位置相固定,所述连接槽(6)开设在底梁(7)的顶部位置,所述第一吸力架(3)包括套梁架(14)、套环层(15)、锥架(16)、第一连杆(17)、固定轴(18)、第二连杆(19)、弹性环(20)、底轴(21)和第一插销(22),所述套梁架(14)设在第一吸力架(3)的内端中心位置,所述套环层(15)连接在第一吸力架(3)的内端底部位置,所述套环层(15)的侧端与锥架(16)相固定连接,所述锥架(16)的上端位置与第一连杆(17)翻折设置,所述第一连杆(17)上端通过第一插销(22)与固定轴(18)和弹性环(20)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9)的顶端位置处与弹性环(20)弹性连接,所述第二吸力架(4)包括座盘(23)、导力杆(24)、梁柱(25)和限位环(26),所述座盘(23)连接在第二吸力架(4)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座盘(23)的侧端与导力杆(24)相活动连接,所述座盘(23)的上端位置与梁柱(25)相套接设置,所述限位环(26)固定连接在梁柱(25)的顶端位置处,所述导力杆(24)包括内置架(27)、接触片(28)、第二插销(29)、卡箍(30)、导杆(31)、弹簧架(32)和配合环(33),所述卡箍(30)连接在导力杆(24)的最底端,所述卡箍(30)的前端位置与导杆(31)相固定连接,所述导杆(31)的后端位置与弹簧架(32)弹性连接,所述弹簧架(32)的顶端通过第二插销(29)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竺伶俐
申请(专利权)人:竺伶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