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1551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及使用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底块、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以及固定杆,底块上设有固定结构;第一限位块上端设有第一凹槽;第一限位块上还设有与固定结构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限位块下端设有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凹槽;第二限位块上还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固定杆下端设有与固定结构相适配的安装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可以借助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拼接的方式形成用于容纳钢筋的定位孔,无需在模板上定尺寸开孔,提高本申请的通用性,同时在拆除该侧模时,也仅是自钢筋上下拆下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使钢筋与该侧模分离,不会发生相互损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遇到需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常规工艺主要采取在测模上直接开孔,使外露钢筋穿过模板,这种方式会降低模板的通用性,并且由于对结构钢筋绑扎的偏差要求极高,模板安装难度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模过程中外露钢筋和模板会相互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降低模板通用性和拆模时钢筋和模板会相互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包括:底块,用于安装在混凝土面的一侧;所述底块上设有固定结构;第一限位块,设于所述底块上,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上还设有与所述固定结构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拼接形成用于容纳钢筋的定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块,用于安装在混凝土面的一侧;所述底块上设有固定结构;/n第一限位块,设于所述底块上,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上还设有与所述固定结构对应的第一通孔;/n第二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拼接形成用于容纳钢筋的定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块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n固定杆,下端设有与所述固定结构相适配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安装至所述固定结构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块,用于安装在混凝土面的一侧;所述底块上设有固定结构;
第一限位块,设于所述底块上,上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限位块上还设有与所述固定结构对应的第一通孔;
第二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下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拼接形成用于容纳钢筋的定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块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固定杆,下端设有与所述固定结构相适配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安装至所述固定结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底块上端的第一安装孔和位于所述底块下端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面积,所述安装块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进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两个,均布于所述底块上,所述固定杆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固定结构一一对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为长圆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外露钢筋混凝土面侧模还包括:
垫块,安装在所述底块与所述第一限位块之间或安装在所述第二限位块上,用于调节所述定位孔的高度;所述垫块上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俊青郑春海吴建磊张新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