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房屋建筑的桩基都是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方式进行;人工挖孔桩,是指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在桩孔内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并振捣成型的一种桩基础,人孔挖孔桩一般直径较粗,最细的也在800毫米以上,能够承载楼层较少且压力较大的结构主体,在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人工挖孔桩在施工时,每挖一米需要在桩孔内建筑一圈混凝土护壁,如此不断下挖,但是每层护壁在浇筑完成后都需要停工12小时以上,等待混凝土硬化成型,为缩短施工周期,现在多采用预制护壁模板的方式进行施工,但护壁模板无法对桩孔扩底部分形成有效的保护,因此作业人员在扩地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包括:设置在桩孔内的钢护筒护壁、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桩孔内的钢护筒护壁、设置在桩孔扩底的加强机构;/n所述钢护筒护壁由多节钢护筒拼接而成,所述钢护筒的上下边缘分别设置有限位槽和限位块,相邻的两节钢护筒通过其上相对边缘的限位块和限位槽对准拼接,并通过接缝焊接连接;所述钢护筒护壁从桩孔口延伸至桩孔内扩底部分的顶部;/n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支撑件和支撑钢管,其中所述加强支撑件通过加固铆钉固定在扩底中向外倾斜的侧壁上,所述支撑钢管的一端与所述加强支撑件连接,支撑钢管的另一端与桩孔底上预设的钢筋头固定连接形成桁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桩孔内的钢护筒护壁、设置在桩孔扩底的加强机构;
所述钢护筒护壁由多节钢护筒拼接而成,所述钢护筒的上下边缘分别设置有限位槽和限位块,相邻的两节钢护筒通过其上相对边缘的限位块和限位槽对准拼接,并通过接缝焊接连接;所述钢护筒护壁从桩孔口延伸至桩孔内扩底部分的顶部;
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加强支撑件和支撑钢管,其中所述加强支撑件通过加固铆钉固定在扩底中向外倾斜的侧壁上,所述支撑钢管的一端与所述加强支撑件连接,支撑钢管的另一端与桩孔底上预设的钢筋头固定连接形成桁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两节钢护筒还通过加强钢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上设置有加强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支撑件为木肋条或压型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管还与钢筋笼连接。
6.一种新型房屋建筑桩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施工准备,完成施工场地清表工作并平整场地;
S2确定桩孔中心,设置定位线、参考点;
S3桩顶浇筑混凝土锁口圈梁;
S4桩孔开挖,在第一节桩孔开挖完成后,用吊车将首节钢护筒吊入桩孔内,当钢护筒下沉至指定高度后,在桩孔口处用事先准备好的固定钢管穿入钢护筒靠近边缘处预留的通孔中将钢护筒临时固定;将下一节钢护筒吊至上一节钢护筒的上方进行拼接,拼接稳固后进行接缝的焊接连接,焊接完成后,继续进行下一节的桩孔开挖,在开挖的过程中,同时吊车控制已拼接的钢护筒下沉,当下沉至指定高度后,再次进行钢护筒的临时固定、钢护筒接长和下一节桩孔开挖,直到桩孔开挖至扩底上部的指定标高,其中作业过程中需要对桩孔进行反复检查,确保桩孔平面位置、桩孔深度和桩孔垂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波,梁江,蔡春维,方名扬,徐挺,张浩,竹锐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