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及水下管桩间连接系的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和水下管桩间连接系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国内外深水基础中水上施工平台的水下连接系多采用人工水下直接焊接或栓接方式进行安装,此类施工方法通常是在钢管桩施工完毕后,作业人员先水下测量连接系的设计位置以及钢管桩间的间距,然后根据测量数据对连接系的杆件进行切割组焊,最后再将组焊后的连接系整体下放至水中进行水下施焊,此种作业方法风险大,质量难以保证,且耗时较长,实际施工中施工难度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和水下管桩间连接系的安装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了连接系作业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包括连接系杆件和设于连接系杆件两端的轨道,所述连接系杆件两端的轨道用于设于钢管桩侧面上,且轨道沿钢管桩高度方向设置,对于连接系杆件两端的轨道,所述连接系杆件的一端位于一轨道中,另一端位于另一轨道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系杆件(1)和设于连接系杆件(1)两端的轨道(2),所述连接系杆件(1)两端的轨道(2)用于设于钢管桩(3)侧面上,且轨道(2)沿钢管桩(3)高度方向设置,对于连接系杆件(1)两端的轨道(2),所述连接系杆件(1)的一端位于一轨道(2)中,另一端位于另一轨道(2)以使连接系杆件(1)能够沿轨道(2)进行滑动,所述连接系杆件(1)一端的轨道(2)位于一钢管桩(3)的侧面上,连接系杆件(1)另一端的轨道(2)位于该钢管桩(3)相邻钢管桩(3)的侧面上,且接系杆件两端的轨道(2)正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系杆件(1)和设于连接系杆件(1)两端的轨道(2),所述连接系杆件(1)两端的轨道(2)用于设于钢管桩(3)侧面上,且轨道(2)沿钢管桩(3)高度方向设置,对于连接系杆件(1)两端的轨道(2),所述连接系杆件(1)的一端位于一轨道(2)中,另一端位于另一轨道(2)以使连接系杆件(1)能够沿轨道(2)进行滑动,所述连接系杆件(1)一端的轨道(2)位于一钢管桩(3)的侧面上,连接系杆件(1)另一端的轨道(2)位于该钢管桩(3)相邻钢管桩(3)的侧面上,且接系杆件两端的轨道(2)正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的下端设有限位器(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系杆件(1)两端的其中一端的轨道(2)下端设有调高钢垫板(5),所述调高钢垫板(5)位于限位器(4)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系杆件(1)包括上横杆(6)、斜杆(7)和下横杆(8)。
5.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的安装方法,用于对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管桩间连接系进行安装,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轨道(2)焊接于钢管桩(3)上,并在轨道(2)的下方设置限位器(4);
S2:插打钢管桩(3)至设定位置,且保证相邻两钢管桩(3)上的轨道(2)正对;
S3:将连接系杆件(1)的一端放置于一钢管桩(3)的轨道(2)上,另一端放置于与该钢管桩(3)相连钢管桩(3)的轨道(2)上,沿轨道(2)下滑连接系杆件(1)至限位器(4)处,完成相邻钢管桩(3)间连接系杆件(1)间的安装;
S4:重复步骤S3,完成其它相邻钢管桩(3)间连接系杆件(1)间的安装,直至完成全部钢管桩(3)的连接系杆件(1)的施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下管桩间连接系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轨道(2)焊接于钢管桩(3)上,并在轨道(2)的下方设置限位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同民,刘旭,李斌,高宝胜,肖开乾,梁冠亭,高海林,陈建毅,戴海亮,朱佳,伦少彬,汪志祥,余江帆,王海瑞,王立强,陈杰,熊少仲,刘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