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极板分切前输送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领域,具体涉及蓄电池极板分切前输送线。
技术介绍
蓄电池泛指所有在电量用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被再次充电、反复使用的化学能电池的总称。蓄电池主要由电池槽、正极板、负极板、隔板和电解液组成。在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通常将多个极板组合在一大片极板上进行生产,之后再通过极板分切机将大片极板分切成小片的极板。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生产得到的大片极板通常是排列悬挂在传输辊上进行批量输出,极板为自由倾斜悬挂状态,在进入分切工位前,需要先调整极板的摆放状态,如呈水平状态立放,从而方便与切刀设备相匹配,实现对极板的精准分切。传统的方式为人工将悬挂在传输辊上的一组极板按照要求放置到指定的分切工位后,再抽走传输辊,进而由切刀设备进行分切。然而这种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前后道生产工序之间的连续性差,大大降低了加工效率;且人工操作存在存在较大的误差,很难保障分切极板尺寸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蓄电池极板分切前输送线,通过 ...
【技术保护点】
1.蓄电池极板分切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极板单元(100)的前端输送系统(200)、垂直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200)设置的后端输送系统(300)以及设置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200)与后端输送系统(300)之间的调整转移系统(400),所述调整转移系统(400)包括设置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200)的传输末端且用于接收和平移极板单元(100)的移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2)移动路径上的卡位机构(6)、沿所述移动机构(2)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于其下方的导向机构(3)、推送机构(4)以及抽辊机构(5),所述极板单元(100)包括可悬挂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200)上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蓄电池极板分切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极板单元(100)的前端输送系统(200)、垂直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200)设置的后端输送系统(300)以及设置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200)与后端输送系统(300)之间的调整转移系统(400),所述调整转移系统(400)包括设置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200)的传输末端且用于接收和平移极板单元(100)的移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2)移动路径上的卡位机构(6)、沿所述移动机构(2)的移动方向依次设置于其下方的导向机构(3)、推送机构(4)以及抽辊机构(5),所述极板单元(100)包括可悬挂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200)上的悬挂辊(10)以及若干个自由倾斜悬挂于所述悬挂辊(10)上的连片极板(20),所述卡位机构(6)与前端输送系统(200)之间设置有定位槽(60),所述导向机构(3)为杠杆结构;
所述极板单元(100)由前端输送系统(200)传输并掉落至移动机构(2)上并受定位槽(60)卡位暂停等待,在进一步由移动机构(2)驱动平移的过程中,连片极板(20)由导向机构(3)过渡调整倾斜角度并转移至推送机构(4)上,再由推送机构(4)提升调整至水平状态并夹紧后向前推送至后端输送系统(300)上,同时由抽辊机构(5)向后抽出悬挂辊(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板分切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转移系统(400)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移动机构(2)的移动方向设置于其侧部的推辊机构(7),所述悬挂辊(10)掉落至移动机构(2)上后,由所述推辊机构(7)平推并带动连片极板(20)与机架相抵触以缩短若干连片极板(20)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板分切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设置于机架顶部的平移气缸(21)、安装于所述平移气缸(21)上的连接板(22)以及两个对称铰接安装于所述连接板(22)两端的挂钩(23),两个所述挂钩(23)与所述前端输送系统(200)的传输高度相匹配设置于该前端输送系统(200)的传输末端,所述悬挂辊(10)可掉落悬挂于两个所述挂钩(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极板分切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机构(6)固定安装于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导向机构(3)的上方,其上部设置有平滑曲形部(61),所述平滑曲形部(61)高于所述挂钩(23)的挂槽设置,所述定位槽(60)由该平滑曲形部(61)与前端输送系统(200)之间的间隙组成,且其宽度与所述悬挂辊(10)的直径相匹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极板分切前输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3)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2)行程初始位置的后端,其包括固定安装于机架上的支杆(31)以及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顺荣,钱梦飞,丁伟斌,梁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兜兰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