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良娥专利>正文

喂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107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对不能自理患者喂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减少呛药情况的喂药器。药筒上端开口并通过螺纹配合有挤压块,该挤压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在软管一端与药筒的底部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喂药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喂药器,通过挤压块与药筒螺纹配合,当与挤压块连接的旋转轴转动的时候,挤压块均匀进给,使得药筒内的药液均匀从软管进入喂药头,药液从喂药头进入患者口中,能够均匀地给药,避免呛药的情况,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在药筒外壁上设置有对药筒加热的加热装置,可以方便地对药筒内的药液进行加热。当部分出药孔被患者肉组织堵住的时候,其他出药孔可以出药液,方便了喂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喂药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对不能自理患者喂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减少呛药情况的喂药器。
技术介绍
在内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对患者进行喂药操作,如针剂、片状药物、中药液体等,患者在失能或意识模糊的情况下,需要人工辅助喂药,实现治疗的目的。市场上现有的多数喂药器一般采用的是注射器结构,在向患者嘴内部注射药物时,很难把控注射药液的注射速度,很容易呛水,使用安全性差。另外,药物喂到患者最终时是冷的,不利于患者吸收,可以预先在他处加热后再将药液注入药筒,但是这样操作不方便。此外,喂药头部分容易被患者肉组织堵住,加大了喂药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主要用于对不能自理患者喂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减少呛药情况的喂药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喂药器,包括药筒和软管,所述的药筒上端开口并通过螺纹配合有挤压块,该挤压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在所述的软管一端与药筒的底部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喂药头。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旋转轴的上部两侧均设置有方便握持的横杆。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的药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对药筒加热的加热装置。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螺纹套设在药筒上的加热筒,在所述的加热筒的筒壁中设置有环形槽,在该环形槽中填充有产生化学反应放热的发热材料,并通过与环形槽配合的密封盖密封。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环形槽从加热筒的顶部开始向下延伸,使环形槽的底部靠近加热筒的底部。>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发热材料为生石灰。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发热材料为铁粉。为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的喂药头上设置有多个出药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喂药器,通过挤压块与药筒螺纹配合,当与挤压块连接的旋转轴转动的时候,挤压块可以均匀进给,使得药筒内的药液均匀从软管进入喂药头,药液从喂药头进入患者口中,能够均匀地给药,避免呛药的情况,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在所述的药筒外壁上设置有对药筒加热的加热装置,可以方便地对药筒内的药液进行加热,便于患者服用。在所述的喂药头上设置有多个出药孔,当部分出药孔被患者肉组织堵住的时候,其他出药孔可以出药液,方便了喂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喂药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喂药器的加热筒的横截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药筒,2-挤压块,3-旋转轴,4-横杆,5-软管,6-喂药头,7-发热材料,8-密封盖,9-加热筒,10-环形槽,11-出药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喂药器,包括药筒1和软管5,所述的药筒1上端开口并通过螺纹配合有挤压块2,该挤压块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3;在所述的软管5一端与药筒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喂药头6。本技术的喂药器,通过挤压块2与药筒1螺纹配合,当医护人员握住旋转轴3正向转动的时候,挤压块2可以均匀进给,使得药筒1内的药液均匀从软管5进入喂药头6,药液从喂药头6进入患者口中,能够均匀地给药,避免呛药的情况,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使用时,预先将药液注入药筒1,保持喂药头6的高度高于药液的液面,可以在药筒1的外壁上部设置挂钩将其挂起;正向旋转旋转轴3将挤压块2旋入药筒1,然后倒置药筒1,继续旋动旋转轴3将药筒1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再将药筒1倒置回来;将整个装置拿到患者位置,将喂药头6放入患者最终,正向旋转旋转轴3将药液喂入患者口中;喂药完毕后,反向旋转旋转轴3,将挤压块2与药筒1分离,并清洗晾干以备下次使用。实施例2:医护人员在握住旋转轴3转动的时候,握持不方便,可以将旋转轴3的上部设置为扁平形状方便握持,也可以设置防滑纹路增加摩擦力,但是这种方式制作都相当麻烦,因此作为优选的一种方式是在所述的旋转轴3的上部两侧均设置有方便握持的横杆4,需要旋转的时候只需要拨动横杆4就行,使用相当方便。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在所述的药筒1的外壁上设置有对药筒1加热的加热装置,可以方便地对药筒内的药液进行加热,便于患者服用。实施例4:所述的加热装置可以采用电热丝加热,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缠绕电热丝,需要电源,相当不便,因此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是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螺纹套设在药筒1上的加热筒9,在所述的加热筒9的筒壁中设置有环形槽10,在该环形槽10中填充有产生化学反应放热的发热材料7,并通过与环形槽配合的密封盖8密封。当需要加热的时候,打开密封盖8,让发热材料7产生化学反应放热,对药筒1进行加热。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所述的环形槽10从加热筒9的顶部开始向下延伸,使环形槽10的底部靠近加热筒9的底部,这样设计以后,使得整个加热桶9的大部分面积均能够产热,对整个药筒1包覆的地方加热,使得药筒1内的药液快速加热。实施例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所述的发热材料7为生石灰。当需要加热的时候,打开密封盖8,滴入些许清水,即可让生石灰产生化学反应放热,对药筒1内的药液加热,使用相当方便。实施例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所述的发热材料7为铁粉。当需要加热的时候,打开密封盖8,让铁粉与空气接触,即可让铁粉发生氧化反应放热,对药筒1内的药液加热,使用相当方便。实施例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更好地实施本技术,所述的喂药头6上设置有多个出药孔11。在所述的喂药头6上设置有多个出药孔11,当部分出药孔11被患者肉组织堵住的时候,其他出药孔11可以出药液,方便了喂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喂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筒(1)和软管(5),所述的药筒(1)上端开口并通过螺纹配合有挤压块(2),该挤压块(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3);在所述的软管(5)一端与药筒(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喂药头(6)。/n

【技术特征摘要】
1.喂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筒(1)和软管(5),所述的药筒(1)上端开口并通过螺纹配合有挤压块(2),该挤压块(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轴(3);在所述的软管(5)一端与药筒(1)的底部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喂药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旋转轴(3)的上部两侧均设置有方便握持的横杆(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喂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药筒(1)的外壁上设置有对药筒(1)加热的加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喂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螺纹套设在药筒(1)上的加热筒(9),在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良娥黄志宁农冠荣
申请(专利权)人:夏良娥黄志宁农冠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