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
本技术涉及康复、医疗设备领域,是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
技术介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病,多见于脑卒中偏瘫、脊髓损伤截瘫、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头部外伤昏迷及大手术后的患者中。一旦血栓形成,下肢运动将可能挤压导致血栓脱落形成肺部栓塞,后果严重。依据目前主流的静脉血栓的三要素理论,即血流瘀滞、凝血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害三要素,其中血液循环不畅为其重要因素,故临床上多采用预防在先策略。抗凝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相当一部分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则出血风险大,属抗凝治疗禁忌症,例如脑出血、脑外伤、重要脏器外伤或手术后早期的患者。当遇到上述情况,药物预防存在禁忌,则多利用人工进行下肢被动活动预防血栓,但此法虽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但因每半小时进行数分钟,太过耗费人力,开展起来十分困难。所以,积极寻找一种不增加出血风险的且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是临床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能够有效实现对患者下肢进行踝关节的活动,带动小腿肌肉伸缩活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轨道杆(10),所述弧形轨道杆(10)的两端通过连接头(20)与踏板(30)连接,所述弧形轨道杆(10)以滑动方式设置在支撑体(40)上,病患的双足前掌放置在踏板(30)且连弧形轨道杆(10)沿着支撑体(40)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轨道杆(10),所述弧形轨道杆(10)的两端通过连接头(20)与踏板(30)连接,所述弧形轨道杆(10)以滑动方式设置在支撑体(40)上,病患的双足前掌放置在踏板(30)且连弧形轨道杆(10)沿着支撑体(40)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40)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弧形轨道杆(10)位于支撑体(40)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杆(10)的一侧设置有弧形驱动齿条(1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弧形驱动齿条(11)啮合的驱动齿轮(12),所述驱动齿轮(12)与驱动电机(13)通过变速箱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轨道杆(10)的一侧弧面设置有弧形滑槽(14),所述支撑体(40)包括伸入弧形滑槽(14)的第一滚珠(41),所述弧形轨道杆(10)的上下轨面设置有第二滚珠(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20)包括与弧形轨道杆(10)两端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体(21),所述第一连接体(21)的铰接轴竖直布置,所述第一连接体(21)上铰接设置有第二连接体(22),所述第二连接体(22)与踏板(30)的底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22)的铰接轴水平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40)设置在壳体(50)内,所述壳体(50)的底部设置有机脚(51),所述机脚(51)与壳体(50)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机脚(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郑,穆景颂,倪朝民,范文祥,蒋慧娣,
申请(专利权)人:刘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