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功能肢体垫
本技术涉及肢体垫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功能肢体垫。
技术介绍
患者在进行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要求术肢制动24小时而且术肢应该垫高与心脏水平。但在临床工作中,只是使用普通的垫子或者棉制品对术肢进行垫高,其不便于对术肢的高度进行调整,同时也不便于对术肢进行固定,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功能肢体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使用普通的垫子对术肢进行垫高,其存在不便于对术肢的高度进行调整,同时也不便于对术肢进行固定,进而给医护人员带来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功能肢体垫,包括支撑垫,所述支撑垫上设有多个尺寸依次减小的弧形垫,所述弧形垫和所述支撑垫的内弧形面上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毛面魔术贴,所述弧形垫的外弧形面上正对所述第一毛面魔术贴的位置设有第一刺面魔术贴,所述第一毛面魔术贴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刺面魔术贴之间粘接配合;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弧形垫上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功能肢体垫,包括支撑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1)上设有多个尺寸依次减小的弧形垫(10),所述弧形垫(10)和所述支撑垫(1)的内弧形面上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毛面魔术贴(11),所述弧形垫(10)的外弧形面上正对所述第一毛面魔术贴(11)的位置设有第一刺面魔术贴(12),所述第一毛面魔术贴(11)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刺面魔术贴(12)之间粘接配合;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弧形垫(10)上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肢体固定装置(3),所述肢体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带(30),所述固定带(30)的一端部带体外表面上设有第二毛面魔术贴(31),所述固定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内瘘术后多功能肢体垫,包括支撑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1)上设有多个尺寸依次减小的弧形垫(10),所述弧形垫(10)和所述支撑垫(1)的内弧形面上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一毛面魔术贴(11),所述弧形垫(10)的外弧形面上正对所述第一毛面魔术贴(11)的位置设有第一刺面魔术贴(12),所述第一毛面魔术贴(11)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一刺面魔术贴(12)之间粘接配合;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弧形垫(10)上还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肢体固定装置(3),所述肢体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带(30),所述固定带(30)的一端部带体外表面上设有第二毛面魔术贴(31),所述固定带(30)的另外一端部带体内表面上设有第二刺面魔术贴(32),所述第二毛面魔术贴(31)与所述第二刺面魔术贴(32)之间粘接配合;所述支撑垫(1)上还设有固定夹(4),所述固定夹(4)上设有万向管(40),所述万向管(...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