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914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矩形;若干第一针部件,若干所述第一针部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左侧;若干第二针部件,若干所述第二针部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右侧;若干所述第一针部件和若干所述第二针部件对称设置;若干缝线,一所述缝线分别与一所述第一针部件和其对称设置的第二针部件连接。其优点在于,在主体的两侧对称地设置若干第一针部件和第二针部件,并通过缝线将第一针部件和第二针部件进行连接,使得主体覆盖创口时,能够通过两侧的第一针部件和第二针部件进行牢固固定,防止主体出现位移;主体的背面设置涂层,能够促进创口愈合,主体的正面设置防水层,增加水密性,减少脑脊液渗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
技术介绍
硬脊膜撕裂,硬膜囊破裂导致脑脊液漏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硬脊膜菲薄,术中缝合修补后仍经常出现脑脊液从硬膜囊内向外渗漏,可导致切口浸泡于渗漏的脑脊液中,导致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甚至脊髓、颅内感染。如何快速且有效修补硬脊膜,达到水密性,避免脑脊液从硬膜囊内向切口渗漏,一直是个难题。在进行硬膜囊缝合时,通常采用不可吸收线的缝合线和细针进行创口缝合,配合外敷贴或脊柱膜覆盖。但是,这种操作方法具有一些缺陷,如硬膜囊裂口内的脑脊液,在硬膜囊生理压力下很容易会从创口流出,渗透敷贴或膜后溢出至敷贴或膜的外面;敷贴或膜不具有水密性阻隔作用,使得脑脊液容易渗漏至手术切口内,影响创口愈合速度。因此,亟需一种硬脊膜修补装置,在进行创口愈合时,既能避免硬膜囊内的脑脊液外溢,提高创口愈合速率,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呈矩形;若干第一针部件,若干所述第一针部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左侧;若干第二针部件,若干所述第二针部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右侧;若干所述第一针部件和若干所述第二针部件对称设置;若干缝线,一所述缝线分别与一所述第一针部件和其对称设置的第二针部件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针部件呈弧形;所述第二针部件呈弧形。优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基层;涂层,所述涂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正面;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背面。优选地,所述基层为胶原蛋白层。优选地,所述涂层为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针部件之间的间距相等。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为2mm~4mm。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为3mm。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为2mm~4mm。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为3mm。优选地,对称设置地所述第一针部件和所述第二针部件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优选地,对称设置地所述第一针部件和所述第二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为4mm~6mm。优选地,对称设置地所述第一针部件和所述第二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为5mm。优选地,对称设置地所述第一针部件和所述第二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针部件之间的间距的差值为1mm~2mm。优选地,所述第一针部件的弧度为1/4圆弧~1/2圆弧。优选地,所述第一针部件的弧度为3/8圆弧。优选地,所述第二针部件的弧度为1/4圆弧~1/2圆弧。优选地,所述第二针部件的弧度为3/8圆弧。优选地,所述第一针部件的长度为5mm~7mm。优选地,所述第一针部件的长度为6mm。优选地,所述第二针部件的长度为5mm~7mm。优选地,所述第二针部件的长度为6mm。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在主体的两侧对称地设置若干第一针部件和第二针部件,并通过缝线将第一针部件和第二针部件进行连接,使得主体覆盖创口时,能够通过两侧的第一针部件和第二针部件进行牢固固定,防止主体出现位移;主体的背面设置涂层,能够促进创口愈合,主体的正面设置防水层,增加水密性,减少脑脊液渗漏至切口,减少创口造成感染的机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主体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主体100;第一针部件200;第二针部件300;缝线400;基层101;涂层102;防水层1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包括主体100、若干第一针部件200、若干第二针部件300和若干缝线400,若干第一针部件200设置在主体100的左侧,若干第二针部件300设置在主体100的右侧,若干第一针部件200和若干第二针部件300对称设置,缝线400分别与第一针部件200和第二针部件300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主体100包括基层101、涂层102和防水层103,涂层102设置在基层101的背面,防水层103设置在基层101的正面。进一步地,基层101由胶原蛋白制成,具体地,为脱细胞真皮基质。进一步地,涂层102由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制成,用于创口处,提供粘合硬膜囊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第一针部件200呈弧形,其弧度为1/4圆弧~1/2圆弧,长度为5mm~7mm。优选的,第一针部件200的弧度为3/8圆弧,长度为6mm。如图3所示,若干第一针部件200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按一定间距设置。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一针部件200之间的间距A为2mm~4mm。优选的,相邻两个第一针部件200之间的间距A为3mm。第二针部件300呈弧形,其弧度为1/4圆弧~1/2圆弧,长度为5mm~7mm。优选的,第二针部件300的弧度为3/8圆弧,长度为6mm。如图3所示,若干第二针部件300沿主体100的长度方向按一定间距设置。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二针部件300之间的间距B为2mm~4mm。优选的,相邻两个第二针部件300之间的间距B为3mm。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一针部件200之间的间距A与相邻两个第二针部件300之间的间距B相等。其中,第二针部件300与第一针部件200对称设置,即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上,在同一水平位置,主体100的左侧设置有一个第一针部件200,主体100的右侧设置有一个第二针部件300,第一针部件200和第二针部件300以主体100的长度方向为中心轴对称设置。进一步地,在同一水平位置,第一针部件200和第二针部件300之间的间距C大于相邻两个第一针部件200之间的间距A,或者大于相邻两个第二针部件300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所述主体呈矩形;/n若干第一针部件,若干所述第一针部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左侧;/n若干第二针部件,若干所述第二针部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右侧;/n若干所述第一针部件和若干所述第二针部件对称设置;/n若干缝线,一所述缝线分别与一所述第一针部件和其对称设置的第二针部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呈矩形;
若干第一针部件,若干所述第一针部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左侧;
若干第二针部件,若干所述第二针部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右侧;
若干所述第一针部件和若干所述第二针部件对称设置;
若干缝线,一所述缝线分别与一所述第一针部件和其对称设置的第二针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部件呈弧形;
所述第二针部件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基层;
涂层,所述涂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正面;
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基层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硬脊膜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针部件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针部件之间的间距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正望严望军陈勇黄权尹萌辰吴志强张家宁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