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峰专利>正文

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877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卡扣,所述主体的表面设置有支撑腿,所述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顶板滑动连接有导正杆,所述顶板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达到了在主体底部设置缓冲装置,人们在拉动把手,带动主体运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减震性能,提高对主体的保护,同时支撑杆的两侧设置减震装置,代替传统的轮胎,进一步减少凹凸不平的路面对主体的震动,提供主体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消化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一些紧急情况,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异物等,病情十分凶险,如不及时处理常常危及患者生命。目前,现有公开专利名为:军地两用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545531.X,公开的专利,解决了消化内镜不便携带和难以就地使用的问题,减少了消化内镜的使用局限性,提高了消化内镜的现场诊疗能力,有利于野战条件下,帐篷医院、方舱医院、大型军用舰船、卫生列车及野战医疗队配备使用,也可以作为平时军地医院通用的医疗装备,放置于医院体检车,在开展基层医疗活动时能够提高诊疗水平。但是该装置,在野外运动的过程中,减震性能较差,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在野外运动的过程中,减震性能较差,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它可以实现在主体底部设置缓冲装置,人们在拉动把手,带动主体运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减震性能,提高对主体的保护,同时支撑杆的两侧设置减震装置,代替传统的轮胎,进一步减少凹凸不平的路面对主体的震动,提供主体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把手,所述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卡扣,所述主体的表面设置有支撑腿,所述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顶板滑动连接有导正杆,所述顶板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所述导正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位于限位框的内部,所述导正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优选的,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与滑动杆套接,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远离滑块的一端与挤压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外壁等角度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安装块通过压缩弹簧固定连接有外圈,所述外圈的表面等角度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固定框通过减震弹簧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运动杆,所述运动杆与固定框滑动连接,所述运动杆位于固定框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耐磨块。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主体的顶部设置把手,便于拉着主体进行移动,且主体的底部设置缓冲装置,在主体移动的过程中,主体自身的重力,带动顶板向下运动,使得挤压板与顶板相靠近,带动转动架转动,带动滑块运动,增加支撑弹簧的弹性势能,对主体进行减震,同时支撑杆的两端设置减震装置,主体在运动的过程中,耐磨块与地面相接触,进行挤压,带动接触块运动,带动运动杆运动,带动顶块运动,增加减震弹簧的弹性势能,对外圈进行减震,同时安装块与外圈通过压缩弹簧进行支撑,进一步进行减震,进而实现主体运动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减震,提高主体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在主体底部设置缓冲装置,人们在拉动把手,带动主体运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减震性能,提高对主体的保护,同时支撑杆的两侧设置减震装置,代替传统的轮胎,进一步减少凹凸不平的路面对主体的震动,提供主体的使用寿命,满足使用需求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主体;2、把手;3、卡扣;4、支撑腿;5、缓冲装置;51、顶板;52、导正杆;53、限位框;54、挡块;55、挤压板;56、连接杆;57、滑动杆;58、滑块;59、支撑弹簧;510、转动架;6、支撑杆;7、减震装置;71、安装块;72、压缩弹簧;73、外圈;74、固定框;75、减震弹簧;76、顶块;77、运动杆;78、接触块;79、耐磨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2,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卡扣3,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支撑腿4,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5。主体1的顶部设置把手2,便于拉着主体1进行移动,且主体1的底部设置缓冲装置5,在主体1移动的过程中,进行减震。实施例2:请参阅图2,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缓冲装置5包括顶板51,顶板51与主体1固定连接,顶板51滑动连接有导正杆52,顶板5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53,导正杆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54,挡块54位于限位框53的内部,导正杆5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55,挤压板55的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6,连接杆5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在主体1移动的过程中,主体1自身的重力,带动顶板51向下运动,使得挤压板55与顶板51相靠近,导正杆52提高挤压板运动的稳定性。实施例3:请参阅图2,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顶板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57,滑动杆57滑动连接有滑块58,滑块5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59,支撑弹簧59与滑动杆57套接,滑块58转动连接有转动架510,转动架510远离滑块58的一端与挤压板55转动连接。挤压板55与顶板51相靠近的过程中,带动转动架510转动,带动滑块58运动,增加支撑弹簧59的弹性势能,对主体1进行减震。实施例4:请参阅图2,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支撑杆6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减震装置7。在支撑杆6的两端设置减震装置7,进一步对主体1进行减震。实施例5:请参阅图3,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减震装置7包括安装块71,安装块71的外壁等角度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72,安装块71通过压缩弹簧72固定连接有外圈73,外圈73的表面等角度固定连接有固定框74,固定框7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75,固定框74通过减震弹簧75固定连接有顶块76,顶块7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运动杆77,运动杆77与固定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2),所述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卡扣(3),所述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支撑腿(4),所述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2),所述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卡扣(3),所述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支撑腿(4),所述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5)包括顶板(51),所述顶板(51)与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顶板(51)滑动连接有导正杆(52),所述顶板(5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框(53),所述导正杆(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块(54),所述挡块(54)位于限位框(53)的内部,所述导正杆(5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板(55),所述挤压板(55)的两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6),所述连接杆(5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消化内镜操作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杆(57),所述滑动杆(57)滑动连接有滑块(58),所述滑块(5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张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