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42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包括电子取毒器本体,所述电子取毒器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保护机构和下保护机构;所述上保护机构包括上壳、上转轴和上摩擦垫,上转轴的两端嵌入上壳两侧的轴承内,上摩擦垫固定在上壳的顶壁上,上壳的下表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本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需要电子取毒器本体采集蜂毒时,旋转旋钮在矩形孔旋转到与电子取毒器本体正面电栅对齐,电栅露出不会影响蜜蜂采毒,采集结束后,旋转旋钮保护带继续旋转将电栅覆盖住,避免电栅的直接裸露,完成保护,上摩擦垫和下摩擦垫的设置增加保护带旋转的摩擦力,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保护带的位置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电子取毒器
,具体为一种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
技术介绍
蜜蜂蜂毒具有很高的医疗药用价值,采用电子电击刺激蜜蜂排毒取毒是常用的取毒方法。现有技术中的蜜蜂电子取毒器一般是由依次排列组装的栅形电极网、着针膜、盛毒板和电源电路等组成,当蜜蜂碰到栅形电极网时受到刺激,蜜蜂针刺破着针膜将蜂毒排放在盛毒板上,现有技术中的蜜蜂电子取毒器还存在其栅形电极网是直接裸露的,在运输以及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电极网是直接裸露的,电子取毒器在掉落时,其栅形电极网没有外部的保护,容易直接与地面发生接触,而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具有避免电栅的直接裸露,增加一定的缓冲,避免损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包括电子取毒器本体,所述电子取毒器本体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保护机构和下保护机构;所述上保护机构包括上壳、上转轴和上摩擦垫,上转轴的两端嵌入上壳两侧的轴承内,上摩擦垫固定在上壳的顶壁上,上壳的下表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所述下保护机构包括下壳、下转轴和下摩擦垫,下转轴的两端嵌入下壳两侧的轴承内,其中一端延伸至下壳的外部,并在其端口上固定旋钮,下摩擦垫固定在下壳的底壁下,下壳的上表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三条形孔和第四条形孔;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的外壁上套有保护带,保护带的顶部分别穿过第一条形孔和第二条形孔,保护带的底部分别穿过第三条形孔和第四条形孔,保护带的中部开设矩形孔;所述上摩擦垫与上转轴上的保护带紧密相接,下摩擦垫与下转轴上的保护带紧密相接。优选的,所述矩形孔的长度和宽度构成的面积与电子取毒器本体的正面面积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条形孔、第二条形孔、第三条形孔和第四条形孔的宽度与保护带的厚度相适配。优选的,所述保护带与电子取毒器本体的两侧面接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需要电子取毒器本体采集蜂毒时,旋转旋钮让保护带旋转,在矩形孔旋转到与电子取毒器本体正面电栅对齐,其电栅露出,不会影响蜜蜂采毒,采集结束后,旋转旋钮,保护带继续旋转将电子取毒器本体正面电栅覆盖住,避免电栅的直接裸露,增加一定的缓冲,避免损坏,上摩擦垫和下摩擦垫的设置增加保护带旋转的摩擦力,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可以将保护带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位置的改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保护带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保护带上升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的图5的B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的保护带封闭状态图。图中:1、电子取毒器本体;2、上保护机构;21、上壳;211、第一条形孔;212、第二条形孔;22、上转轴;23、上摩擦垫;3、下保护机构;31、下壳;311、旋钮;312、第三条形孔;313、第四条形孔;32、下转轴;33、下摩擦垫;4、保护带;41、矩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包括电子取毒器本体1,电子取毒器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保护机构2和下保护机构3,上保护机构2和下保护机构3两者配合保护电子取毒器本体1。请参阅图2-3,上保护机构2包括上壳21、上转轴22和上摩擦垫23,上壳21固定在电子取毒器本体1的顶部,上转轴22的两端嵌入上壳21两侧的轴承内,上转轴22可以在上壳21内旋转,上摩擦垫23固定在上壳21的顶壁上,上壳21的下表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条形孔211和第二条形孔212,第一条形孔211和第二条形孔212设在上转轴22的两侧。请参阅图4,上转轴22和下转轴32的外壁上套有保护带4,保护带4与电子取毒器本体1的两侧面接触连接,保护带4在旋转时始终覆盖在电子取毒器本体1的前后两端,保护带4的顶部分别穿过第一条形孔211和第二条形孔212,保护带4的底部分别穿过第三条形孔312和第四条形孔313,保护带4的中部开设矩形孔41,矩形孔41的长度和宽度构成的面积与电子取毒器本体1的正面面积相同,在保护带4旋转时,矩形孔41旋转到与电子取毒器本体1正面电栅对齐,其电栅露出,不会影响蜜蜂采毒。请参阅图5-6,下保护机构3包括下壳31、下转轴32和下摩擦垫33,下转轴32的两端嵌入下壳31两侧的轴承内,其中一端延伸至下壳31的外部,并在其端口上固定旋钮311,在外部转动旋钮311时可以带动下转轴32旋转,从而完成保护带4的旋转,下摩擦垫33固定在下壳31的底壁下,下壳31的上表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三条形孔312和第四条形孔313,上摩擦垫23与上转轴22上的保护带4紧密相接,下摩擦垫33与下转轴32上的保护带4紧密相接,第一条形孔211、第二条形孔212、第三条形孔312和第四条形孔313的宽度与保护带4的厚度相适配,第一条形孔211、第二条形孔212、第三条形孔312和第四条形孔313仅供保护带4贯穿,避免蜜蜂进入第一条形孔211、第二条形孔212、第三条形孔312和第四条形孔313内,上摩擦垫23和下摩擦垫33的设置增加保护带4旋转的摩擦力,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保护带4不会移动。请参阅图7,采集结束后,旋转旋钮311,保护带4继续旋转将电子取毒器本体1正面电栅覆盖住,完成保护,上摩擦垫23和下摩擦垫33的设置增加保护带4旋转的摩擦力,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可以将保护带4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位置的改变。工作原理:需要电子取毒器本体1采集蜂毒时,旋转旋钮311让保护带4旋转,在矩形孔41旋转到与电子取毒器本体1正面电栅对齐,其电栅露出,不会影响蜜蜂采毒,采集结束后,保护带4继续旋转将电子取毒器本体1正面电栅覆盖住,避免电栅的直接裸露,增加一定的缓冲,避免损坏。综上所述:本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需要电子取毒器本体1采集蜂毒时,旋转旋钮311让保护带4旋转,在矩形孔41旋转到与电子取毒器本体1正面电栅对齐,其电栅露出,不会影响蜜蜂采毒,采集结束后,旋转旋钮311,保护带4继续旋转将电子取毒器本体1正面电栅覆盖住,避免电栅的直接裸露,增加一定的缓冲,避免损坏,上摩擦垫23和下摩擦垫33的设置增加保护带4旋转的摩擦力,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可以将保护带4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位置的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包括电子取毒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取毒器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保护机构(2)和下保护机构(3);/n所述上保护机构(2)包括上壳(21)、上转轴(22)和上摩擦垫(23),上转轴(22)的两端嵌入上壳(21)两侧的轴承内,上摩擦垫(23)固定在上壳(21)的顶壁上,上壳(21)的下表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条形孔(211)和第二条形孔(212);/n所述下保护机构(3)包括下壳(31)、下转轴(32)和下摩擦垫(33),下转轴(32)的两端嵌入下壳(31)两侧的轴承内,其中一端延伸至下壳(31)的外部,并在其端口上固定旋钮(311),下摩擦垫(33)固定在下壳(31)的底壁下,下壳(31)的上表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三条形孔(312)和第四条形孔(313);/n所述上转轴(22)和下转轴(32)的外壁上套有保护带(4),保护带(4)的顶部分别穿过第一条形孔(211)和第二条形孔(212),保护带(4)的底部分别穿过第三条形孔(312)和第四条形孔(313),保护带(4)的中部开设矩形孔(41);/n所述上摩擦垫(23)与上转轴(22)上的保护带(4)紧密相接,下摩擦垫(33)与下转轴(32)上的保护带(4)紧密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蜂毒的电子取毒器保护套,包括电子取毒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取毒器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保护机构(2)和下保护机构(3);
所述上保护机构(2)包括上壳(21)、上转轴(22)和上摩擦垫(23),上转轴(22)的两端嵌入上壳(21)两侧的轴承内,上摩擦垫(23)固定在上壳(21)的顶壁上,上壳(21)的下表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条形孔(211)和第二条形孔(212);
所述下保护机构(3)包括下壳(31)、下转轴(32)和下摩擦垫(33),下转轴(32)的两端嵌入下壳(31)两侧的轴承内,其中一端延伸至下壳(31)的外部,并在其端口上固定旋钮(311),下摩擦垫(33)固定在下壳(31)的底壁下,下壳(31)的上表面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三条形孔(312)和第四条形孔(313);
所述上转轴(22)和下转轴(32)的外壁上套有保护带(4),保护带(4)的顶部分别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慧婷周传鹏周天尧周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蜂蜂毒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