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式发电车的低压台区不停电切换电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源切换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式发电车的低压台区不停电切换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停电”倒负荷主要是基于对上级系统安全和稳定方面的考虑,其主要目的是将被倒负荷从电网侧转移到发电车侧供电,方便上级设备的运维和检修。但它的代价是被倒线路上的所有负荷要短时停电,这既损失了负荷电量又造成供电可靠性下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甚至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在0.4kV低压系统中通过检同期先并网再切换,从而实现市电与发电车之间倒电的方案已有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发电车和电网并网运行属于准同期并网,其并网断路器的合闸时间不确定性必然导致并网相位产生偏差,从而使得并网机组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对机组和系统产生强烈的冲击,同时并网后发电车功率有可能倒送至高压电网侧,严重时会出现高压侧断路器跳闸保护,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了从技术创新角度解决现有非同期并网中存在安全桎梏,进一步提高0.4kV低压台区不停电作业切换可靠性和安全性,亟需一种新型的不停电切换方案,从而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移动式发电车的低压台区不停电切换电路结构,包括市电网、负载、低压配电箱JP1、电源切换装置和用于提供备用电能的发电车,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配电箱JP1的1号电源输入端与市电网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的1号电源输入端与市电网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的2号电源输入端与发电车电性连接,所述的低压配电箱JP1的2号电源输入端与源切换装置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低压配电箱JP1的电源输出端与负载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式发电车的低压台区不停电切换电路结构,包括市电网、负载、低压配电箱JP1、电源切换装置和用于提供备用电能的发电车,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配电箱JP1的1号电源输入端与市电网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的1号电源输入端与市电网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的2号电源输入端与发电车电性连接,所述的低压配电箱JP1的2号电源输入端与源切换装置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低压配电箱JP1的电源输出端与负载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发电车的低压台区不停电切换电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配电箱JP1的1号电源输入端内设有空气开关,所述的空气开关的一端与市电网电性连接,所述的空气开关的另一端与负载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发电车的低压台区不停电切换电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源切换装置包括主控单元MC、断路器J1、断路器J2、断路器J3、励磁式转换开关TSE1、励磁式转换开关TSE2、励磁储能单元、电流传感器CT1、电流传感器CT2、电压传感器PT1、电压传感器PT2和电压传感器PT3,所述的电压传感器PT1、电压传感器PT2和电压传感器PT3分别安装在主控单元MC上,所述的励磁式转换开关TSE1的励磁线圈控制端和励磁式转换开关TSE2的励磁线圈控制端分别与主控单元MC电性连接,所述的励磁式转换开关TSE1的左端与断路器J1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励磁式转换开关TSE1的右端与电流传感器CT1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断路器J1的左端与低压配电箱JP1的1号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励磁式转换开关TSE2的左端与断路器J2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断路器J2的左端与发电车电性连接,所述的励磁式转换开关TSE2的右端与电流传感器CT2的左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流传感器CT1的右端和电流传感器CT2的右端分别与电压传感器PT3电性连接其节点与空气开关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流传感器CT1信号传输端和电流传感器CT2信号传输端分别与主控单元MC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压传感器PT1的检测端与励磁式转换开关TSE1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压传感器PT2的检测端与励磁式转换开关TSE2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励磁储能单元的右端与主控单元MC电性连接,所述的励磁储能单元的左端与断路器J3的右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断路器J3的左端与励磁式转换开关TSE2的左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式发电车的低压台区不停电切换电路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励磁储能单元包括电压输出单元、储能C1单元和储能C2单元,所述的电压输出单元包括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二极管D10、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21、电容C35、极性电容C22、极性电容C23、极性电容C24、极性电容C25、极性电容C26、极性电容C27,所述的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5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5的正极与二极管D6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9的负极与二极管D7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10的负极与二极管D8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7的负极与二极管D8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5的正极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的节点与二极管D10的负极与二极管D8的正极连接的节点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二极管D9的正极和二极管D10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8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D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的场效应管Q1的S引脚分别与电容C21的一端、极性电容C22的正极、极性电容C23的正极、极性电容C24的正极和电阻R9的一端电性连接并接地,所述的效应管Q1的G引脚与电容C2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效应管Q1的G引脚与储能C1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5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2的S引脚电性连接并接地,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G引脚与电容C35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G引脚与储能C2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的场效应管Q2的D引脚分别与极性电容C25的负极、极性电容C26的负极、极性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华东,陈佳成,徐君芳,郭伟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之江开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