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204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包括:电源接口、USB接口、外接电源选择模块、锂电池、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和稳压模块;所述电源接口和USB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5V电源,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用于选择使用电源接口还是USB接口的电源,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模块与所述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包括一切换芯片,型号为LTC441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大电流、低纹波的电源输出,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切换锂电池和外部电源供电,使用方便且有益于提升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具有很多的移动设备,这些移动设备的供电电路大多输出电流不高,并且在同时插电的情况下,不能通过低成本方案实现较好地实现自动切换外接电源供电还是内置锂电池供电。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方案提供一种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包括:电源接口、USB接口、外接电源选择模块、锂电池、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和稳压模块;所述电源接口和USB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5V电源,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用于选择使用电源接口还是USB接口的电源,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用于给所述锂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电池充电模块与所述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锂电池、电源切换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是使用外部电源供电还是锂电池供电,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包括一切换芯片,型号为LTC4414;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用于输出3.3V的电源给负载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一电容、二极管、第一电阻,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USB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二极管正极、第一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PMOS管漏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负极、第一电容一端、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充电模块包括一充电芯片、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至第七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所述充电芯片型号为TP4056,所述充电芯片输出端与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充电芯片充电引脚与所述锂电池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用于指示是否处于充电状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用于指示充电是否完成。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八电阻,所述第二PMOS管漏极与所述锂电池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三PMOS管源极、切换芯片第六引脚、第八电阻一端、第五电容一端、稳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切换芯片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漏极与所述第四电容一端、外接电源选择模块、切换芯片第七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切换芯片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三PMOS管栅极与所述切换芯片第八引脚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稳压芯片和第二稳压芯片,型号均为SPX3819,所述第一稳压芯片和第二稳压芯片并联设置输出电流。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能够提供大电流、低纹波的电源输出,并且可以实现自动切换锂电池和外部电源供电,使用方便且有益于提升电池寿命,并且电路精简、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连接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包括:电源接口、USB接口、外接电源选择模块、锂电池、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和稳压模块;所述电源接口和USB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5V电源,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用于选择使用电源接口还是USB接口的电源,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用于给所述锂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电池充电模块与所述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锂电池、电源切换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是使用外部电源供电还是锂电池供电,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包括一切换芯片,型号为LTC4414;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用于输出3.3V的电源给负载使用。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Q1、第一电容C1、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PMOS管Q1的源极与所述USB接口P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Q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P1、二极管D1正极、第一电阻R1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PMOS管Q1漏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负极、第一电容C1一端、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所述电池充电模块包括一充电芯片U1、第一发光二极管D2、第二发光二极管D3、第二至第七电阻R2、R3、R4、R5、R6、R7、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所述充电芯片U1的型号为TP4056,所述充电芯片U1输出端与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充电芯片U1充电引脚与所述锂电池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用于指示是否处于充电状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用于指示充电是否完成。所述电源切换模块还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二PMOS管Q2、第三PMOS管Q3、第八电阻R8,所述第二PMOS管Q2漏极与所述锂电池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Q2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三PMOS管Q3源极、切换芯片U2第六引脚、第八电阻R8一端、第五电容C5一端、稳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PMOS管Q2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八电阻R2另一端、切换芯片U2第一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三PMOS管Q3漏极与所述第四电容C4一端、外接电源选择模块、切换芯片U2第七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另一端、切换芯片U2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均接地,所述第三PMOS管Q3栅极与所述切换芯片U2第八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稳压芯片U3和第二稳压芯片U4,型号均为SPX3819,所述第一稳压芯片U3和第二稳压芯片U4并联设置输出电流,输出电压为3.3V。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本方案中,所述第一PMOS管Q1起开关作用,当其栅极处于低电平时导通,则电源可以通过USB接口给后面的模块供电,当所述电源接口P1接上外接电源时,所述则所述第一PMOS管Q1截止,电路由电源接口P1供电。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将电源供给所述电池充电模块,所述充电芯片U1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通过其第一引脚可以监控电池温度。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切换外部供电和锂电池供电,当有外部供电时采用外部供电,当无外部供电时切换回锂电池供电,具体工作原理为外接电源通过所述切换芯片U2的第七引脚所述切换芯片U2供电,所述切换芯片U2内部具有放大器与电流/电压转换单元,当其第七引脚的电压大于其第8引脚电压一定值时,其第八引脚输出低电平,所述第三PMOS管导通,由外接电源对后续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接口、USB接口、外接电源选择模块、锂电池、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和稳压模块;所述电源接口和USB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5V电源,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用于选择使用电源接口还是USB接口的电源,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用于给所述锂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电池充电模块与所述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锂电池、电源切换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是使用外部电源供电还是锂电池供电,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包括一切换芯片,型号为LTC4414;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用于输出3.3V的电源给负载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接口、USB接口、外接电源选择模块、锂电池、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和稳压模块;所述电源接口和USB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的5V电源,所述电源接口与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用于选择使用电源接口还是USB接口的电源,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充电模块用于给所述锂电池进行充电,所述电池充电模块与所述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锂电池、电源切换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切换是使用外部电源供电还是锂电池供电,所述电源切换模块包括一切换芯片,型号为LTC4414;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稳压模块用于输出3.3V的电源给负载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自动切换的可移动设备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电源选择模块包括第一PMOS管、第一电容、二极管、第一电阻,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与所述USB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源接口、二极管正极、第一电阻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PMOS管漏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负极、第一电容一端、电池充电模块、电源切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斌蓝耀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业正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