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献忠专利>正文

一种直流电源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0198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直流电源充电系统,直流蓄电池的正极输出设有电源总开关;振荡线圈的初级线圈一端与直流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振荡线圈的初级线圈另一端与振荡频率调整电阻连接,然后接地;振荡线圈的次级线圈两端分别与直流蓄电池的正极、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振荡频率调整电阻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同时连接整流电路后至充电输出接口的正极端子,直流蓄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输出至充电输出接口的负极端子;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同时分别连接氖灯管后,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直流蓄电池作为充电源,利用高压脉冲充电,电池不发热、充电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电源充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动机动车动力电池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电源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机动车充电方式都是将交流电转换成高于充电电池电压的直流电,再对需要充电的电池充电。对于小容量电池充电,如三轮车、二轮车,使用与车型相配的专用的充电器,并且充电器之间不可通用;对大容量电池充电,如电动轿车、卡车、公交车,则需要建设专用的充电桩和充电站。现有的电池充电技术有三种,恒电压充电、恒电流充电、脉冲快速充电;常用的充电器只具备其中的一种或二种充电方式,大型的充电设备可具有三种充电方式。现有的电池充电技术有三种,恒电压充电、恒电流充电、慢脉冲快速充电;电动车辆电池使用到一定程度,要到特定的地方充电,如充电桩和充电器。例如,公开号CN107379995A公开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系统,需要接入电网充电,并把高压交流电逆变成直流电结合脉冲控制模块进行充电,电池容量和停车充电问题是制约电动车行业发展的瓶颈。传统充电方式时间长,发热,损坏电池的现象,并且受到充电地点限制,使用不方便。专利技术内容为了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电源充电系统,包括振荡线圈、晶体管开关电路,振荡线圈包括铁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蓄电池、振荡线圈、振荡频率调整电阻、充电输出接口;直流蓄电池的正极输出设有电源总开关;/n振荡线圈的初级线圈一端与直流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振荡线圈的初级线圈另一端与振荡频率调整电阻连接,然后接地;/n振荡线圈的次级线圈一端与直流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振荡线圈的次级线圈一端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振荡频率调整电阻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同时连接整流电路后至充电输出接口的正极端子,直流蓄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输出至充电输出接口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源充电系统,包括振荡线圈、晶体管开关电路,振荡线圈包括铁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流蓄电池、振荡线圈、振荡频率调整电阻、充电输出接口;直流蓄电池的正极输出设有电源总开关;
振荡线圈的初级线圈一端与直流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振荡线圈的初级线圈另一端与振荡频率调整电阻连接,然后接地;
振荡线圈的次级线圈一端与直流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振荡线圈的次级线圈一端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出端接地;三极管开关电路的控制端与振荡频率调整电阻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同时连接整流电路后至充电输出接口的正极端子,直流蓄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输出至充电输出接口的负极端子;
振荡线圈中的电流在三极管开关电路控制下产生和消失,同时造成了磁场的产生与消失;
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同时分别连接氖灯管后,接地;氖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献忠金朝华
申请(专利权)人:朱献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