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083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载板、剪刀脚机构以及键帽。剪刀脚机构设置于载板上。剪刀脚机构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且第一端部接触载板。键帽设置于载板的上方,且剪刀脚机构位于键帽与载板之间。键帽包括按键本体与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其中按键本体具有面对载板的底面,且所述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凸出于底面。第二端部接触所述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按键结构,能大幅降低操作声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键盘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键盘作为常见的实体输入接口,且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的电子设备,例如个人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其他消费性电子设备或其他工业用电子设备。详细而言,键盘布局用以输入信息至电子设备,并作为操作电子设备的辅助工具。一般而言,键盘中的按键结构包括键帽、剪刀脚机构以及载板,其中键帽设置于载板的上方,且剪刀脚机构设置于键帽与载板之间以支撑起键帽。当使用者施力按压键帽时,键帽与剪刀脚机构的撞击、键帽与载板的撞击或剪刀脚机构与载板的撞击皆可能引起过大的声响,进而产生恼人的噪音。因此,如何降低按键结构操作时所产生的声响,便成为相关厂商亟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能大幅降低操作声响。本技术的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载板、剪刀脚机构以及键帽。剪刀脚机构设置于载板上。剪刀脚机构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且剪刀脚机构的第一端部接触载板。键帽设置于载板的上方,且剪刀脚机构位于键帽与载板之间。键帽包括按键本体与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其中按键本体具有面对载板的底面,且所述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凸出于底面。剪刀脚机构的第二端部接触所述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按键结构中,键帽与剪刀脚机构的连接处设有吸震定位部。当用户操作按键结构时,吸震定位部可用以吸收键帽与剪刀脚机构的撞击力,据以大幅降低操作按键结构时所产生的声响,避免产生恼人的噪音。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键帽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A与图3B是图1的按键结构于两不同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3C是图3B的按键结构作动后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按键结构;110:载板;111:载板本体;112:第二吸震定位部;112a:定位部;112b:吸震部;120:剪刀脚机构;120a:活动支架;121:第一端部;122:第二端部;130:键帽;131:按键本体;131a:底面;131b:侧墙;131c:凹陷;131d:缓冲部;131e:端面;132:第一吸震定位部;140:触发件;150:薄膜电路。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键帽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A与图3B是图1的按键结构于两不同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3C是图3B的按键结构作动后的剖面示意图。特别说明的是,在空间中,图3A的剖面与图3B的剖面互为平行。请参考图1、图2以及图3A,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结构100属于键盘的一部分,且键盘可以是外接式键盘或整合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详细而言,按键结构100包括载板110、剪刀脚机构120以及键帽130,且载板110用以承载剪刀脚机构120与键帽130。剪刀脚机构120设置于载板110上,且键帽130设置于载板110的上方。剪刀脚机构120用以支撑起键帽130,并引导键帽130的移动方向。进一步而言,剪刀脚机构120包括第一端部121与第二端部122,其中第一端部121接触载板110,且第一端部121具有相对于载板110旋转或滑动的运动自由度。另一方面,第二端部122接触键帽130,且第二端部122具有相对于键帽130旋转或滑动的运动自由度。如图2与图3A所示,键帽130包括按键本体131与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132,其中键帽130采用双料射出成型技术制作而成,且按键本体131的材质不同于这些第一吸震定位部132的材质。还进一步而言,按键本体131的材质可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或聚碳酸酯(PC),且这些第一吸震定位部132的材质可为热塑性弹性体(TPE)。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本体131具有面对载板110的底面131a,其中这些第一吸震定位部132成型于底面131a,且这些第一吸震定位部132凸出于底面131a。这些第一吸震定位部132用以定位剪刀脚机构120的第二端部122,以确保第二端部122绕特定轴线旋转或在特定范围内滑动,并避免第二端部122脱离键帽130。进一步来说,剪刀脚机构120的第二端部122接触这些第一吸震定位部132,当用户操作按键结构100时,第一吸震定位部132可用以吸收键帽130与剪刀脚机构120的撞击力,据以大幅降低操作按键结构100时所产生的声响,避免产生恼人的噪音。如图3B所示,载板110包括载板本体111与凸出于载板本体111的多个第二吸震定位部112,其中这些第二吸震定位部112朝向按键本体131的底面131a,且剪刀脚机构120的第一端部121接触第二吸震定位部112。这些第二吸震定位部112用以定位剪刀脚机构120的第一端部121,以确保第一端部121绕特定轴线旋转或在特定范围内滑动,并避免一端部121脱离载板110。详细而言,各个第二吸震定位部112包括定位部112a与吸震部112b,其中定位部112a一体成型于载板本体111,且吸震部112b包覆定位部112a。载板本体111可以是金属板件或合金板件,且各个定位部112a可以是自金属板件或合金板件冲压成型的卡勾。另一方面,这些吸震部112b的材质可为热塑性弹性体(TPE),并采用包射成型技术形成于这些定位部112a上。进一步来说,剪刀脚机构120的第一端部121接触这些吸震部112b,因此,当用户操作按键结构100时,吸震部112b可用以吸收剪刀脚机构120与载板110的撞击力,据以大幅降低操作按键结构100时所产生的声响,避免产生恼人的噪音。请参考图3A与图3B,剪刀脚机构120包括彼此枢接的二个活动支架120a,其中各个活动支架120a通过第一端部121接触至少一个第二吸震定位部112,且各个活动支架120a通过第二端部122接触至少一个第一吸震定位部132。如图3C所示,在键帽130受力按压并往载板110移动到极限位置(即键帽130无法继续往载板110移动的位置)的过程中,各个活动支架120a的第二端部122也随键帽130往载板110移动到极限位置(即第二端部122无法继续往载板110移动的位置)。在键帽130与各个活动支架120a的第二端部122往载板110移动到极限位置后,第二吸震定位部112中面向键帽130的端部高于各个活动支架120a面向键帽130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二吸震定位部112可用以防止键帽130撞击到各个活动支架120a,并避免产生恼人的噪音。请参考图2与图3A,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本体131包括环绕底面131a的侧墙131b,且侧墙131b凸出于底面131a以构成用以容纳这些第一吸震定位部132与剪刀脚机构120的第二端部122的凹陷131c。也就是说,这些第一吸震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载板;/n剪刀脚机构,设置于所述载板上,所述剪刀脚机构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且所述剪刀脚机构的所述第一端部接触所述载板;以及/n键帽,设置于所述载板的上方,且所述剪刀脚机构位于所述键帽与所述载板之间,所述键帽包括按键本体与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其中所述按键本体具有面对所述载板的底面,且所述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凸出于所述底面,所述剪刀脚机构的所述第二端部接触所述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板;
剪刀脚机构,设置于所述载板上,所述剪刀脚机构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且所述剪刀脚机构的所述第一端部接触所述载板;以及
键帽,设置于所述载板的上方,且所述剪刀脚机构位于所述键帽与所述载板之间,所述键帽包括按键本体与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其中所述按键本体具有面对所述载板的底面,且所述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凸出于所述底面,所述剪刀脚机构的所述第二端部接触所述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包括环绕所述底面的侧墙,且所述侧墙凸出于所述底面以构成凹陷,所述多个第一吸震定位部位于所述凹陷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还包括多个缓冲部,且所述多个缓冲部设置于所述侧墙的端面,所述端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存在高低落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弘基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