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宇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077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控制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包括接通垫片一、接触点二、接触面二、通断导线二、接通垫片二、通断导线一、接触面一、弹簧和接触点一,所述接通垫片二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接通垫片一,所述接通垫片一的下表面左侧靠近所述弹簧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点一;本产品的设计理念是采用点面接触的接触方式,抛开以往的面与面的接触方式,增加产品功能的可靠性,采用点与面的接触方式,能完全取代原有的接触式开关,从而更容易实现电器的控制,本电子接触式控制设计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也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器控制结构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不论在哪个方面,多数产品控制技术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集成化、微型化和智能化是将来的必定发展方向。在当今的电器控制结构中,都需要进行结构式控制。按照传统设计的电子接触结构见图2,采用的是面与面的结构结构,由于需要接触面一7和接触面三9接触的同时,还需要接触面二3和接触面四10接触,这就要求加工精度及安装的难度较大。以往的控制结构均采用面与面的接触方式,这样极大的降低了产品功能实现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解决了以往的控制结构采用面与面的接触方式,降低了产品功能实现的难度。(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包括接通垫片一、接触点二、接触面二、通断导线二、接通垫片二、通断导线一、接触面一、弹簧和接触点一,所述接通垫片二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接通垫片一,所述接通垫片一的下表面左侧靠近所述弹簧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点一,所述接通垫片一的下表面右侧靠近所述弹簧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点二,所述接通垫片二的上表面左侧靠近所述弹簧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面一,所述接触面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通断导线一,且所述通断导线一贯穿于所述接通垫片二的内部,所述接通垫片二的上表面右侧靠近所述弹簧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面二,所述接触面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通断导线二,且所述通断导线二贯穿于所述接通垫片二的内部。优选的,所述通断导线一、所述通断导线二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接通垫片二的外部,所述通断导线一位于所述接通垫片二的内部左侧,所述通断导线二位于所述接通垫片二的内部右侧。优选的,所述接通垫片一与所述接通垫片二相对分布,所述接通垫片一与所述接通垫片二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接触点一与所述接触面一相接触,所述接触点二与所述接触面二相接触。(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产品的设计理念是采用点面接触的接触方式,抛开以往的面与面的接触方式,增加产品功能的可靠性,采用点与面的接触方式,能完全取代原有的接触式开关,从而更容易实现电器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设计的电子接触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通垫片一;2、接触点二;3、接触面二;4、通断导线二;5、接通垫片二;6、通断导线一;7、接触面一;8、弹簧;9、接触点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包括接通垫片一1、接触点二2、接触面二3、通断导线二4、接通垫片二5、通断导线一6、接触面一7、弹簧8和接触点一9,接通垫片二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8,弹簧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接通垫片一1,接通垫片一1的下表面左侧靠近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接触点一9,接通垫片一1的下表面右侧靠近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接触点二2,接通垫片二5的上表面左侧靠近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接触面一7,接触面一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通断导线一6,且通断导线一6贯穿于接通垫片二5的内部,接通垫片二5的上表面右侧靠近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接触面二3,接触面二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通断导线二4,且通断导线二4贯穿于接通垫片二5的内部,目前接触式开关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家电等行业,如果该新型电子接触结构能够被广泛应用,将给接触式控制结构的工作稳定应带来巨大的提升,本设计电路从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电子接触式控制的空白技术,本接触式控制结构设计新颖、原理清晰、所涉及的电子器件简单且都可以国内生产,本电子接触式控制设计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也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进一步的,通断导线一6、通断导线二4的底端延伸至接通垫片二5的外部,通断导线一6位于接通垫片二5的内部左侧,通断导线二4位于接通垫片二5的内部右侧,通断导线一6与通断导线二4可以接通。进一步的,接通垫片一1与接通垫片二5相对分布,接通垫片一1与接通垫片二5滑动连接,当向下按动接通垫片一1时,接通垫片一1与接通垫片二5相对滑动,这时,弹簧8会压缩,接通垫片一1上的接触点一9能够与接触面一7接触,同理,接通垫片一1上的接触点二2能够与接触面二3接触。进一步的,接触点一9与接触面一7相接触,接触点二2与接触面二3相接触,在接通上采用点与面的接触方式,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接触不可靠的现象。综上可得,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当接通垫片一1向下移动,通过接触点一9与接触面一7接触,接触点二2与接触面二3接触,通过接通垫片使通断导线一6与通断导线二4接通,从而实现新型电子接触结构通断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包括接通垫片一(1)、接触点二(2)、接触面二(3)、通断导线二(4)、接通垫片二(5)、通断导线一(6)、接触面一(7)、弹簧(8)和接触点一(9),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通垫片二(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8),所述弹簧(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接通垫片一(1),所述接通垫片一(1)的下表面左侧靠近所述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点一(9),所述接通垫片一(1)的下表面右侧靠近所述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点二(2),所述接通垫片二(5)的上表面左侧靠近所述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面一(7),所述接触面一(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通断导线一(6),且所述通断导线一(6)贯穿于所述接通垫片二(5)的内部,所述接通垫片二(5)的上表面右侧靠近所述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面二(3),所述接触面二(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通断导线二(4),且所述通断导线二(4)贯穿于所述接通垫片二(5)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子接触结构,包括接通垫片一(1)、接触点二(2)、接触面二(3)、通断导线二(4)、接通垫片二(5)、通断导线一(6)、接触面一(7)、弹簧(8)和接触点一(9),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通垫片二(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弹簧(8),所述弹簧(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接通垫片一(1),所述接通垫片一(1)的下表面左侧靠近所述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点一(9),所述接通垫片一(1)的下表面右侧靠近所述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点二(2),所述接通垫片二(5)的上表面左侧靠近所述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面一(7),所述接触面一(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通断导线一(6),且所述通断导线一(6)贯穿于所述接通垫片二(5)的内部,所述接通垫片二(5)的上表面右侧靠近所述弹簧(8)的前方固定连接有所述接触面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宇刘杨梁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孟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