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793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21
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后向通道输出驱动单元;后向通道输出驱动单元包括降压变换电路及加热电路;降压变换电路包括缓冲驱动器7407、三极管Q1及场效应管Q2;缓冲驱动器7407与三极管Q1连接,用于输出更大电流驱动三极管Q1;三极管Q1与场效应管连接,用于驱动场效应管Q2,实现降压变换的目的;看门狗复位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看门狗复位单元用于主控单元程序出现问题后,发送复位信号至主控单元进行自动复位,可以保护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前向通道温度采集单元可提高测量精度,且有降压变换电路及看门狗复位单元提高电路稳定性,实时根据温度变化调节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
本技术涉及温度采集
,尤其是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
技术介绍
温度是生产过程和科学试验中普遍且重要的物理参数。为了高效生产,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速度等进行有效控制,其中温度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准确地采集和有效地控制温度是优质、高产、低耗和安全生产的主要条件。工业现场通常采用非接触式测温方式,而检测方式包括热膨胀原理法、压力温度原理法、热效应法、热电阻原理法及热辐射原理法等。热电阻原理法是根据导体或者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将电阻值的变化用显示仪表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测温目的;目前,温度采集电路采集温度,测量精度提高,实时采集温度后需要驱动后向输出驱动电路调节温度,但在实时调节温度时,会出现电压不稳定的情况,高压下用电不安全也会导致损坏外接设备;但目前的温度采集电路的后向输出驱动电路无降压变换电路或降压变换的信号不稳定;至今没有一种电路能很好的同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及后向通道输出驱动单元;所述后向通道输出驱动单元包括降压变换电路及加热电路;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用于控制处理信号来驱动电热膜丝;/n所述降压变换电路包括缓冲驱动器7407、三极管Q1及场效应管Q2;所述缓冲驱动器7407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缓冲驱动器7404连接一上拉电阻R1,增加驱动电流驱动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一电阻R2及所述场效应管Q2,降低集电极电压,导通场效应管Q2驱动所述加热电路,实现降压变换的目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单元及后向通道输出驱动单元;所述后向通道输出驱动单元包括降压变换电路及加热电路;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降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电路连接,用于控制处理信号来驱动电热膜丝;
所述降压变换电路包括缓冲驱动器7407、三极管Q1及场效应管Q2;所述缓冲驱动器7407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缓冲驱动器7404连接一上拉电阻R1,增加驱动电流驱动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连接一电阻R2及所述场效应管Q2,降低集电极电压,导通场效应管Q2驱动所述加热电路,实现降压变换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还包括前向通道温度采集单元;所述前向通道温度采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通过铂电阻传感器Rt采集温度数据,将温度数据进行处理传输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后向通道输出驱动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向通道温度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通道温度采集单元包括温度采集电路、放大电路及模数转换电路,所述温度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将采集的温度数据依次经过放大、模数转换,传输至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