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加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66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提出了一种空气加湿装置,装置包括:蓄水部,下端位于蓄水部中,用于将蓄水部中的液体吸上来的中空状吸水部,通过转轴连接吸水部、使吸水部旋转的旋转部以及从吸水部的上端侧的外周向更外周侧延设的雾化部,其中,雾化部包括:在轴心的轴方向上突出、且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设的导流筋和副水破碎盘。该空气加湿装置,通过增加雾化部的导流筋和副水破碎盘等结构,提高液体飞出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粉碎液体的效率。液体能够更顺畅地沿导流面向外周侧扩散,防止液体撞击到导流面上时被压回内周侧,仅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同时节约了电力能源,不会造成风量减少,从而提高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量,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加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加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纺织造纸、冷鲜储藏、实验室等工业应用中对空气环境的湿度要求也愈发严苛。因此,能够对空气加湿,控制空气湿度的空气加湿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般具有蓄水部以及旋转式喷雾结构的空气加湿装置,包括蓄水部110、旋转式喷雾结构120。旋转式喷雾结构120包括呈漏斗状的旋转部121、带动旋转部121旋转的马达,以及水破碎壁122。旋转式喷雾结构运转时,在马达的带动下,旋转部121高速旋转,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蓄水部110中的水被吸至旋转部121的上部,并脱离旋转部121上端沿离心方向喷出。高速飞出的水滴撞击到水破碎壁122上被进一步破碎。由此,水滴破碎成更细微的水雾,并与经过旋转离心式喷雾结构120的气流混合后从出风口吹出。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旋转式喷雾结构对空气进行加湿,但是,当空气十分干燥,又或者一定时间内需要更高加湿量时,一般会通过提高马达的转速又或者缩短水破碎壁与旋转部之间的距离,以提高水滴撞击水破碎壁的速度,以此提升混合到空气中的加湿量。但是,提高马达的转速将消耗更多的电力等能源。并且,当需要更高的加湿效率时,即使马达转速达到最高,也可能无法达到要求,此时就需要更换转速更高的马达,将增加成本。另外,缩短水破碎壁与旋转部之间的距离,将导致供空气通过的风路过窄,压损增加,风量减少,一定时间内能够混合的加湿量反而可能减少。r>综上所述,需要一种既可以不提高马达转速或更换马达,又可以不缩短水破碎壁与旋转部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提高加湿效率的空气加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空气加湿装置,装置包括:蓄水部,下端位于蓄水部中,用于将蓄水部中的液体吸上来的中空状吸水部,通过转轴连接吸水部、使吸水部旋转的旋转部以及从吸水部的上端侧的外周向更外周侧延设的雾化部,其中,雾化部包括:在轴心的轴方向上突出、且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设的导流筋。可选地,以导流筋的内周端与轴心连线形成的轴心线为界,导流筋的外周端位于轴心线上。可选地,以导流筋的内周端与轴心连线形成的轴心线为界,导流筋的外周端位于旋转方向的相反侧,且与轴心线的距离大于0。可选地,导流筋上位于旋转方向一侧的面上,设有从旋转方向一侧向其相反侧突出弯曲的曲面。可选地,外周端与内周端相连形成的弦与轴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0~35度。可选地,吸水部包括供蓄水部中的液体进入吸水部的内周侧的开口构成的吸水口,设于吸水口对面侧,且直径大于吸水口直径的、供进入吸水部内的液体喷出的喷水口,以及连接吸水口与喷水口的筒壁,雾化部包括从喷水口的外周缘部向更外周侧延设的顶部水破碎盘,以及位于顶部水破碎盘的下方的、与顶部水破碎盘具有一定距离的副水破碎盘,筒壁上位于顶部水破碎盘与副水破碎盘之间设有供吸水部内的液体喷出的开孔构成的微细喷水孔。可选地,顶部水破碎盘与副水破碎盘上均设有导流筋。可选地,筒壁还包括:从吸水口侧的内周面向轴心侧延设的吸水筋,吸水筋上位于喷水口侧的部分比位于吸水口侧的部分更位于旋转方向的相反侧。可选地,吸水筋的下边长度比上边长度更长。可选地,筒壁还包括,从吸水口的外周向喷水口一侧的缺口,吸水筋从缺口上位于旋转方向一侧的边向内周突出延设。可选地,雾化部的同一面上设有在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奇数条导流筋。可选地,空气加湿装置还包括设于吸水部的外周侧、且与雾化部的外周侧端部有一定距离的水破碎壁,旋转部包括,使吸水部旋转的马达,以及连接马达与吸水部的转轴。本技术公开了提出了一种空气加湿装置,装置包括:蓄水部,下端位于蓄水部中,用于将蓄水部中的液体吸上来的中空状吸水部,通过转轴连接吸水部、使吸水部旋转的旋转部以及从吸水部的上端侧的外周向更外周侧延设的雾化部,其中,雾化部包括:在轴心的轴方向上突出、且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设的导流筋和副水破碎盘。该空气加湿装置,通过增加雾化部的导流筋和副水破碎盘等结构,提高液体飞出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粉碎液体的效率。液体能够更顺畅地沿导流面向外周侧扩散,防止液体撞击到导流面上时被压回内周侧,仅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同时节约了电力能源,不会造成风量减少,从而提高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量,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般具有蓄水部以及旋转式喷雾手段结构的空气加湿装置;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的构成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的吸水部的一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的吸水部的另一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结构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结构剖视图(马达等未显示);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的雾化部的环状平面的导流筋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的雾化部的环状平面的导流筋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流程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结构核心组成图。【符号说明】空气加湿装置200、进风口210、出风口220、风路230、蓄水部240、吸水部250、旋转部260、转轴261、雾化部270、水破碎壁280、吸水口310、喷水口320、筒壁330、微细喷水孔340、吸水筋350上边410、下边420、外侧边430、内侧边440缺口510马达610、挡水板620顶部水破碎盘710、副水破碎盘720、导流筋730内周端810、外周端820、导流面830、弦831、轴心840、轴心线84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加湿装置200,具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口210,供空气吹出的出风口220,以及将空气由进风口210向出风口220引导的风路230。空气加湿装置200用于对流经该风路230的空气进行加湿。本实施例相关的空气加湿装置200包括蓄水部240、吸水部250、旋转部260、雾化部270以及水破碎壁280。水破碎壁280,为设于吸水部250的外周侧,且与雾化部270的外周侧端部具有一定距离的壁面。水破碎壁280与雾化部270之间形成与进风口210及出风口220连通的、供空气经过的风路230。水破碎壁280的壁面可选一定的凹凸或图案雕刻设计,其中,凹凸设计可以是在该壁面设计微小凹坑或凸起,凹坑或凸起的分布可以依据液体被粉碎或撞击的位置设计;同样,图案雕刻设计可以是依据液体被粉碎或撞击的位置设计的微细线槽或栅格等,以助于将撞击该壁面的液体进一步粉碎,同时还可以在液体被粉碎之后提供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加湿装置,所述装置包括:/n蓄水部,/n下端位于所述蓄水部中,用于将所述蓄水部中的液体吸上来的中空状吸水部,/n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吸水部、使所述吸水部旋转的旋转部,以及/n从所述吸水部的上端侧的外周向更外周侧延设的雾化部,/n其特征在于:/n所述雾化部包括:在轴心的轴方向上突出、且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设的导流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加湿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蓄水部,
下端位于所述蓄水部中,用于将所述蓄水部中的液体吸上来的中空状吸水部,
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吸水部、使所述吸水部旋转的旋转部,以及
从所述吸水部的上端侧的外周向更外周侧延设的雾化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部包括:在轴心的轴方向上突出、且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设的导流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导流筋的内周端与所述轴心连线形成的轴心线为界,所述导流筋的内周端位于所述轴心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导流筋的内周端与所述轴心连线形成的轴心线为界,所述导流筋的外周端位于旋转方向的相反侧,且与所述轴心线的距离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筋上位于旋转方向一侧的面上,设有从旋转方向一侧向其相反侧突出弯曲的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筋的外周端与所述导流筋的内周端相连形成的弦与所述轴心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0~3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部包括供所述蓄水部中的液体进入所述吸水部的内周侧的开口构成的吸水口,
设于所述吸水口对面侧,且直径大于所述吸水口直径的、供进入所述吸水部内的液体喷出的喷水口,
以及连接所述吸水口与所述喷水口的筒壁,
所述雾化部包括从所述喷水口的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伟斌侯冠成岑嘉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