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66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该雾化装置包括底壳、罩设于该底壳上的上壳罩、设置于该底壳顶面的蓄水箱、设置于该上壳罩顶端的出雾口、固设于该上壳罩内壁面上的接驳套筒、套接于该接驳套筒上并可伸入至该蓄水箱内底部的静音罩、以及可上下活动设置于该静音罩内的聚波环,该聚波环的密度小于或等于该蓄水箱内液体的密度,该底壳中部固设有伸入至该蓄水箱内的超声波雾化器,该静音罩顶端与该接驳套筒套接,该静音罩顶端罩设于该超声波雾化器外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超声波雾化式熏香机、加湿器,是采用超声波雾化片产生高频机械波,激发水和精油,使其分子或分子团脱离液面,以雾状飘在液面之上,然后由送风系统,将分子或分子团吹送到环境空气中,完成雾化工作。在实际应用中,超声波雾化片存在一个最佳的工作深度,即,在最佳工作深度时,超声波雾化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下,能效(每单位电能产生的雾化量)最高,雾化片寿命最长。超声波雾化片的最佳工作深度限制了工作储水箱的容量和形状,使大容量加湿器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该雾化装置包括底壳、罩设于该底壳上的上壳罩、设置于该底壳顶面的蓄水箱、设置于该上壳罩顶端的出雾口、固设于该上壳罩内壁面上的接驳套筒、套接于该接驳套筒上并可伸入至该蓄水箱内底部的静音罩、以及可上下活动设置于该静音罩内的聚波环,该聚波环的密度小于或等于该蓄水箱内液体的密度,该底壳中部固设有伸入至该蓄水箱内的超声波雾化器,该静音罩顶端与该接驳套筒套接,该静音罩顶端罩设于该超声波雾化器外围。在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该接驳套筒内位于该超声波雾化器正上方位置处设有挡水板。在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该上壳罩内壁面上位于该出雾口第一侧固设有第一连接座,该第一连接座底端设有第一连接孔,该上壳罩内壁面上位于该出雾口第二侧固设有第二连接座,该第二连接座底端设有第二连接孔,该挡水板顶面第一侧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一连接孔内进行连接的第一插入柱,该挡水板顶面第二侧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二连接孔内进行连接的第二插入柱。在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该挡水板为中间凸出、周缘低的圆形挡水板。在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该静音罩包括束波管、设置于该束波管顶端的雾化腔管、以及连接该束波管和该雾化腔管的液滴承接管,该液滴承接管为锥形管,该液滴承接管位于该挡水板周缘正下方位置处,该雾化腔管顶端与该接驳套筒套接。在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该液滴承接管与该雾化腔管连接处设有复数个第一进气孔,该束波管上设有共水箱内的水进入束波管内的进水孔。在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该雾化腔管侧壁上设有与该雾化腔管连通、并用于将雾化腔管内的雾气从雾化腔管侧面导出的导气罩。在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该聚波环包括本体、以及设置于该本体中部竖向贯穿该本体的通波孔。在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该聚波环由PP塑料材料制成,该本体外侧壁和/或底壁上设有支撑筋。在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该底壳上设有向该上壳罩内吹风的进气扇,该上壳罩内壁面上设有可密封罩设于该蓄水箱顶端的密封罩,该密封罩或蓄水箱上设有供外界空气吹入该蓄水箱内的第二进气孔。实施本技术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时,通电后,位于蓄水箱底部的超声波雾化器产生的高频机械波,由于聚波环密度小于蓄水箱内液体的密度,聚波环位于静音罩内且部分浮出于蓄水箱内液面之上,且静音罩罩设于超声波雾化器外围,在超声波雾化器产生高频机械波的过程中,静音罩和聚波环可减少高频机械波向四周传递,使得超声波雾化器产生的高频机械波向上传递更远的距离,起到聚波作用,高频机械波对静音罩及聚波环内的液柱进行激发,并在聚波环内的液面上方形成雾气,雾气进入静音罩顶端并由出雾口排出,实现雾化效果。从而提高了超声波雾化器的工作液位,以及超声波雾化器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静音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静音罩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聚波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中聚波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2、5所示,在本技术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第一实施例中,该雾化装置1包括底壳2、罩设于该底壳2上的上壳罩3、设置于该底壳2顶面的蓄水箱4、设置于该上壳罩3顶端的出雾口5、固设于该上壳罩3内壁面上的接驳套筒6、套接于该接驳套筒6上并可伸入至该蓄水箱4内底部的静音罩7、以及可上下活动设置于该静音罩7内的聚波环8,该聚波环8的密度小于或等于该蓄水箱4内液体的密度,该底壳2中部固设有伸入至该蓄水箱4内的超声波雾化器9,该静音罩7顶端与该接驳套筒6套接,该静音罩7顶端罩设于该超声波雾化器9外围。使用本技术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1时,通电后,位于蓄水箱4底部的超声波雾化器9产生的高频机械波,由于聚波环8密度小于蓄水箱4内液体的密度,聚波环8位于静音罩7内且部分浮出于蓄水箱4内液面之上,且静音罩7罩设于超声波雾化器9外围,在超声波雾化器9产生高频机械波的过程中,静音罩7和聚波环8可减少高频机械波向四周传递,使得超声波雾化器9产生的高频机械波向上传递更远的距离,起到聚波作用,高频机械波对静音罩7及聚波环8内的液柱进行激发,并在聚波环8内的液面上方形成雾气,雾气进入静音罩7顶端并由出雾口5排出,实现雾化效果。从而提高了超声波雾化器9的工作液位,以及超声波雾化器9的工作效率。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出雾口5设置于该上壳罩3顶端中部。进一步的,为避免超声波雾化器9在激发液体时,液体向上飞溅,该接驳套筒6内位于该超声波雾化器9正上方位置处设有挡水板10。该挡水板10可挡住向上飞溅的水滴。具体的,该上壳罩3内壁面上位于该出雾口5第一侧固设有第一连接座11,该第一连接座11底端设有第一连接孔,该上壳罩3内壁面上位于该出雾口5第二侧固设有第二连接座12,该第二连接座12底端设有第二连接孔,该挡水板10顶面第一侧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一连接孔内进行连接的第一插入柱13,该挡水板10顶面第二侧设有可插入至该第二连接孔内进行连接的第二插入柱14。该挡水板10为中间凸出、周缘低的圆形挡水板10,如:斗笠帽状或流线型帽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静音罩7包括束波管15、设置于该束波管15顶端的雾化腔管16、以及连接该束波管15和该雾化腔管16的液滴承接管17,该液滴承接管17为锥形管,该液滴承接管17位于该挡水板10周缘正下方位置处,该雾化腔管16顶端与该接驳套筒6套接。在雾化过程中,被挡水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底壳、罩设于所述底壳上的上壳罩、设置于所述底壳顶面的蓄水箱、设置于所述上壳罩顶端的出雾口、固设于所述上壳罩内壁面上的接驳套筒、套接于所述接驳套筒上并可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底部的静音罩、以及可上下活动设置于所述静音罩内的聚波环,所述聚波环的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蓄水箱内液体的密度,所述底壳中部固设有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的超声波雾化器,所述静音罩顶端与所述接驳套筒套接,所述静音罩顶端罩设于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外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底壳、罩设于所述底壳上的上壳罩、设置于所述底壳顶面的蓄水箱、设置于所述上壳罩顶端的出雾口、固设于所述上壳罩内壁面上的接驳套筒、套接于所述接驳套筒上并可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底部的静音罩、以及可上下活动设置于所述静音罩内的聚波环,所述聚波环的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蓄水箱内液体的密度,所述底壳中部固设有伸入至所述蓄水箱内的超声波雾化器,所述静音罩顶端与所述接驳套筒套接,所述静音罩顶端罩设于所述超声波雾化器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套筒内位于所述超声波雾化器正上方位置处设有挡水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罩内壁面上位于所述出雾口第一侧固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底端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上壳罩内壁面上位于所述出雾口第二侧固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底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挡水板顶面第一侧设有可插入至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进行连接的第一插入柱,所述挡水板顶面第二侧设有可插入至所述第二连接孔内进行连接的第二插入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水位的降噪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为中间凸出、周缘低的圆形挡水板。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杨民唐小兰张作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帝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