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644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9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包括补水模块、恒压模块;所述补水模块包括锅炉和热力管道,所述热力管道包括位于锅炉下端的第一部分管道和位于锅炉上端的第二部分管道;所述恒压模块包括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一补水泵、第二压力监测器、第二补水泵和控制器;所述第二部分管道上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直接与锅炉的上端相连接,其管壁上设置有感应式水位检测装置;实现了管道内部水位的实时监测,免去了人工定期清理水位检测装置中水垢的麻烦,减少了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
本公开属于供暖
,具体涉及一种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目前,冬季供暖一般采取集中供热的供暖方式,通过热水或者是蒸汽的方式,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用户供应热能。集中供暖系统包括热源、热力管网和用户三大部分。热源一般是一些热电站、集中锅炉房、工业与其他余热、地热、太阳能等,也可以是多个热源共同组成的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热源的位置应设置在热负荷中心,根据燃料运输、热力管网和输电出线、水源、除灰、地形、地质、水文、环保、综合利用等因素来确定。热力管网又称热力管道,从锅炉房、直燃机房、供热中心等出发,从热源通往建筑物热力入口的供热管道,多个供热管道形成管网。集中供暖热源、热力管网和用户设施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建设,尽早发挥集中供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供暖系统属于一个封闭的系,通常采用补水泵变频调速定压的方式,恒压电压力随着系统中水的体积、循环泵和补水泵扬程的改变而改变,水的多少决定了补水泵的运行状态;通过系统最高处满水且压力不超过系统的承受能力来保证供暖系统的正常供热。为保证供暖系统始终处于满水的状态,通常是在热力管道的循环系统中寻找一个恒压点,并且是将该压力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供暖系统的温度和压力的需求。但是,热力管道中水温的升高会使得体积增大,同时也会造成管道中的水温相差甚大。在补水系统中设置一个补水泵还会导致管道内水压太大或者是太小,对管道造成很大的损失,供暖效果将再很大程度上降低,同时也无法达到供暖的真正目的。另外,水加热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水垢,久而久之将会到水位的检测装置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导致水位的检测不准确,对管道产生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本公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管道补水时所造成的管道内部不同位置水压不一致所导致的管道损坏或者是供暖效果不佳的问题,结合非接触式水位检测装置实现了管道内部水位的实时监测,免去了人工定期清理水位检测装置中水垢的麻烦,减少了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包括补水模块、恒压模块;所述补水模块包括锅炉和热力管道,所述热力管道包括位于锅炉下端的第一部分管道和位于锅炉上端的第二部分管道;所述恒压模块包括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一补水泵、第二压力监测器、第二补水泵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器与第一补水泵相连接,设置于第一部分管道上;所述第二压力监测器与第二补水泵相连接,设置于第二部分管道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一补水泵、第二压力监测器和第二补水泵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管道上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直接与锅炉的上端相连接,其管壁上设置有感应式水位检测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锅炉的下端设置有锅炉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补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补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一压力监测器的输入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部分管道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管道的出水口与第二补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补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二部分管道的进水口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管道上还设置有U型管,所述U型管的进水口与第二部分管道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U型管的出水口与第二压力监测器的输入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的进水口与第二压力监测器的输出端相连接,其出水口位于锅炉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管道与第二部分管道的长度保持一致。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的高度与热力管道中的最高点保持一致。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式水位检测装置采用超声波反馈技术。进一步的,所述锅炉的上端还设置有锅炉进水口和排气阀;所述锅炉进水口和气阀的高度均高于回水管的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本公开为解决供暖系统补水时管道内部水压变化所导致的水压过大而管道损坏或者是水压过小而供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通过感应式水位检测装置进行管道内部水位的检测,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基于第一补水泵、第二补水泵实现水的自动补给,结合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二压力监测器,实现补水时管道内部的水压保持恒定。与现有的装置相比,本公开所提出的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能够通过感应式水位检测装置实时进行管道内部的水位的监测,自动进行水位的补给和水压的调节,免去了人工定期清理水位检测装置中水垢的麻烦,在保证自动补水的同时保护了热力管道,提高了供暖效果,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减少了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公开的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锅炉,2、热力管道,3、第一部分管道,4、第二部分管道,5、第一补水泵,6、第一压力监测器,7、第二补水泵,8、第二压力监测器,9、U型管,10、回水管,11、感应式水位检测装置,101、锅炉进水口,102、排气阀,103、锅炉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包括用于进行管道补水的补水模块和进行管道内部水压平衡的恒压模块;所述补水模块包括锅炉1和热力管道2,所述热力管道2包括靠位于锅炉下端的第一部分管道3和位于锅炉上端的第二部分管道4;所述恒压模块包括第一压力监测器6、第一补水泵5、第二压力监测器8、第二补水泵7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器6与第一补水泵5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水模块、恒压模块;所述补水模块包括锅炉和热力管道,所述热力管道包括位于锅炉下端的第一部分管道和位于锅炉上端的第二部分管道;所述恒压模块包括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一补水泵、第二压力监测器、第二补水泵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器与第一补水泵相连接,设置于第一部分管道上;所述第二压力监测器与第二补水泵相连接,设置于第二部分管道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一补水泵、第二压力监测器和第二补水泵相连接;/n所述第二部分管道上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直接与锅炉的上端相连接,其管壁上设置有感应式水位检测装置;/n所述锅炉的上端还设置有锅炉进水口和排气阀;所述锅炉进水口和气阀的高度均高于回水管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水模块、恒压模块;所述补水模块包括锅炉和热力管道,所述热力管道包括位于锅炉下端的第一部分管道和位于锅炉上端的第二部分管道;所述恒压模块包括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一补水泵、第二压力监测器、第二补水泵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压力监测器与第一补水泵相连接,设置于第一部分管道上;所述第二压力监测器与第二补水泵相连接,设置于第二部分管道上;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一补水泵、第二压力监测器和第二补水泵相连接;
所述第二部分管道上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直接与锅炉的上端相连接,其管壁上设置有感应式水位检测装置;
所述锅炉的上端还设置有锅炉进水口和排气阀;所述锅炉进水口和气阀的高度均高于回水管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供暖系统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的下端设置有锅炉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补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补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一压力监测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园段刚太韩宗琪杨学德高思强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青岛热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