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挤压控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951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挤压控流装置,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可复原软管、至少一个柔性绳索、弧形弹性件和转轴,所述的可复原软管贯穿壳体,可复原软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可复原软管的一侧面靠近弧形弹性件的弧顶,所述的柔性绳索围绕在弧形弹性件和可复原软管的外部,转轴设于弧形弹性件的圆弧内,柔性绳索的两端与转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柔性绳索和圆弧形挤压面相互挤压,使得可复原软管受到挤压后关闭,挤压力分布均匀,可复原软管受力平衡。柔性绳索和圆弧形挤压面相互挤压过程中,采用弹性构件做缓冲,具有保护可复原软管的优势,提高可复原软管使用寿命;采用转轴转动带动柔性绳索的设计,具有操作力矩小,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挤压控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流体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软管挤压控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通过软管挤压来实现流体控流或开闭的装置有夹管阀、管夹阀或挤压阀等,在该类装置内部,流路中的介质仅从软管中通过,因此只需要更换软管材质,就可以应用在不同介质的流路中,相对于球阀等具有相对运动的阀体,夹管阀具有经济、无交叉污染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外的该类阀体的挤压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动挤压结构,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控制软管外部的气压大小起到开、管夹管阀的目的,当管外压力大于管内时,内部密闭腔室的软管扩张而相互挤压,关闭流路,当管外气压恢复常态时,软管恢复形状,打开流路,比如宁波沃领志合阀门有限公司生产的vmc10-80气动夹管阀等;另一种是刚性夹压结构,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调节两个刚性平面或者刚性圆柱之间的距离大小起到开、管夹管阀的目的,当两个刚性平面或者刚性圆柱之间的距离足够小时,软管壁被挤压贴合,关闭流路,当两个刚性平面或者刚性圆柱之间的距离放大时,软管壁被松开,开启流路,比如高砂电气(苏州)有限公司生产的PCK-1615NO夹管阀、美国ASCO公司生产的SCH284B007夹管阀或浙议正轩阀门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夹管阀GJ941X-10L等。然而这两种结构的夹管阀在流路控制方面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受限于技术缺陷或者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刚性电磁夹管阀在磁力大小和功率控制方面,未能找到合适的平衡点,经常出现要么夹紧力不够造成漏液,要么电流过大、时间一长就发烫,影响其物理性能,同时受限于电磁力在长距离上作用微弱,因此电磁夹管阀的软管直径不能过大,影响应用范围。2、刚性电动夹管阀结构设计和电机控制复杂,成本昂贵,特别是两个刚性平面或者刚性圆柱之间的距离在挤压面上很难分布均匀,造成软管壁受力不均,对软管壁局部损伤过大,造成软管寿命极大缩短3、气动夹管阀虽然技术优势明显,但价格昂贵,且需要高压气体作为工作介质,并配套相关的气控设备,影响其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软管挤压控流装置,具有设计合理,节约成本,增加软管使用寿命的特点,用于软管挤压的方式来控制流体流动。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管挤压控流装置,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可复原软管、至少一个柔性绳索、弧形弹性件和转轴,所述的可复原软管贯穿壳体,可复原软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可复原软管的一侧面靠近弧形弹性件的弧顶,所述的柔性绳索围绕在弧形弹性件和可复原软管的外部,转轴设于弧形弹性件的圆弧内,柔性绳索的两端与转轴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体和第二限位体,转轴上连接有与转轴同步转动的限位杆,限位杆与第一限位体和第二限位体配合,使得限位杆位于第一限位体处时,可复原软管打开,位于第二限位体处时,可复原软管关闭。优选地,可复原软管为硅胶管或橡胶管。优选地,所述的柔性绳索为钢丝绳、尼龙绳、PE绳和橡胶绳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的可复原软管设有两个,柔性绳索设有两个。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对于目前市面上两类结构形式的夹管阀,本技术采用柔性绳索和圆弧形挤压面相互挤压,使得可复原软管受到挤压后关闭,挤压力分布均匀,可复原软管受力平衡。柔性绳索和圆弧形挤压面相互挤压过程中,采用弹性构件做缓冲,具有保护可复原软管的优势,提高可复原软管使用寿命;采用转轴转动带动柔性绳索的设计,具有操作力矩小,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采用柔性绳索作为能量的传递件,具有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寿命长,更换简捷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可复原软管关闭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可复原软管关闭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1-壳体;2-可复原软管;3-柔性绳索;4-弧形弹性件;5-转轴;6-第一限位体;7-第二限位体;8-限位杆;21-进水口;22-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管挤压控流装置,其包括壳体1、可复原软管2、柔性绳索3、弧形弹性件4和转轴5,所述的可复原软管2贯穿壳体1,可复原软管2的一端设有进水口21,另一端设有出水口22,可复原软管2位于弧形弹性件4的外侧且靠近弧形弹性件4的弧顶,所述的柔性绳索3围绕在弧形弹性件4和可复原软管2的外部,转轴5设于弧形弹性件4的圆弧内,柔性绳索3的两端与转轴5连接。所述的可复原软管2采用硅胶管,柔性绳索3为钢丝绳。如图1所示,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第一限位体6和第二限位体7,转轴5上连接有与转轴5同步转动的限位杆8,限位杆8与第一限位体6和第二限位体7配合,使得限位杆8位于第一限位体6处时,可复原软管2打开,位于第二限位体7处时,可复原软管2关闭。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图1所示,限位杆8位于第一限位体6的位置,可复原软管2处于打开状态。转动转轴5,限位杆8从第一限位体6的位置向第二限位体7的位置转动时,带动柔性绳索3缠绕在转轴5上,转轴5外的柔性绳索3变短,环绕在可复原软管2外的柔性绳索3收紧,将可复原软管2挤压在弧形弹性件4的圆弧形挤压面上,可复原软管2的管壁受到挤压而紧紧贴合在一起(如图3所示),阻止可复原软管2内的流体从可复原软管2的进水口21流动到可复原软管2的出水口22。如图3所示,限位杆8位于第二限位体7的位置,可复原软管2处于关闭状态。转动转轴5,限位杆8从第二限位体7的位置向第一限位体6的位置转动时,转轴5释放缠绕在其上的柔性绳索3直至无柔性绳索3缠绕转轴5上,转轴5外柔性绳索3变长,环绕在可复原软管2外部的柔性绳索3对可复原软管2的挤压逐渐释放,可复原软管2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恢复自身形状,可复原软管2的管壁之间的贴合松开,可复原软管2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之间的流体不再受限制而自由流动。实施例2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管挤压控流装置,其包括壳体1、两个可复原软管2、两个柔性绳索3、弧形弹性件4和转轴5,所述的两个可复原软管2平行设置且贯穿壳体1,可复原软管2的一端设有进水口21,另一端设有出水口22,可复原软管2位于弧形弹性件4的外侧且靠近弧形弹性件4的弧顶,所述的两个柔性绳索3均围绕在弧形弹性件4和两个可复原软管2的外部,转轴5设于弧形弹性件4的圆弧内,两个柔性绳索3的两端分别与转轴5连接。所述的可复原软管2采用橡胶管,柔性绳索3为尼龙绳。如图1所示,所述的壳体1上设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挤压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可复原软管、至少一个柔性绳索、弧形弹性件和转轴,所述的可复原软管贯穿壳体,可复原软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可复原软管位于弧形弹性件的外侧且靠近弧形弹性件的弧顶,所述的柔性绳索围绕在弧形弹性件和可复原软管的外部,转轴设于弧形弹性件的圆弧内,柔性绳索的两端与转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挤压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可复原软管、至少一个柔性绳索、弧形弹性件和转轴,所述的可复原软管贯穿壳体,可复原软管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可复原软管位于弧形弹性件的外侧且靠近弧形弹性件的弧顶,所述的柔性绳索围绕在弧形弹性件和可复原软管的外部,转轴设于弧形弹性件的圆弧内,柔性绳索的两端与转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挤压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体和第二限位体,转轴上连接有与转轴同步转动的限位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卡希尼流体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