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甄永宁专利>正文

一种阀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509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芯,该阀芯包括阀体和固定连接于阀体下端的底座,阀体与底座围成的阀芯腔内设置有与底座连接的静片以及与静片接触的动片,动片一端连接有穿过阀体的阀杆,动片由阀杆带动而相对静片运动:阀芯腔的上端设置有可相对阀体转动的阀套,阀套下端连接有可相对阀套滑动的滑动盘,滑动盘下端卡接动片,阀杆与阀套通过销轴铰接,阀杆下端穿过阀套与滑动盘的上端卡接;其中,阀杆和阀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套;阀杆上设置有密封部;密封套的内壁设置成第一环形凹面,阀杆穿过密封套,密封部与第一环形凹面配合滑动密封。当水从阀体侧壁的出水口流出时,采用该阀芯能有效防止水从阀杆与阀套的接触部位渗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芯
本技术涉及家居卫浴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阀芯。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阀芯通常由阀体、底座、动片、静片及阀杆等构成,底座设置在阀体下端,动片和静片设置在阀体内部,阀杆的操作端伸出阀体,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阀杆控制动片移动和/或转动,由动片控制静片上进水口的大小,从而实现水流大小的控制和通断。现有技术中的单把阀芯,水流不能从动片上方的阀体侧壁流出,主要原因是当水从动片上方的阀体侧壁上的出水口流出时,水容易从阀杆与阀套的接触部位渗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阀芯,当水从动片上方的阀体侧壁上的出水口流出时,水很难从阀杆与阀套的接触部位渗出,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根据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阀芯包括阀体和固定连接于阀体下端的底座,阀体与底座围成的阀芯腔内设置有与底座连接的静片以及与静片接触的动片,动片一端连接有穿过阀体的阀杆,动片由阀杆带动而相对静片运动:所述阀芯腔的上端设置有可相对所述阀体转动的阀套,所述阀套下端连接有可相对所述阀套滑动的滑动盘,所述滑动盘下端卡接动片,所述阀杆与所述阀套通过销轴铰接,所述阀杆下端穿过阀套与滑动盘的上端卡接;其中,所述阀杆和所述阀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套;所述阀杆上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套的内壁设置成第一环形凹面,所述阀杆穿过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凹面配合滑动密封。根据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阀芯,阀杆和阀套之间设置密封套,阀杆上设置有密封部,密封套的内壁设置成第一环形凹面,阀芯通过密封部与第一环形凹面配合滑动密封。密封套的设置使水能够从动片上方的阀体侧壁的出水口流出,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现有单把阀芯的结构,以满足水龙头和阀芯的特定设计需求。当水从动片上方的阀体侧壁的出水口流出时,密封套能有效防止水从阀杆与阀套的接触部位渗出,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根据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套上与所述销轴的相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销轴匹配的第一缺口槽。根据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套的上部内壁设置有第一环状部,所述密封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环状部的下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套通过所述第一环状部和所述第一环形凹面配合挤压定位。根据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套的中部内壁设置有第二环状部,所述密封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环状部的下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套和滑动盘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套的下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套通过所述第二环状部和所述支撑套配合挤压定位。根据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套的下端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圆角过渡且所述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夹角为100°至170°,所述支撑套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套的下端面匹配。根据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套的内壁设置成与所述密封部匹配的第二环形凹面。根据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套的下部内壁设置有第三环状部,所述密封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三环状部的上端面抵接,所述阀套的中部内壁设置有第四环状部,所述第四环状部上设置有压紧套,所述压紧套伸出所述第四环状部,并与所述密封套的上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套通过所述第三环状部和所述压紧套配合挤压定位。根据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套的下端面包括第五斜面和第六斜面,所述第五斜面和第六斜面之间圆角过渡且所述第五斜面和第六斜面的夹角为120°至170°;所述第三环状部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套的下端面匹配。根据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紧套与所述销轴的相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销轴匹配的第二缺口槽。根据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紧套的上部内壁设置成倒圆锥面。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中具有密封套的阀芯整体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密封套的安装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阀套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阀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二、第三实施例中的阀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密封套的安装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阀套的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支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密封套的安装剖视图;图14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阀套的剖视图;图16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压紧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压紧套的剖视图;图19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的阀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阀体100、销轴110、阀杆200、密封部201、通孔202、阀套300、第一环状部301、第二环状部302、第三环状部303、第四环状部304、第七斜面305、第八斜面306、滑动盘400、动片500、静片600、底座700、支撑套800、第二环形凹面801、第三斜面802、第四斜面803、压紧套810、第二缺口槽811、倒圆锥面812、密封套900、第一环形凹面901、第一缺口槽902、第一斜面903、第二斜面904、第五斜面905、第六斜面90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芯,包括阀体和固定连接于阀体下端的底座,阀体与底座围成的阀芯腔内设置有与底座连接的静片以及与静片接触的动片,动片一端连接有穿过阀体的阀杆,动片由阀杆带动而相对静片运动,其特征在于:/n所述阀芯腔的上端设置有可相对所述阀体转动的阀套,所述阀套下端连接有可相对所述阀套滑动的滑动盘,所述滑动盘下端卡接动片,所述阀杆与所述阀套通过销轴铰接,所述阀杆下端穿过阀套与滑动盘的上端卡接;/n其中,所述阀杆和所述阀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套;/n所述阀杆上设置有密封部;/n所述密封套的内壁设置成第一环形凹面,所述阀杆穿过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凹面配合滑动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芯,包括阀体和固定连接于阀体下端的底座,阀体与底座围成的阀芯腔内设置有与底座连接的静片以及与静片接触的动片,动片一端连接有穿过阀体的阀杆,动片由阀杆带动而相对静片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腔的上端设置有可相对所述阀体转动的阀套,所述阀套下端连接有可相对所述阀套滑动的滑动盘,所述滑动盘下端卡接动片,所述阀杆与所述阀套通过销轴铰接,所述阀杆下端穿过阀套与滑动盘的上端卡接;
其中,所述阀杆和所述阀套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套;
所述阀杆上设置有密封部;
所述密封套的内壁设置成第一环形凹面,所述阀杆穿过所述密封套,所述密封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凹面配合滑动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上与所述销轴的相应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销轴匹配的第一缺口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的上部内壁设置有第一环状部,所述密封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环状部的下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套通过所述第一环状部和所述第一环形凹面配合挤压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的中部内壁设置有第二环状部,所述密封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环状部的下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套和滑动盘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上端面与所述密封套的下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套通过所述第二环状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永宁
申请(专利权)人:甄永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