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智英专利>正文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32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座,底座顶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外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加强筋,第一支撑板内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顶壁上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顶壁上连接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顶壁上连接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连杆,且支撑连杆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支撑桩的缓冲减震效果,从而有效的提高支撑桩的稳定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本技术涉及支撑桩
,尤其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飞速发展,地产开发行业适应时代需求,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土木工程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业对于建筑用工程机械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建造建筑物的过程中,需要人员使用支撑桩将多种建筑物件进行支撑,如楼板、浇筑模板等,为保证支撑的安全性,还需在支撑的过程中对支撑桩进行固定支撑,以防止支撑过程中建筑物发生倒塌等不利现象的发生。在支撑桩工作时,支撑桩往往要承受抖动的支撑物,而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桩往往只具备单一的支撑作用,因此当支撑物发生抖动时,容易导致支撑桩容易损坏,使得支撑桩支撑的不够稳定,进而发生危险事故,因此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外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撑板内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顶壁上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顶壁上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顶壁上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连杆,且所述支撑连杆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条板,所述齿条板连接在第二支撑板的底壁上,所述齿条板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连接块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顶壁上,所述支撑连杆连接在齿轮的外壁上,所述支撑连杆远离齿轮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四支撑板的底壁上。优选的,所述齿条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并连接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底壁上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活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杆内,且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支撑杆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优选的,所述支撑连杆包括外杆、内杆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连接在外杆内壁上,所述内杆连接在第二活塞顶壁上,所述第二活塞与外杆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与减震机构之间连接有第一阻尼耗能组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支撑杆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阻尼耗能组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外杆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阻尼耗能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使用时,将底座固定在支撑面上,然后调节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长度,使得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与支撑物紧密相抵,通过设置有加强筋,进而使得该装置更加稳定,当支撑物发生抖动时,则会作用于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通过设置有减震机构,进而则会对第三支撑板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进而第三支撑板受到的压力则会作用于第二支撑板,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板向下运动,从而带动带动与其啮合相连的齿轮转动,进而则会带动支撑连杆转动,进而使得支撑连杆在第四支撑板上滑动,进而对第四支撑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通过支撑连杆由外杆、内杆和第二活塞组成,且第二活塞和外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因此当第四支撑板受到压力时,通过设置有第二弹性件,进而则可以有效的对第四支撑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通过第一活塞和第二支撑杆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进而可以进一步的对第二支撑板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能,且通过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与减震机构之间连接有第一阻尼耗能组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支撑杆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阻尼耗能组件,第二弹性件与外杆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阻尼耗能组件,进而能够有效的对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减震机构所受的压力进行吸收消耗,进而有效的对该装置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从而使得支撑物发生抖动时,仍能够良好的保证支撑桩的稳定性,从而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结构新颖、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支撑桩的缓冲减震效果,从而有效的提高支撑桩的稳定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底座;101、加强筋;2、第一支撑杆;201、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板;301、第三支撑杆;302、第二支撑板;303、第一阻尼耗能组件;304、第一活塞;305、第一弹性件;306、第一阻尼耗能组件;4、第三支撑板;401、第四支撑板;402、减震机构;5、齿条板;501、齿轮;502、限位块;6、支撑连杆;601、外杆;602、内杆;603、第二活塞;604、第二弹性件;605、第一阻尼耗能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座1,底座1顶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2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01,第二支撑杆201远离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外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3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01,第一支撑板3内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301,第三支撑杆301顶壁上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02,第二支撑板302顶壁上连接有减震机构402,减震机构402顶壁上连接有第三支撑板4,第三支撑板4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板401,第四支撑板401和第一支撑板3之间连接有支撑连杆6,且支撑连杆6与第二支撑板302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齿条板5,齿条板5连接在第二支撑板302的底壁上,齿条板5啮合连接有齿轮501,齿轮501通过连接块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的顶壁上,支撑连杆6连接在齿轮501的外壁上,支撑连杆6远离齿轮501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四支撑板401的底壁上。齿条板5远离第二支撑板302的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3并连接有限位块502。第三支撑杆301的底壁上连接有第一活塞304,第一活塞304活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杆201内,且第一活塞304与第二支撑杆201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件3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01),所述第二支撑杆(201)远离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外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01),所述第一支撑板(3)内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301),所述第三支撑杆(301)顶壁上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02),所述第二支撑板(302)顶壁上连接有减震机构(402),所述减震机构(402)顶壁上连接有第三支撑板(4),所述第三支撑板(4)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板(401),所述第四支撑板(401)和第一支撑板(3)之间连接有支撑连杆(6),且所述支撑连杆(6)与第二支撑板(302)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2)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01),所述第二支撑杆(201)远离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外壁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101),所述第一支撑板(3)内部连接有第三支撑杆(301),所述第三支撑杆(301)顶壁上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02),所述第二支撑板(302)顶壁上连接有减震机构(402),所述减震机构(402)顶壁上连接有第三支撑板(4),所述第三支撑板(4)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第四支撑板(401),所述第四支撑板(401)和第一支撑板(3)之间连接有支撑连杆(6),且所述支撑连杆(6)与第二支撑板(302)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条板(5),所述齿条板(5)连接在第二支撑板(302)的底壁上,所述齿条板(5)啮合连接有齿轮(501),所述齿轮(501)通过连接块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3)的顶壁上,所述支撑连杆(6)连接在齿轮(501)的外壁上,所述支撑连杆(6)远离齿轮(501)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第四支撑板(401)的底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英宋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刘智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