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276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防水卷材,特别涉及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包括从上往下依次粘接复合的交叉膜层、防水层和隔离膜层,交叉膜层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交叉膜层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呈U型,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位于夹持部的U型开口内。利用夹持部夹持卡接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在去除交叉膜层的应力时,在去应力变形时降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错位的位移量,保证交叉膜层的端部平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防水卷材,特别涉及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
技术介绍
防水卷材是一种可卷曲的柔性建材产品,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隧道以及公路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和地下水渗漏。防水卷材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的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叉膜防水卷材是防水卷材中的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具有优异的耐撕裂性能。现有的交叉膜防水卷材包括从上往下依次粘接复合的交叉膜层、防水层、粘接层和隔离层,交叉膜的材质是HDPE或者PE,防水层一般为沥青,粘接层起到与防水面粘接固定的作用,隔离层则是用来隔离粘接层的。其中,交叉膜层是至少两层PE膜或者HDPE膜呈斜45°角交叉复合而成,因此才具备较佳的耐撕裂性能。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交叉膜层由至少两层膜呈斜45°角交叉复合而成,两层膜之间的应力方向不同,在应力消除的过程中两层膜会产生相对位移而导致端面不齐,甚至发生褶皱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有助于在消除交叉膜应力的过程中降低膜之间错位的位移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包括从上往下依次粘接复合的交叉膜层、防水层和隔离膜层,交叉膜层包括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交叉膜层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呈U型,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位于夹持部的U型开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夹持部夹持卡接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在去除交叉膜层的应力时,在去应力变形时降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错位的位移量,保证交叉膜层的端部平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与夹持部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阶梯面,阶梯面处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厚度小于其他部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阶梯面之后,能够保证夹持部的上下表面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的上下表面平齐,便于在去应力的过程中对交叉膜层进行热压,保证热压的均匀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膜层内具有互相粘附的第一纹路层和第一塑料层,第二膜层内具有互相粘附的第二纹路层和第二塑料层,第一纹路层和第二纹路层之间的纹路互相交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纹路层和第二纹路层的纹路互相交叉起到了耐撕裂的性能,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则起到了保护纹路层的作用,也起到了耐穿刺的特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塑料层和第二塑料层均包括两层,第一纹路层位于两层第一塑料层之间,第二纹路层位于两层第二塑料层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一层纹路层的两侧均能通过塑料层进行防护,能够提升对纹路层的保护性能,以及为交叉膜层提供较强的耐穿刺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防水层为具有自粘作用的沥青改性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隔离膜层从防水层下方撕掉之后,能够通过防水层的自粘作用直接粘覆到需要防水的地方,使用起来简单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隔离膜层为PET膜,隔离膜层与防水层之间涂有硅油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隔离膜层从防水层上分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交叉膜层的厚度为0.12MM至0.15MM。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在交叉膜层的两侧端部设置夹持部,有助于在消除交叉膜应力的过程中降低膜之间错位的位移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交叉膜层;11、第一膜层;111、第一纹路层;112、第一塑料层;12、第二膜层;121、第二纹路层;122、第二塑料层;13、阶梯面;2、防水层;3、隔离膜层;4、夹持部;5、硅油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包括从上往下依次粘接符合的交叉膜层1、防水层2和隔离膜层3,防水层2由防水材料制成,交叉膜层1则提供了耐撕裂的性能和耐穿刺的性能,隔离膜层3是为了隔离防水层2,避免防水层2污染。如图1所示,交叉膜层1包括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之间互相粘接复合,交叉膜层1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夹持部4,所述夹持部4呈U型,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位于夹持部4的U型开口内。利用夹持部4夹持卡接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在去除交叉膜层1的应力时,在去应力变形时降低第一膜层和第二膜层之间错位的位移量,保证交叉膜层的端部平齐。去除交叉膜层1的应力时,一般采用烘烤,之后采用热辊辊压,使去除应力后的交叉膜层1的表面平整。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在辊压时夹持部4超出交叉膜层1的上下表面而导致辊压时压辊与交叉膜层1接触不均匀,可以将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与夹持部4接触的部位设置成阶梯面13,阶梯面13处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的厚度小于其他部位。设置阶梯面13之后,能够保证夹持部4的上下表面与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的上下表面平齐,便于在去应力的过程中对交叉膜层1进行热压,保证热压的均匀性。如图1所示,第一膜层11内具有互相粘附的第一纹路层111和第一塑料层112,第二膜层12内具有互相粘附的第二纹路层121和第二塑料层122,第一纹路层111和第二纹路层121之间的纹路互相交叉。第一纹路层111和第二纹路层121的纹路互相交叉起到了耐撕裂的性能,第一塑料层112和第二塑料层122则起到了保护第一纹路层111和第二纹路层121的作用,也起到了耐穿刺的特性。交叉膜的膜层在成型时,塑料层可以设置在纹路层的一侧或者两侧,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塑料层112和第二塑料层122均包括两层,第一纹路层111位于两层第一塑料层112之间,第二纹路层121位于两层第二塑料层122之间。每一层纹路层的两侧均能通过塑料层进行防护,能够提升对纹路层的保护性能,以及为交叉膜层1提供较强的耐穿刺性能。防水层2可以为非自粘沥青层,也可以为自粘沥青层。若采用非自粘沥青层,则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防水层2进行烤融处理,将沥青层软化后粘覆在需要防水处理的地方,使用过程比较麻烦。若采用自粘沥青层,则将隔离膜层3撕离防水层2后,即可通过防水层2自身的粘性粘覆在需要防水处理的地方。如图1所示,为了便于隔离膜层3撕离防水层2,可以在隔离膜层3与防水层2之间涂上一层硅油层5。隔离膜3一般为PET膜。防水卷材不易过厚,一般厚度在4MM左右,其中,交叉膜层1的厚度为0.12MM至0.15MM。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包括从上往下依次粘接复合的交叉膜层(1)、防水层(2)和隔离膜层(3),其特征在于,交叉膜层(1)包括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交叉膜层(1)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夹持部(4),所述夹持部(4)呈U型,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位于夹持部(4)的U型开口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包括从上往下依次粘接复合的交叉膜层(1)、防水层(2)和隔离膜层(3),其特征在于,交叉膜层(1)包括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交叉膜层(1)的两侧端部设置有夹持部(4),所述夹持部(4)呈U型,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位于夹持部(4)的U型开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与夹持部(4)接触的部位设置有阶梯面(13),阶梯面(13)处第一膜层(11)和第二膜层(12)的厚度小于除阶梯面(13)的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膜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第一膜层(11)内具有互相粘附的第一纹路层(111)和第一塑料层(112),第二膜层(12)内具有互相粘附的第二纹路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智宁郝宁逯丽钊周明吉马双程波宋正红孙平刚
申请(专利权)人:远大洪雨唐山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