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26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水平的板状结构,第二部分整体呈J字型,包括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及连接第一垂直段和第二垂直段的水平段,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和水平段之间形成第一凹槽;第一部分的一端与第一垂直段的顶端相连,另一端与建筑主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通过J型的挂接结构,有效解决了安装空间不够时的安装问题;且结构稳定性好、适应性好、适用于所有位置的连接,减少了设计成本和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
本技术属于建筑外装饰幕墙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
技术介绍
建筑幕墙指的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围护,通常由多个幕墙单元拼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如图1所示,一个幕墙单元通常包括公竖框(图中未示出)、母竖框(图中未示出)、上横框1、下横框2、背板3、面板4,以及岩棉5、转接结构6等独立结构。上述独立结构通常可独立生产,加工,并单独发至现场,安装好后再现场挂接。其中转接结构通常包括用于挂接公竖框或母竖框的单元挂件,分别连接单元挂件和建筑主体7的单元转接件。现有技术中,一些建筑幕墙的幕墙单元中的转接结构通常采用L形转接件61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L形转接件的一端与建筑主体7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固定单元挂件62,这就要求幕墙单元的上横框、下横框与建筑主体结构之间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当幕墙单元的上横框、下横框与建筑主体结构平齐,几乎没有空间用于固定单元挂件时,L形转接件不再适用。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会在建筑主体的侧面做预埋件用于固定单元挂件,这不仅增加了材料成本,还增加了安装成本。因此,设计新型的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有效解决了安装空间不够时幕墙单元的安装问题,且结构稳定性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为水平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部分整体呈J字型,包括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和第二垂直段的水平段,所述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和水平段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顶端相连,另一端与建筑主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单元转接件的第一部分上对称开设两个长条型的腰孔,对应地,2个T形螺栓分别穿过所述腰孔,并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建筑主体上的混凝土槽型预埋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单元转接件与所述建筑主体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面设置有齿,并配合以齿形垫片。优选地,所述第二垂直段的顶端包覆有不锈钢垫片。根据本技术,所述单元转接件的第一部分的长度为200mm~300mm。在上述长度范围内,可实现所述单元转接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建筑主体的良好连接,且不浪费材料,不影响安装。根据本技术,所述单元转接件的材质为6061-T6铝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通过J型的挂接结构,有效解决了上横框、下横框与建筑主体结构平齐,幕墙安装空间不够时的安装问题,且结构稳定性好。同时使得幕墙单元转接结构适用于幕墙所有位置的连接,减少了设计成本和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幕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无上横框和下横框)。图6是单元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7是单元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图8是单元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9是单元挂件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10是单元挂件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图11是单元挂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12是单元止跳件的结构示意图右视图。图13是幕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14是幕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左视图。图中:100-幕墙单元转接结构、10-单元转接件、20-单元挂件、30-单元止跳件、40-公竖框、50-母竖框、60-混凝土槽型预埋件;1、上横框、2-下横框、3-背板、4-面板、5-岩棉、6-L型转接结构、7-建筑主体、8-中横框、9-护边、61-L型转接件、62-挂件;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11-腰孔、112-T形螺栓、113-齿形垫片;121-第一垂直段、122-第二垂直段、123-水平段、124-第一凹槽、125-不锈钢垫片;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11-第二螺栓孔、212-定位凸起;221-连接板、222-连接段、223-延伸段、224-第二凹槽、225-第一螺栓孔、226-调节螺栓、227-第三凹槽;31-止跳件水平段、32-止跳件垂直段、3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幕墙单元转接结构100,包括1个单元转接件10、对称挂接在所述单元转接件10上的2个单元挂件20,和1个单元止跳件30,其中: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单元转接件10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为水平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部分12整体呈J字型,包括第一垂直段121、第二垂直段122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121和第二垂直段122的水平段123,所述第一垂直段121、第二垂直段122和水平段之间形成第一凹槽124;所述第一部分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段121的顶端相连,另一端与建筑主体7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如图5、图9至图11所示,所述单元挂件20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为垂直的板状结构,用于固定所述幕墙单元的公竖框40或母竖框50,具体而言,其中一个所述单元挂件20的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公竖框40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单元挂件20的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母竖框5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所述单元转接件10固定连接。如图4、图9至图11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22包括垂直设置的连接板221,位于所述连接板221的一个侧面的顶部的连接段222,和设置于所述连接段222上且远离所述连接221的末端的向下的延伸段223;所述延伸段223与所述连接板221之间形成第二凹槽224,所述第二凹槽224顶部的所述连接段222上开设一个第一螺栓孔225,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与所述连接板221的另一个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垂直段122插入所述第二凹槽224内,调节螺栓226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225,底部抵在所述第二垂直段122的顶部,以调节所述单元挂件20在所述单元转接件10上的安装高度,将所述单元挂件20挂接在所述单元转接件10上,相应地所述延伸段223插入所述第一凹槽124内。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单元止跳件30为倒L型结构,包括止跳件水平段21和止跳件垂直段32,所述止跳件水平段31上开设圆形通孔33;自攻螺钉穿过所述通孔33并打入所述单元转接件10的第一部分11内,实现所述单元止跳件30与所述单元转接件10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段223上开设贯通所述连接段222的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n所述第一部分为水平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部分整体呈J字型,包括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和第二垂直段的水平段,所述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和水平段之间形成第一凹槽;/n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顶端相连,另一端与建筑主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为水平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二部分整体呈J字型,包括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和第二垂直段的水平段,所述第一垂直段、第二垂直段和水平段之间形成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顶端相连,另一端与建筑主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幕墙单元转接结构的单元转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转接件的第一部分上对称开设两个长条型的腰孔,对应地,2个T形螺栓分别穿过所述腰孔,并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建筑主体上的混凝土槽型预埋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刚陈激宇蔡善军金毅孙久唐华英程元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旭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