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涝站
本技术涉及排涝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涝站。
技术介绍
目前排涝站泵房布置时,泵体和电机架在泵房内,电机架于泵体正上方,电机的旋转轴伸入泵体内,泵体底部抽水,顶部伸出泵房的窗口排水。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需要将泵房底部的水抽至窗口外,泵体顶部弯管长度不够伸出窗口,需要通过不锈钢伸缩节加装竖直管道伸入泵房底部,同时需要通过不锈钢伸缩节加装水平加长管道,而竖直管道和弯管承受较大水重和自身重量,加以泵体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影响,长此以往,水平加长管道与不锈钢伸缩节的连接处、弯管与不锈钢伸缩节的连接处、竖直管道与不锈钢伸缩节的连接处易漏水甚至互相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涝站,具有弯管和水平加长管道、竖直管道和弯管连接处的关系更加牢固、稳定,输送水的过程中,不易因水重和自身重量出现漏水或脱节的情况,另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电机和水泵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影响力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排涝站,包括:上泵室、下泵室、排涝机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涝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泵室(1)、下泵室(2)、排涝机构(3)、第一加固件(4)、第二加固件(5)和连接件(6),/n所述下泵室(2)在地面向下挖掘的基坑内,所述上泵室(1)设置在所述下泵室(2)的上方,所述下泵室(2)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内河(7)相通,所述上泵室(1)与下泵室(2)之间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排涝机构(3)的上部设置安装在所述上泵室(1)内,所述排涝机构(3)的下部设置安装在所述下泵室(2)内,所述排涝机构(3)贯穿所述第一开口;/n所述排涝机构(3)的顶部设有第一加固件(4),第一加固件(4)用于加固所述排涝机构(3)的上部的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涝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泵室(1)、下泵室(2)、排涝机构(3)、第一加固件(4)、第二加固件(5)和连接件(6),
所述下泵室(2)在地面向下挖掘的基坑内,所述上泵室(1)设置在所述下泵室(2)的上方,所述下泵室(2)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内河(7)相通,所述上泵室(1)与下泵室(2)之间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排涝机构(3)的上部设置安装在所述上泵室(1)内,所述排涝机构(3)的下部设置安装在所述下泵室(2)内,所述排涝机构(3)贯穿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排涝机构(3)的顶部设有第一加固件(4),第一加固件(4)用于加固所述排涝机构(3)的上部的安装结构,所述排涝机构(3)包括:水平加长管道(34)、竖直管道(39)和弯管(36),所述竖直管道(39)、弯管(36)和水平加长管道(34)从下至上依次连接固定,所述下泵室(2)在远离内河(7)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水平加长管道(34)贯穿第二开口,且所述水平加长管道(34)延伸至外河(8),
所述排涝机构(3)的底部设有第二加固件(5),第二加固件(5)用于加固水平加长管道(34)和弯管(36)之间连接处连接强度,且第二加固件(5)用于加固竖直管道(39)和弯管(36)连接处连接强度,所述第二加固件(5)与第一加固件(4)之间通过连接件(6)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涝机构(3)还包括:水泵(31)、电机(32)、旋转轴(33)和固定环(35),
所述弯管(36)和竖直管道(39)连接处套设固定有固定环(35),所述竖直管道(39)的底端内部设置有叶轮,所述弯管(36)和水平加长管道(34)的连接处套设固定有固定环(35),所述上泵室(1)在开口处架设有电机(32),所述电机(32)的输出端连接固定有旋转轴(33),所述旋转轴(33)贯穿第一开口,且所述旋转轴(33)贯穿弯管(36)和竖直管道(39)并延伸至竖直管道(39)底部,所述旋转轴(33)与竖直管道(39)内底部的叶轮连接固定,所述旋转轴(33)带动叶轮旋转抽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涝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法兰(37)和混凝土板(38),所述下泵室(2)在纵向的两墙壁之间且靠近第二开口下方处设置有两块混凝土板(38),所述竖直管道(39)从两块混凝土板(38)之间穿过向下延伸,所述竖直管道(39)的外部套设固定有固定法兰(37),所述固定法兰(37)与混凝土板(38)之间通过螺栓夹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涝站,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固件(4)包括:弧形管(41)、内弧杆(42)、弧形固定板(43)和第一连接杆(44)和第二连接杆(45),
所述内弧杆(42)的一端在所述弧形管(41)的一端内部自由滑进、滑出,当所述内弧杆(42)从所述弧形管(41)内滑出时,所述内弧杆(42)的另一端与弧形管(4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后,将所述电机(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旭,刘荣,陈乐,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盛达泰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