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23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其包括截流井本体,所述截流井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过渡腔,所述截流井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集中管,所述集中管与过渡腔相通,所述集中管靠近截流井本体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截流井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螺杆,所述控制板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升降螺孔,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于升降螺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污水截流量可控、减少污水处理厂内污水淤积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
技术介绍
截流井是一种将多个产生污染的窨井,集中通向污水处理厂的一口井。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截流井,参照图1,其包括截流井本体1,截流井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过渡腔11,截流井本体1的外侧相对设置有多个污水进管12和单个集中管13,污水进管12和集中管13分别与过渡腔11相通。这种截流井中的多个污水进管12往过渡腔11内进行灌入污水,而过渡腔11内的污水将会通过集中管13排至污水处理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该现有技术中集中管的管口为敞开式的结构,污水总是保持最大流量排至污水处理厂内,而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水的处理量有限,因此当污水较多时,污水处理厂内便会因处理不及时而淤积大量污水,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具有污水截流量可控、减少污水处理厂内污水淤积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所述截流井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过渡腔,所述截流井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集中管,所述集中管与过渡腔相通,所述集中管靠近截流井本体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截流井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螺杆,所述控制板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升降螺孔,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于升降螺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能够启动驱动电机,使得驱动电机上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螺杆转动,这样,与驱动螺杆螺纹连接的控制板便会随着驱动螺杆的转动而上下移动,因此,从集中管的管口进入的污水流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起到了随时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靠近截流井本体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连接盘并螺纹连接于截流井本体的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能够定期拧下锁紧螺栓来对驱动电机做保养,从而延长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盘的下表面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盘,所述控制板上表面位于升降螺孔的两侧分别竖直向下开设有导向孔,两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盘的一端分别穿过截流井本体并嵌设于相应的导向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设置,防止了驱动螺杆转动时,驱动螺杆与控制板之间的螺纹连接副因摩擦而发生转动,因此提高了控制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各所述导向杆远离连接盘的端部分别开设有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的开设,加快了导向杆嵌设于导向孔内时所消耗的时间,因此提高了本技术的安装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截流井本体内部过渡腔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控制板的下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的设置,使得控制板向下移动至截流井本体的底部时,能够与密封垫相抵触,这样便能减少污水穿过控制板,因此提高了本技术的密封性。进一步的,所述截流井本体内部过渡腔的底壁上开设有供密封垫嵌设的嵌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置槽的开设,使得密封垫与截流井本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凑,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设置有若干防护板,各所述防护板首尾相接形成有防护腔,各所述防护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截流井本体的上表面,所述防护腔的上端口设置有防护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以及防护盖板的设置,能够减少附着于驱动电机上的外界污染物,因此延长了驱动电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拉动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把手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迅速打开外表较为光滑的防护盖板,从而加快了操作人员对驱动电机的检修速度,因此提高了操作人员检修驱动电机时的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控制板、驱动螺杆以及驱动电机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启动驱动电机,让驱动电机上的输出轴带动驱动螺杆转动,这样,与驱动螺杆螺纹连接的控制板便会随着驱动螺杆的转动而上下移动,因此,从集中管的管口进入的污水流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起到了随时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效果。2.导向杆的设置,防止了驱动螺杆转动时,驱动螺杆与控制板之间的螺纹连接副因摩擦而发生转动,因此提高了控制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向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截流井本体;11、过渡腔;12、污水进管;13、集中管;14、嵌置槽;141、密封垫;2、防护板;21、防护腔;3、防护盖板;31、拉动把手;4、驱动电机;41、连接盘;5、锁紧螺栓;6、驱动螺杆;7、控制板;71、升降螺孔;72、导向孔;8、导向杆;81、导向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2和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1,截流井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集中管13,截流井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临时储存污水的过渡腔11,且集中管13与过渡腔11相通,从而实现污水从集中管13内排出。本实施例中集中管13选用的是横截面为矩形的管道。截流井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若干防护板2,各个防护板2竖直方向的侧边首尾相接,且各个防护板2的下端通过焊接固定于截流井本体1的上表面。各个防护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防护盖板3,防护盖板3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其中一个防护板2的上端。防护盖板3的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有拉动把手31,从而方便防护盖板3的翻转。参照图3,各个防护盖包围形成有防护腔21,防护腔21内设置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靠近截流井本体1的一端外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盘41,连接盘41上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5,各个锁紧螺栓5分别穿过连接盘41并螺纹连接于截流井本体1的上表面,从而实现驱动电机4的可拆卸连接。参照图3,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穿过截流井本体1的上表面并伸于过渡腔11内,并且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上同轴通过焊接固定有驱动螺杆6。集中管13靠近截流井本体1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板7,控制板7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升降螺孔71,驱动螺杆6的下端螺纹连接于升降螺孔71内。截流井本体1内部的过渡腔11的底壁上开设有嵌置槽14,该嵌置槽14内通过胶水粘固有密封垫141,且密封垫141位于控制板7的下侧。控制板7向下移动至截流井本体1的底部时,将会与密封垫141相抵触,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密封垫141选用的是富有弹性的橡胶垫。参照图3和图4,连接盘41的下表面相对设置有导向杆8,导向杆8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于连接盘41,控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1),所述截流井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过渡腔(11),所述截流井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集中管(13),所述集中管(13)与过渡腔(11)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管(13)靠近截流井本体(1)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板(7),所述截流井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螺杆(6),所述控制板(7)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升降螺孔(71),所述驱动螺杆(6)螺纹连接于升降螺孔(7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本体(1),所述截流井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过渡腔(11),所述截流井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集中管(13),所述集中管(13)与过渡腔(11)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管(13)靠近截流井本体(1)的管口处设置有控制板(7),所述截流井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螺杆(6),所述控制板(7)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开设有升降螺孔(71),所述驱动螺杆(6)螺纹连接于升降螺孔(7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靠近截流井本体(1)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盘(41),所述连接盘(41)上设置有若干锁紧螺栓(5),所述锁紧螺栓(5)穿过连接盘(41)并螺纹连接于截流井本体(1)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污水截流量的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41)的下表面设置有导向杆(8),所述导向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盘(41),所述控制板(7)上表面位于升降螺孔(71)的两侧分别竖直向下开设有导向孔(72),两所述导向杆(8)远离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静博曹阳李继洲马舒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巨鹿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